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73911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41398.5
申请日:2014-07-1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聚酯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银抗菌涤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BT与非极性溶剂可溶型纳米银的混合物通过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获得功能性复合填料熔体;所述功能性复合填料熔体与PET熔体通过熔体直接纺丝法制备获得纳米银抗菌涤纶;所述非极性溶剂可溶型纳米银是指高级脂肪酸-烷基胺复配物包覆的纳米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合成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在非极性溶剂中可溶的纳米银,并进一步获得高分散的功能性填料,解决了纳米银抗菌剂在PET基体中小粒径均匀分布的问题,通过熔体直接纺丝制备出高效和长效的抗菌涤纶,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560717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426544.0
申请日:2011-12-19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低缩聚苯硫醚(PPS)长丝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高强低缩PPS长丝,单丝线密度为2~4dtex,断裂强度为4~6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5-20%,干热收缩率(180℃条件下对长丝进行30min处理)低于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PPS切片干燥结晶后熔融挤出纺丝成形,经冷却后上油,并初步卷绕;再采取1~3级牵伸获得牵伸丝;然后对牵伸丝进行热定型处理,分为先动态热定型再静态热定型两个步骤,即可得到高强低缩PPS长丝。本发明的高强低缩PPS长丝纤维制成率高,纤维的纤度均匀,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沸水收缩率、干热收缩率均表现优异,综合性能远优于目前市场的PPS长丝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059523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02447.8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C08L67/02 , C08K5/10 , C08J5/18 , C08G63/78 , C08G63/18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阻汽、抗紫外功能的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酯薄膜包括如下结构通式的式(I)化合物:Tix(OR1O)y(OOCC6H4COO)zH4(I),其中R1为C2~C4的烷基,x≥1,z≥1且2y+2z=4x+4。上述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原位聚合流延法或熔融共混挤出流延法成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添加少量式(I)化合物,实现了聚酯薄膜兼具抗紫外和阻汽功能,进一步,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原位聚合熔体直接流延成膜,极大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熔体热降解、保证了生成膜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973416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25631.6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二氧化硅及其团簇为填料的齿科修复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1)利用二氧化硅表面键合基团之间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硅团簇;(2)将二氧化硅及其团簇、胺类催化剂和含双键的硅烷偶联剂加入环己烷溶剂中,反应得表面功能化的无机共填料;(3)将表面功能化的无机共填料、有机树脂基体和光引发剂共混均匀,最后光固化40~120s即得。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原料价格便宜,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得到的齿科修复复合树脂具有较低的聚合收缩率和优异的耐磨性能,有望于临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95126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35328.7
申请日:2012-11-0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科修复树脂用有机/无机杂化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羧基化改性单体C-BisGMA;(2)在环己烷中加入无机材料,再添加有机胺和偶联剂,反应得到表面含氨基的改性无机材料;(3)将羧基化改性单体C-BisGMA溶解于二氯甲烷中,然后依次加入催化剂和缩水剂,再加入表面含氨基的改性无机材料,即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杂化反应效率高,树脂混合效果好;本发明所制得有机/无机杂化填料表面含有较高含量的有机组分和可聚合双键基团,应用于树脂中,增强其与有机基体相容性,改善有机基体和无机填料两相界面相互作用力,提高复合树脂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磨性能、湿环境稳定性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775124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109595.6
申请日:2010-02-1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C08G63/20 , C08K3/36 , C09D167/02 , C09D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抗刮稳定透明聚酯涂料基体的制备方法,包括:(1)二氧化硅前驱体和水加入开口反应器皿中,加入羟基醇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溶解形成溶胶,之后加入催化剂,升温;(2)降温至100-150℃,加入羧酸,升温至200-250℃,体系酸值达到8-12mgKOH/g、羟值达到90-100mg KOH/g时降温,得到聚酯树脂;(3)溶解聚酯树脂,即得。本发明简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所得涂料制得的涂层有显著的耐磨抗刮特性,且不影响原有的基体透明性;涂层耐刮擦重量大于1000g,铅笔硬度大于2H,摆杆硬度大于200秒,涂层用基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稳定时间大于1年。
-
公开(公告)号:CN102020762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13405.7
申请日:2010-10-2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C08G63/183 , C08G63/78 , C08K3/08 , C08K3/24 , C08K5/098 , C08L67/02 , A01N59/16 , A01N25/10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PET/Ag-AgX(X为Cl、Br、I、CH3CO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是将合成PET的单体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前躯体AgX-乙二醇(EG)胶体溶液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原位组装而成的。本发明的PET/Ag-AgX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可纺性及抗菌性,本制备方法构思巧妙,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无污染,适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531742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910049272.X
申请日:2009-04-14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C08F257/02 , C08F265/04 , B01J13/14 , C08F12/08 , C08F20/14 , C08F2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微球为交联点的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1)水、疏水性单体以及阳离子共聚单体加入三口烧瓶,烧瓶装有搅拌装置、回流装置以及N2入口,加热至70℃后滴加阳离子引发剂,保温继续反应3-5小时,制备阳离子纳米微球;(2)将步骤(1)阳离子微球乳液,水,水溶性单体,水溶性阴离子引发剂和催化剂混合得到微球浓度为3%-35%预聚液,在室温聚合,即得。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聚合率高,得到的纳米复合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此外原料选择范围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113568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044651.0
申请日:2007-08-0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三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色金属化电磁屏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包括:(1)用3mol/L的铬酸溶液浸泡化学镀铜的纤维纺织品后,清水冲洗;(2)配制电镀黑镍溶液,调节pH2~6,采用镍阳极,10~50℃下,浸镀化学镀铜的纤维纺织品至置换反应完成,得镀覆有黑色金属镍的导电纤维纺织品;(3)电镀后的纤维纺织品水洗,涂覆保护树脂,烘干即可。该织物导电性能优异,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吸光性能,具有装饰、保护、吸光等作用,具有较高的服用性能,可广泛用于导电布胶带、导电机织布、导电无纺布、屏蔽衬垫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9877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92132.1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D04B1/14 , D04B1/16 , D04B21/00 , D04C1/02 , D02G3/04 , D02G3/16 , D01D5/00 , D06C15/00 , D06C7/04 , D01F6/54 , D01F9/00 , D01F2/08 , D01F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纤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纤维增强碳材料纤维织物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将弱加捻后的碳材料纤维丝束固定于静电纺丝纳米纱线机上,利用静电纺丝形成碳纳米纤维膜并均匀包裹在弱加捻后的碳材料纤维丝束上,然后收卷成轴,之后将收卷后的纤维编织成织物,对织物依次进行热压和碳化处理,制得碳纳米纤维增强碳材料纤维织物;弱加捻是指捻度为5~13捻/米。本发明先将碳纳米纤维包覆在碳材料纤维上提高了纳米纤维与碳材料纤维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再对用其制备的织物进行热压和碳化处理进一步提升了织物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使其在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纺织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