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9289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80050325.8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通过第1电抗器电流(IL1)以及第2电抗器电流(IL2),可控制来自第1以及第2直流电源的输出。对于第1以及第2电抗器电流(IL1、IL2)中的大电流(IL2),为了对应的直流电源的输出控制,通过开关元件(S1~S5,S5a,S5b)的通断控制,在一个控制周期内,作为两个拐点而设置极大点以及极小点。对于第1以及第2电抗器电流(IL1、IL2)中的小电流(IL1),设置比大电流(IL2)多的拐点。进而,大电流侧(IL2)的各个拐点,在与小电流侧(IL1)的拐点相同的定时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650312B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280032041.8
申请日:2012-06-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电源系统(5)具备:直流电源(10);直流电源(20);具有多个开关元件(S1~S4)及电抗器(L1、L2)的电力转换器(50)。电力转换器(50)通过多个开关元件(S1~S4)的控制,在直流电源(10、20)与电源配线(PL)之间并联连接的状态下执行直流电压转换。开关元件(S1~S4)分别以包含于直流电源(10)与电源配线(PL)之间的电力转换路径、和直流电源(20)与电源配线(PL)之间的电力转换路径双方的方式配置。在用于对直流电源(10)的直流电压进行转换的脉宽调制控制中使用的载波信号与在用于对直流电源(20)的直流电压进行转换的脉宽调制控制中使用的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根据电力转换器(50)的动作状态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79717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47091.7
申请日:2015-07-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M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3/158 , B60L3/003 , B60L7/14 , B60L50/51 , B60L2240/545 , H02M1/32 , H02M3/00 , H02M2001/327 , H02P27/08 , Y02T10/7011 , Y02T10/7016
Abstract: 电源控制装置(40)具有:判定单元(45),该判定单元(45)判定电力转换器(33)以第1模式和第2模式的哪一个工作,该第1模式是以电力转换的效率的增加为优先的模式,该第2模式是以开关元件(S1-S34)的元件温度的增加的抑制为优先的模式;以及控制单元(45),该控制单元(45)控制电力转换器,以使得在电力转换器以第1模式工作的情况下开关形态成为与第2形态相比能增加电力转换的效率的第1形态,而在电力转换器以第2模式工作的情况下开关形态成为与第1形态相比能抑制元件温度的增加的第2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356835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552179.0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J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00 , H02J7/0068 , H02M3/158 , H02J1/102
Abstract: 电源系统(5)包括第1直流电源(B1)和第2直流电源(B2)、电力变换器(10)。电力变换器(10)包括分别电连接于第1节点(N1)及第2节点(N2)与第1电力线(PL)之间的第1半导体元件(SM1)及第3半导体元件(SM3)、分别电连接于第1节点(N1)及第2节点(N2)与第2电力线(GL)之间的第2半导体元件(SM2)及第4半导体元件(SM4)、电连接于第1及第2节点之间的第5半导体元件(SM5)以及第1以及第2电抗器(L1、L2)。第1电抗器(L1)与第1直流电源(B1)串联地电连接于第1节点(N1)与第2电力线(GL)之间。第2电抗器(L2)与第2直流电源(B2)串联地电连接于第2电力线(GL)与第2节点(N2)之间。控制装置(100)控制半导体元件(SM1-SM5)所包含的开关元件(S1-S5)的通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