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压下区间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7525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862303.7

    申请日:2019-09-12

    IPC分类号: B22D11/12 B22D11/16 B22D11/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压下区间的确定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板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工艺压下区间的确定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板坯连铸动态轻压下压下区间的确定方法,包括:S1采集现场生产参数,包括浇铸钢种的断面尺寸、钢种成分、浇铸温度、工作拉速、结晶器水量及回水温差、铸机二冷分区和二冷喷嘴工作参数;S2建立凝固传热二维有限元模型,求解得出铸坯连铸过程中的二维温度场;S3根据步骤2所确定的铸坯两相区形貌及其温度场,确定两相区并计算两相区等效固相率;S4确定实时压下区间;本发明方法铸坯中心偏析≤1.0比例为96%,中心疏松≤1.0比例为100%。

    连铸坯表面裂纹扩展临界应变测定及其裂纹扩展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8016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0088411.6

    申请日:2020-02-12

    申请人: 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18

    摘要: 一种连铸坯表面裂纹扩展临界应变测定及其裂纹扩展预测方法,属于连铸技术领域。该方法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模型,模拟在连铸过程中,连铸坯传热、变形情况,得到浇铸全流程连铸坯表面应变连续演变云图,得到测试温度范围,在测试温度范围,通过预制裂纹试样的高温拉伸实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在不同应变量下裂纹显微组织观察,能够准确测定连铸坯表面裂纹扩展临界应变,并基于临界应变对连铸坯表面裂纹扩展进行预测,对生产提出减少表面裂纹扩展的实施对策,进而控制裂纹缺陷,提高铸坯质量。

    一种连铸坯裂纹风险预测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929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15780.8

    申请日:2019-12-19

    申请人: 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7 G06F30/23 B22D11/00

    摘要: 一种连铸坯裂纹风险预测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连铸技术领域,该方法因为连铸过程中间裂纹萌生、表面裂纹扩展主要是由拉应变或拉应力引起,故取拉应变作为中间裂纹萌生、表面裂纹扩展判定依据,以高温拉伸测定的临界裂纹准则和连铸从结晶器弯月面到空冷区结束的全流程热/力耦合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裂纹风险预测模型。采用裂纹风险预测模型分析铸坯在连铸全流程裂纹风险性并绘制裂纹风险云图,进而对现场生产提出工艺对策以控制裂纹缺陷、改善铸坯质量。

    一种连铸坯凝固末端单点与连续重压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735026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611127505.X

    申请日:2016-12-09

    申请人: 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B22D11/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铸坯凝固末端单点与连续重压下工艺,属于连铸生产领域,所述重压下工艺采用1‑3个扇形段完成,所述扇形段包括5‑7对夹辊,每对所述夹辊包括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对所述扇形段入口的第1个上支撑辊实施3‑20mm的单点压下量,达到单辊压下的效果,从而能有效增加铸坯心部区域应变速率,利于中心缩孔的焊合与铸坯心部致密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所述扇形段后继各上支撑辊采用1.0‑5.0mm/m压下率持续压坯,确保铸坯压下量后不反弹,同时强迫铸坯坯壳持续收缩,改善铸坯内外收缩速率不一致而导致的疏松。

    一种大方坯连铸拉矫机高次多项式曲线凸型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229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121075.8

    申请日:2019-02-19

    申请人: 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B22D11/12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大方坯连铸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方坯连铸拉矫机高次多项式曲线凸型辊设计方法。本发明的拉矫机高次多项式凸型辊设计特点为辊身采用分段曲线其中包括边缘区、高次多项式曲线区和平辊区组成,所述的高次多项式曲线区曲线由最高次为3‑5次多项式曲线绘制而成,边缘区为与高次多项式曲线区接合的直线,平辊区相对边缘区呈凸出状,是与高次多项式曲线区另一端接合的直线。本发明提供的大方坯连铸拉矫机高次多项式曲线凸型辊设计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铸坯中心致密度使铸坯的中心疏松(偏析)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平滑的曲线过渡能够有效避免因过渡区应力集中导致的表面裂纹,增强对铸坯形状的控制能力,同时将过渡区域曲线数据化利于加工制造。

