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1685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10143063.4

    申请日:2010-04-07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1B25/3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法将磷源通过微孔,从垂直方向分散到循环流动的钙源中,使磷源与钙源形成错流流动;磷源被错流流动的钙源剪切后,混合反应,制得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磷源为磷酸水溶液或磷酸二氢铵水溶液;所述钙源为氢氧化钙悬浊液。本发明方法利用液相错流剪切的微孔分散方法制备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其生产成本低、生产能力大、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并且能制备出粒径可控、分布均匀的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

    一种制备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3248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77626.6

    申请日:2011-06-28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H01M4/139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制备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的方法。方法如下:按照摩尔比Fe∶Li∶C=1∶1∶(1~5)的比例取纳米磷酸铁、纳米锂盐及碳源,再将其溶解或分散到溶剂中得到稳定均一的纳流体,然后将纳流体中的溶剂迅速脱除,得到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反应物;在氢气氛围、惰性气体氛围或者氢气与惰性气体混合气体氛围中,焙烧上述均匀混合的固体颗粒反应物,得到碳包覆的纳米磷酸亚铁锂。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生产效率高、易于实施,得到的碳包覆磷酸亚铁锂的颗粒粒径在纳米级,分布窄,碳膜均匀,有助于提高离子迁移率和电导率,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致性。

    一种制备纳米颗粒或其前驱体的反应沉淀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9218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63472.8

    申请日:2011-03-16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B01J13/02 B01F13/02 B82Y4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工技术领域的一种制备纳米颗粒或其前驱体的反应沉淀法,将气体通过微孔,从垂直方向分散到水平流动的A流体中,气体被错流剪切成微小气泡,随A流体流动,之后B流体再通过其它微孔,从垂直方向分散到含有气泡的A流体中,实现A流体和B流体的混合,反应生成沉淀,反应产物经后处理,制得纳米颗粒或其前驱体,所述的气体不溶于A流体和B流体,且不参与沉淀反应。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强化体系混合,为合成纳米颗粒的沉淀反应创造条件,其处理能力大、强化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一种采用碳酸二乙酯作为吸收剂的脱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1457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34903.8

    申请日:2011-02-09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B01D53/14

    CPC分类号: Y02A50/2342 Y02C10/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碳酸二乙酯作为吸收剂的脱碳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含有CO2的原料气经过碳酸二乙酯吸收脱碳,然后使吸收CO2后的吸收剂富液经过两级减压解吸,解吸产生的CO2气体经过压缩和冷却回收气相夹带的溶剂碳酸二乙酯后排出界区。本发明开发的碳酸二乙酯脱碳工艺与目前工业上成熟应用的碳酸丙烯酯法相比,能耗可降低30%以上;与聚乙二醇二甲醚法相比,溶剂价格更低,聚合损失降低50%以上;与低温甲醇洗工艺相比,操作温度更加温和,设备投资降低30%以上。本发明的CO2脱除效率可达85%~95%。

    硅油微胶囊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回收的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1224376B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0710176372.X

    申请日:2007-10-26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B01D53/14 B01J1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硅油微胶囊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回收的用途,该微胶囊的壁材为可以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氯甲烷或甲酸的高分子材料,芯材为硅油,硅油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0.1~10,适用于回收气体或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如苯、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庚烷、己烷、辛烷、三氯化碳和二氯乙烷。该材料实现了硅油的预分散,克服了硅油由于粘度大而难以用作吸收剂的缺点,可以很容易地在现有的工业设备中使用。该微胶囊推荐的使用粒径范围为1μm-4mm。

    一种制备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1685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43063.4

    申请日:2010-04-07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1B25/3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法将磷源通过微孔,从垂直方向分散到循环流动的钙源中,使磷源与钙源形成错流流动;磷源被错流流动的钙源剪切后,混合反应,制得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其中,所述磷源为磷酸水溶液或磷酸二氢铵水溶液;所述钙源为氢氧化钙悬浊液。本发明方法利用液相错流剪切的微孔分散方法制备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其生产成本低、生产能力大、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并且能制备出粒径可控、分布均匀的β-磷酸钙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

    一种己内酰胺萃取设备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86987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31717.1

    申请日:2010-03-23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7D223/10 C07D20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工分离技术领域的一种己内酰胺萃取设备。该设备包括塔体和缓冲器两部分;所述塔体分为塔顶扩大段、塔身和塔底扩大段三部分,缓冲器与塔底扩大段底部连通,所述塔身底部安装有油相分布器,在塔身内油相分布器之上自下而上交替放置亲水性筛板和疏水性导流板,疏水性导流板板面上开有导流孔,油相由油相分布器进入塔体,由塔顶扩大段上部流出,水相由塔顶扩大段下部进入塔体,由塔底扩大段下部流出,缓冲器内压力周期性变化,使水相在缓冲器和塔体之间做往复运动。具有操作稳定可靠、弹性大,处理能力大,传质效率高的特点,对己内酰胺的分离精度和回收率高,能得到高浓度的己内酰胺水溶液。

    一种微结构萃取器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80344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1010133355.X

    申请日:2010-03-2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B01D1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化工分离技术领域的一种微结构萃取器。该微结构萃取器由进料板、缓冲板、一级流体分布板、二级流体分布板、混合板、混合流体收集板、出口板依次堆叠而成,采用压力紧固或者焊接的方法使上述七块板材构成一个整体;该微结构萃取器采用平板堆叠式结构,无复杂的内部结构,因此结构紧凑,加工制造容易;对两相流体分别采用独立的分布和液层分割结构,两者间相互影响小,因此可以在较大相比范围下操作;采用二级流体分布板,使处理量得到几何级数放大,因此处理量大;引入了微细结构,因此传质效率高;对微细结构进行了尺寸优化,在满足高效萃取要求的同时能有效控制压降、避免阻塞,因此对体系洁净度要求低。

    一种利用膜分散技术实现液/液不互溶体系换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58556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710176046.9

    申请日:2007-10-18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F28C3/04

    摘要: 利用膜分散技术实现液/液不互溶体系换热的方法,属于化学化工中传热、换热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膜分散设备,以微孔膜作为分散介质,使液/液体系中的一相作为分散相穿过微孔膜,在作为连续相的另一相的流体错流剪切作用下形成50到900微米范围的小液滴,从而制备出液/液微分散体系。借助液/液微分散体系优异的混合、传递性质实现两相间的高效换热。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强化传热过程。使用该方法,物料仅需要20-200ms的停留时间,就可以达到83%~95%的传热效率,体积传热系数可以达到传统液/液直接接触换热方法的15~20倍。

    一种制备多孔玻璃的方法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944306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114037.2

    申请日:2006-10-2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多孔玻璃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温度为150℃-350℃,压强为大于反应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小于等于20MPa的环境下,将硅酸盐玻璃与水接触反应0.5-3小时,得到多孔玻璃。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所获得的多孔玻璃材料呈核壳型,表面均匀覆盖微米级的薄片阵列结构,壳层为孔分布均一的中孔结构,内核为致密的玻璃材料。材料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好,可用作高效液相色谱填料、催化剂的优良载体。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过程简便,无需其他化学试剂和致孔剂,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为多孔玻璃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