-
公开(公告)号:CN1162191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86281.3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D1/18 , C21D9/00 , C21D6/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44 , C22C38/54 , C21D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规格系列耐磨钢板的热处理生产方法,步骤包括钢板制备‑堆叠紧固‑加热淬火‑拆解分离‑回火处理‑矫直处理,其中堆叠紧固步骤为将较薄钢板作为夹层薄板、较厚钢板作为顶盖板和底盖板,在底盖板上叠放若干夹层薄板后在顶部薄板上放置顶盖板,并紧固顶盖板和底盖板。本发明通过将多层薄规格钢板堆叠紧固后进行加热及淬火,有效降低钢板淬火残余应力、改善板形控制能力、提高板型质量,实现薄规格耐磨钢的板形优良控制;同时结合不同淬火冷却速度,实现使用同一成分生产不同硬度级别的耐磨钢板;回火后利用余温快速矫直钢板,生产出的薄规格系列耐磨钢板平直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660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155967.1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KR铁水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按需脱硫的KR智能控制方法。该KR智能控制方法为在一级控制系统与MES系统之间设置二级模型控制系统,二级模型控制系统判断脱硫等级,一级控制系统根据脱硫等级进行投料操作,其中脱硫等级包括深脱硫、中脱硫、浅脱硫和不脱硫,深脱硫要求脱硫剂吨铁投料量为6‑7kg,中脱硫要求脱硫剂吨铁投料量为4‑5kg,浅脱硫要求脱硫剂吨铁投料量为2‑3kg,不脱硫不投加脱硫剂;并根据铁水脱硫等级将扒渣分为三级。本发明以计划执行钢种工艺路径、计划执行钢种成分要求、铁水原始成分等为依据进行按需脱硫设计,为有效降低KR铁水预处理综合成本、改善转炉铁水入炉条件提供了有效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0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977891.0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弹性分段标准化算法的模型迁移方法及系统,涉及光谱分析领域,方法先获取由主机和卫星机采集的光谱数据,作为样本,并确定光谱数据的波长范围;对光谱数据进行全谱分析和归一化操作;将每一折光谱数据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使用主机光谱数据建立定量分析模型;设置窗口初始宽度;训练多元回归模型;记录验证集校正后卫星机光谱谱线与主机光谱谱线;根据验证集的RMSE选择最优的窗口宽度建立转换矩阵;将卫星机光谱数据通过转换矩阵转换;将转换后的卫星机光谱数据作为主机模型的输入,使用主机模型进行预测。本发明降低了波峰位置的光谱谱线之间的RMSE,提高了模型迁移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7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941139.0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统计数据因果效应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流程工业质量管控与优化技术领域,方法中先获取待估计因果效应的统计数据,并对统计数据中的处理变量进行等区间离散化处理;选取协变量并利用逻辑回归计算倾向得分;基于计算出的倾向得分,分别采用多种匹配方法进行匹配;检验处理组和控制组在协变量上是否平衡,同时进行重叠性假设检验;分组估计处理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因果效应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方法解决了流程工业加工过程中基于相关性无法找出变量间的因果性以及无法消除混杂变量影响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识别出对质量指标存在因故关系的工艺变量,并估计出因果效应大小,从而可以为生产过程提供指导干预,达到优化质量指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67733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14912.3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异型坯表面质量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用于异型坯表面尺寸测量的第一图像和用于异型坯表面缺陷检测的第二图像;通过共享卷积网络提取第二图像中共同特征,然后将包括公共特征的图像作为第一分组卷积网络的输入,根据缺陷类别数量设置卷积层,提取相应类别的缺陷特征图组;最后将第一图像输入第二分组卷积网络,对输出的缺陷特征图组采用分组卷积网络进行分类得到第二图像包含的缺陷种类信息;最终得到异型坯表面质量检测结果。基于该方法,还提出了一种异型坯表面质量控制系统和装置。