    一种连铸凝固末端双单点重压下扇形段辊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46541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497322.6

    申请日:2018-12-07

    申请人: 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B22D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凝固末端双单点重压下扇形段辊列结构扇形段辊列为宽厚板坯连铸机水平段辊列结构,包括四对夹辊,每对夹辊包括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入口处设置第一对夹辊,依次设置的第二对夹辊、第三对夹辊、第四对夹辊;第一对夹辊、第三对夹辊为尺寸相同的四分段驱动辊,且各个分节辊辊径及分节长度相同;第二对夹辊、第四对夹辊为尺寸相同的三分段从动辊,且各个分节辊辊径及分节长度相同;各个分节辊交错布置,以保证轴承座部位铸坯也能被后一对夹辊压下;辊列的四对夹辊都采用芯轴式分段辊结构。

    一种连铸坯凝固末端双单点重压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43405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75985.8

    申请日:2018-12-05

    申请人: 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B22D11/128 B22D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坯凝固末端双单点重压下工艺,重压下工艺采用2-5个扇形段完成,扇形段辊列为宽厚板连铸机水平段辊列结构,包括四对夹辊,扇形段入口处设置的第一对夹辊和第三对夹辊为驱动辊,第二对夹辊和第四对夹辊为从动辊;第一对夹辊和第三对夹辊均由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组成;第二对夹辊和第四对夹辊均由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组成;第三对夹辊的上驱动辊与液压夹紧缸连接,用于保证铸坯持续受压,防止铸坯反弹变形;对铸坯中心固相率fs=0.8位置之后的第一个所述扇形段开始实施所述的双单点重压下工艺。

    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5843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030011.9

    申请日:2018-09-05

    申请人: 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B21B37/74 B21B1/4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控制铸坯开轧温度为1100℃~1200℃;粗轧时,第一道次轧制方向为横轧,粗轧轧制道次为11次。本发明提供的提升凸辊压下后大方坯致密度的轧制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轧制坯的中心疏松,提高轧制坯的中心致密度。

    一种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用扇形段辊列结构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8804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17397.4

    申请日:2018-07-03

    申请人: 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B22D11/12

    摘要: 本发明属于连铸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用扇形段辊列结构及使用方法。扇形段辊列为水平段辊列结构,包括四对夹辊,扇形段入口处的第一对夹辊和第三对夹辊为驱动辊,其余为从动辊。第一对夹辊直径大于其它三对夹辊直径,以便于单点重压下效果,对所述扇形段入口处上驱动辊实施3~20mm的单点压下量,能有效增加铸坯心部区域的应变速率,利于中心缩孔焊合与铸坯心部致密度的提升。第三对夹辊的上支撑辊与液压夹紧缸相连接,保证铸坯持续受压,防止铸坯反弹变形;扇形段后继各上支撑辊采用1.0~5.0mm/m压下率持续压坯,确保铸坯压下量后不反弹,同时强迫铸坯坯壳持续收缩,改善铸坯内外收缩速率不一致导致的疏松。

    一种连铸坯两阶段连续动态重压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01476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610551771.9

    申请日:2016-07-14

    申请人: 东北大学

    发明人: 祭程 朱苗勇

    IPC分类号: B22D11/12

    摘要: 本发明属于连铸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坯两阶段连续动态重压下的方法。本发明针对大方坯连铸机与宽厚板连铸机的各自特点,提供一种两阶段连续动态重压下的方法,给出了重压下工艺实施的具体工艺参数设计方法,包括压下区间的选择、划分以及压下量的设计。本发明过在第一阶段压下改善了铸坯偏析缺陷,在第二阶段的持续压下改善铸坯的疏松缺陷,从而实现了铸坯偏析与疏松的同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