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1859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651427.8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B01D5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氘氚混合气的分离系统,所述分离系统包括分氘单元、分氚单元及补气单元,其连接关系是分氘单元与分氚单元通过气动阀III连接,补气单元与分氚单元通过气动阀II连接。所述分离方法包括步骤:(a)氘氚混合原料气的输入、(b)氘氚混合原料气在除氘柱和除氚柱之间回流振荡;(c)重复步骤(b)数次、(d)分氘单元中纯氘的输出、(e)分氚单元中纯氚的输出。本发明通过温度控制调节色谱柱的氢同位素效应和气体平衡压,实现氘在除氘色谱柱内富集,氚在除氚色谱柱内富集。本发明氘氚混合气分离方法,利用周期性升、降温实现氘氚混合气在双柱之间多次振荡,获得氘和氚的分离,利用在线微色谱监测分离后氘、氚产品气的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48984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011384097.2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21F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化石墨减容处理方法,属于放射性废物处理领域。本发明将块状石墨粉碎后制成微粉;采用电催化氧化的方法使活化石墨粉中的C(14C)、H(T)转化为CO(14CO)和H2O(HTO/T2O),石墨粉中的60Co/152Eu/55Fe等金属类放射性核素转化为固态氧化物形式;采用多级级联色谱对气体中的14CO和HTO/T2O进行富集和分离;采用高温电化学还原技术将富集的14CO气体转化为14C固体,以实现放射性废石墨的大幅度减容。本发明既解决了放射性石墨处理中的最大化减容问题、又使得减容中放射性核素尽可能少进入环境,不仅可以满足活化石墨的规模化处理,而且可以实现活化石墨中处理中14C等核素的收集利用,解决了目前国内外对活化石墨的安全处置问题,是一种环境友好、处理过程能耗低的活化石墨处理处置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603683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735766.5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气体辅热式碘‑131蒸气处理装置,所述的高温气体辅热式碘‑131蒸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瓶、卧式管式炉、台架及升降机构。所述的卧式管式炉水平固定设置于台架的台面上,升降机构固定设置于卧式管式炉正下方的台面下,吸收瓶放置于升降机构的载物台上,吸收瓶与卧式管式炉采用玻璃磨口对接方式非固定连接。本发明的碘‑131蒸气处理装置能够高效吸收高温载气中的放射性碘‑131,大幅减少碘‑131在输运管道中的沉积或滞留,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直接利用炉管热量,无需额外的供热装置,结构简单、能源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03223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705756.7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IPC: H03H9/15 , H03H9/13 , H03H9/02 , H03H3/02 , H03H3/007 , H10N30/87 , H10N30/00 , H10N30/853 , H10N30/06 , H10N30/082 , H10N30/0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硅通孔单晶压电薄膜的微机械声波换能器及制备方法,其中微机械声波换能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电极、压电薄膜、基底和底硅,其电极包括两组电极,两组电极分离地位于压电薄膜的上表面;底硅围绕在基底下表面四周,并与基底围成微机械声波换能器压电薄膜振动的空腔;基底及底硅上均开设用于电极引出的TSV。本发明公开的基于硅通孔单晶压电薄膜的微机械声波换能器,将两组电极均设置在压电晶体上表面,同时在基底及底硅上设置通孔,可方便实现电极的引线引出,从而实现微机械声波换能器与电路的三维集成,解决了传统微机械压电超声能器难以进行3D集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0510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0352588.2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IPC: G01N27/626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铀矿石产地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铀矿石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铀矿石样品溶液;(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铀矿石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3)采用热表面电离质谱仪对铀矿石样品中的Ce同位素比值进行分析;(4)以上述稀土元素含量与Ce同位素比值作为输入量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铀矿石样品按照产地进行分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实用,在铀矿石的分类及地理溯源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575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738942.0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生产Na131I溶液的装置,包括包括管式炉、蒸馏器、净化器、冷水浴、储气罐、蠕动泵、抽气泵及台架。