本发明实现基于双通道图像的线结构光和深度学习算法的融合,同时实现异形坯的物理尺寸测量和表面缺陷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48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00413.9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H型钢轧辊智能管控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H型钢生产线轧辊相关数据;依据物联网管理的方式进行轧辊的智能运输、存储、配送以及信息的全流程跟踪,在跟踪的过程中结合轧辊间生产排程所需的数学模型算法库对H型钢生产线轧辊进行综合信息管控;根据对H型钢生产线轧辊进行综合信息管控,实现对轧辊综合分析评价、设备综合分析评价,以及生成分析评价报表;最后得到H型钢轧辊智能管控的智能决策。基于该方法,还提出了一种H型钢轧辊智能管控系统,本发明通过轧辊管控平台的建立,对轧辊的过程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录和分析,满足轧辊高效周转要求,保证生产线的连续稳定运行,提高了轧辊管控水平和定制化生产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66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55967.1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KR铁水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按需脱硫的KR智能控制方法。该KR智能控制方法为在一级控制系统与MES系统之间设置二级模型控制系统,二级模型控制系统判断脱硫等级,一级控制系统根据脱硫等级进行投料操作,其中脱硫等级包括深脱硫、中脱硫、浅脱硫和不脱硫,深脱硫要求脱硫剂吨铁投料量为6‑7kg,中脱硫要求脱硫剂吨铁投料量为4‑5kg,浅脱硫要求脱硫剂吨铁投料量为2‑3kg,不脱硫不投加脱硫剂;并根据铁水脱硫等级将扒渣分为三级。本发明以计划执行钢种工艺路径、计划执行钢种成分要求、铁水原始成分等为依据进行按需脱硫设计,为有效降低KR铁水预处理综合成本、改善转炉铁水入炉条件提供了有效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52537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300084.5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1C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转炉异常炉况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转炉炉况特征信息;根据获取的转炉炉况特征信息判断转炉炉况是否发生异常,如果发生异常,根据预先建立的转炉异常参数分析数据库对发生异常的转炉进行智能控制;如果未发生异常,根据转炉炉况优化参数判断当前转炉是否达到最优,如果达到最优,则存储并更新转炉优化参数;其中,转炉异常参数分析数据库存储有不同转炉全过程未发生异常对应的不同输入参数、不同操作参数的炉况历史记录,基于该方法,还提出了一种转炉异常炉况控制系统,有效解决由于现有技术造成转炉异常炉况控制效率低且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转炉异常炉况控制的效率以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8182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43529.5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转炉炉内反应数字孪生体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冶炼过程中,通过音频化渣技术采集转炉炉口的音频,并由音频获取音频特征;将音频特征进行切片获取特征片段;对特征片段的曲线趋势、斜率和变化量进行分析,且将特征片段所涉及的值与预设的异常边界的值对比,以判断是否出现或会出现冶炼异常;构建炉内反应数字孪生体;将音频特征按时序对应的方式导入所述炉内反应数字孪生体并利用音频特征驱动炉内反应数字孪生体,根据出现或会出现的冶炼异常执行对应的补救操作。本申请利用音频化渣的音频特征及对应的补救操作,实现转炉冶炼过程渣态的实时映射与闭环控制,保证冶炼过程的平稳进行,提高冶炼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623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764595.8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轧机状态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构建系统,在轧机设备的关键部位布置数据采集传感器,获取设备监测数据,将设备监测数据通过有线及5G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将数据存储至数据库;构建机器学习型的分类数据神经网络分析模型;通过分类数据神经网络分析模型挖掘工艺数据、故障征兆与问题类型的量化映射对应规则,构建基于工艺数据变化的故障模型;在故障模型上增加设备故障征兆预警分级推送功能模块,用户通过显示终端查看。本发明改变传统设备以振动监测方法为主的局限性,使得设备能够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全面反映机械设备运行状态问题,避免同类问题反复,提升设备保障能力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