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式桑葚采摘机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6004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27668.4

    申请日:2016-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D46/264 A01D2046/2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式桑葚采摘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动力部分、传动部部分、采摘杆、动力转换装置、振动头、传动轴,传动轴穿过采摘杆的轴心,同时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传动部部分和动力转换装置,而传动部部分的另一端连接动力部分的输出轴,动力部分通过传动部部分将动力传输给传动轴;动力转换装置与振动头连接,动力部分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动力转换装置,动力转换装置实现速度转换和将传动轴传递的匀速直线运动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动力转换装置带动振动头实现直线往复运动;振动头用于枝条的固定,通过振动头往复直线运动使枝条发生振动,从而使果实落下。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容易或易于实现桑葚的机械化采摘。

    一种自走式果园挖坑施肥机

    公开(公告)号:CN103026844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210562361.6

    申请日:2012-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走式果园挖坑施肥机,由机架、发动机、挖坑装置、覆土装置、施肥装置、行走机构及控制装置构成,挖坑装置与发动机传动连接,发动机与行走机构传动连接,发动机、挖坑装置、施肥装置及行走机构与控制装置控制连接,施肥装置安装在机架上边靠左后位置,发动机安装在机架上边靠右后位置,覆土装置安装在挖坑装置上,挖坑装置及覆土装置安装在机架前部的下方,机架的下方安装有行走机构,该自走式果园挖坑施肥机将行走、挖坑、施肥及覆土功能集于一体,利用张紧离合器的操作方式控制行进和作业,切换方便,有效地减少了人力及物力的投入,作业效率较高,生产及使用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振摇式桑葚采摘机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09815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518813.4

    申请日:2015-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果采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振摇式桑葚采摘机,包括动力源、减速装置、采摘杆和振动头,动力源的输出轴与减速装置传动连接,采摘杆一端与减速装置传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振动头;减速装置通过连杆与采摘杆连接;连杆一端与减速装置的输出齿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采摘杆的一端连接,连杆用于将该输出齿轮的圆周运动转换成采摘杆的往复直线运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振摇式桑葚采摘机,结构紧凑、所需作业空间小,通过减速装置调整振摇频率,使果实脱落惯性大小实现可控制,减少果实损伤,提高收获量。

    一种果园开沟施肥机
    5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92436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349201.8

    申请日:2013-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果园专用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果园开沟施肥机,由悬挂架、开沟装置、施肥装置、覆土装置、地轮、机架和液压系统等构成,悬挂架与机架铰链连接,开沟装置、覆土装置及机架分别与液压系统液压控制连接,施肥装置与地轮链传动连接,悬挂架安装在机架的前上方,开沟装置安装在机架的前下方,施肥装置安装在机架的中后位置,覆土装置安装在机架的后下方,地轮安装在机架的中下方,该果园开沟施肥机集开沟、施肥及覆土功能于一体,通过悬挂架与果园专用拖拉机的后悬挂机构实现连接,通过地轮的转速控制施肥量的大小,利用液压驱动的方式控制整机的升降、开沟及覆土作业,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一种山地农业机器人车身调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6462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220964.2

    申请日:2013-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农业机器人车身调平装置,包括上限位开关(1)、固定杆(2)、下限位开关(3)、活动车架(4)、倾角传感器(5)、车身(6)、单杆活塞液压缸(7)和固定车架(8);上限位开关(1)固定在固定杆(2)的上端,固定杆(2)的下端固定在固定车架(8)上,下限位开关(3)固定在单杆活塞液压缸(7)的缸体上,倾角传感器(5)固定在活动车架(4)的正中央下方位置,单杆活塞液压缸(7)的活塞杆固定在固定车架(8)上,单杆活塞液压缸(7)的缸体与活动车架(4)固定。该车身调平装置为实现山地农业机器人车身的自动调平或遥控调平提供了硬件支撑,提高了山地农业机器人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

    一种膜上马铃薯穴播机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27966B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110214781.0

    申请日:2011-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上马铃薯穴播机,包括机架、地轮、地轮轴、限深轮、排种支撑架、种箱、隔离板、穴播支撑架、调深支座I、调深杆I、调深支座II、输土支撑架、排种系统、穴播系统、输土系统和覆土系统。本发明能够在已覆膜的垄地上进行开穴播种,毁膜程度小;覆土方式为点状对穴覆土,有利于地膜采光;开穴、下种和覆土三种操作的协调性好,覆土位置准确,覆土量充足,可一次完成开穴、下种和覆土三道工序,从而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劳动强度,获得了较好的作业质量;该机开穴、下种和对穴点状覆土的设计思路可推广到其他作物的播种机设计中。

    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土壤水分测量仪

    公开(公告)号:CN100585379C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610104896.3

    申请日:2006-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土壤水分测量仪,由分别与单片机的串行口连接的RS232接口电路、液晶显示器、红外发射电路、光探测器、红光发射电路、键盘、数据存储器和放置在光探测器和土壤样品盒中间聚光系统组成。本发明的测量仪利用一定波长近红外线照射被测物体时不同水分对其吸收程度不同的原理制成的。本发明的土壤水分测量仪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价格低廉、便于携带且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种果实空间姿态角测量装置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352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02432.4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果树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果实空间姿态角测量装置,包括:基座,其外壁两个相邻侧分别活动设置有横向底座和竖向底座,所述横向底座和竖向底座外壁均安装有刻度尺;刻度指针,分别转动在横向底座和竖向底座中部,所述刻度指针的端部安装有线束激光灯和集成电源,所述线束激光灯用于对标基座顶面苹果的果柄和果萼位置;牛眼水平仪,用于调节基座水平度。通过线束激光灯生成的光束对准苹果的果柄和果萼,结合刻度尺和指针的读数,确保姿态角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不仅降低了测量误差,还可为后续自动化视觉算法提供高精度的验证数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量结果不真实、不稳定的难题。

    一种山地履带拖拉机综合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81520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810051309.1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履带拖拉机综合试验平台,由机械系统、摄像系统、照明系统、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组成。机械系统包括液压泵站、液压缸、土槽以及土壤;摄像系统包括高速摄像机、摄像机控制台及工业摄像机组;照明系统为强光灯组;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包括两个动态信号测试分析仪、USB3.0集线器、同步时钟信号发生器、压力传感器网络及上位机。该山地履带拖拉机综合试验平台,可用于山地履带拖拉机在坡地工况下的稳定性试验及牵引附着性能试验,并且针对拖拉机在坡地工况下的各项机械性能指标及其相关数据能够做到实时采集、实时存储、实时显示、实时分析,实用性强,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基于虚拟雷达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导航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3743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342701.3

    申请日:2021-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拟雷达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导航控制方法,具体包括:S1、初始化虚拟雷达模型关键参数;S2、通过导航传感器获取车辆当前时刻的位姿和运动状态数据;S3、依据规划的直线路径,向两侧偏移生成虚拟路径边界,扫描虚拟路径边界,生成虚拟雷达模型探测图;S4、将生成的虚拟雷达模型探测图输入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生成驾驶指令,实现车辆对规划路径的追踪;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虚拟雷达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导航控制方法,在控制过程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较快的响应速度以及较高的精度,路径追踪效果较好,可以很好的控制车辆转向、减少路径追踪误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