所述的管式炉水平设置在台架的台面上,蒸馏器一部分设置于管式炉内,另一部分设置于台面下,抽气泵固定设置于台面下,净化器、冷水浴、储气罐分别设置于蒸馏器侧面台架的底板上,蠕动泵固定设置在台架的一侧,蒸馏器分别与净化器、冷水浴、储气罐、抽气泵及蠕动泵管道连接,抽气泵还与净化器管道连接。本发明的生产装置采用压缩空气驱动代替真空泵和高温气体对载气输运全程加热的方式,实现高温载气中的放射性碘‑131的高效吸收,并消除了真空泵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和泵相关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更有利于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05536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383903.9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IPC: B25B11/00
Abstract: 针对反应堆内圆柱形辐照样品测量时,传统机械手和人工夹持存在夹持不稳、样品易脱落,且人工夹持易遭受γ射线辐射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放射性圆柱体样品测量用气动夹具,包括气动夹持装置、样品定位放置装置、气动操作手柄、空压机,样品定位放置装置包括形状对称且与气动夹持装置底座相匹配的C型底座和便于圆柱样品稳定的凹槽,以实现凹槽的快速定位和样品的快速放置;气动夹持装置包括形状为圆弧形开口且对称布置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以实现稳固夹持。空压机通过气管线依次与气动操作手柄、气动夹持装置相连,实现装置的夹持功能。该发明组装简单且能够快速实现圆柱样品的装夹,同时夹持板较薄,测量空间大易实现多点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945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741673.3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驱动的I‑131干馏吸收器,所述的压缩空气驱动的I‑131干馏吸收器,包括蒸馏管、吸收瓶、气泵及圆环形盘管结构的导热管。所述的蒸馏管水平设置,导热管设置于蒸馏管内的底部,吸收瓶设置于靠近蒸馏管底部位置的正下方,气泵设置于吸收瓶的侧面;所述的吸收瓶的顶部穿入蒸馏管并与蒸馏管密封性固定连接,导热管的两端分别穿出蒸馏管的底部和穿入吸收瓶的顶部并与蒸馏管、吸收瓶密封性固定连接,气泵与吸收瓶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干馏吸收器采用压缩空气驱动替代真空泵和高温气体对载气输运全程加热方式,实现气载放射性碘‑131的高效吸收,并消除了真空泵故障和产生泵相关放射性废物对安全生产的不利。
-
公开(公告)号:CN11424288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545483.X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IPC: H10N10/17 , H10N10/80 , H10N10/851 , H01L2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芯片热点冷却的级联式平面热电薄膜结构,该热电薄膜结构为平面型,包括:衬底、底部电极和级联热电偶层,所述衬底、底部电极和级联热电偶层均中心开有圆孔,其中级联热电偶层又包括按照热量传递的方向从圆心沿径向依次设置的多级热电偶对和连接各级热电偶对的多个级联导热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芯片热点冷却的级联式平面热电薄膜结构,该结构依据芯片热点热量传递的方向,依次设置了多级级联的热电偶对,通过合理设置了热电薄膜结构的散热路径,提高了平面型热电薄膜的制冷能力,且该结构全程可以采用成熟的微加工工艺,不增加其制造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8021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0804223.9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氚浓度探测器,所述的表面氚浓度探测器包含屏蔽外壳(17),安装于屏蔽外壳(17)内且由上至下叠放的上绝缘板(7)、高压环(8)、下绝缘板(14)、“T”形信号收集板(15)、金属高压网(16),及安装在屏蔽外壳(17)上屏蔽顶盖(2)。本发明的表面氚浓度探测器,适用于γ和氚混合辐射环境下,表面氚污染水平的在线测量,实际测量时,只需将探测器置于污染表面,即可实时获取污染数据,响应迅速,无需离线处理,不产生额外的废液和放射性废物,且具备较好的γ抑制能力、无死时间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