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6328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394472.5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温超导电缆的生命周期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电缆的电流、热负荷、能耗和电力价格等因素,计算电缆的购买成本和运行成本,得到电缆的生命周期成本;基于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分析超导电缆生命周期优于普通电缆的条件;考虑通道成本,对电缆的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进行修正,对超导电缆生命周期优于普通电缆的条件进行修正;基于实际应用场景,比较分析HTS电缆与XLPE电缆的生命周期成本。本发明填补了当前本领域此类空白。此外,对高温超导电缆和普通电缆的购买成本和运行成本进行了研究,考虑了通道成本对电缆生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提出了电缆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并比较得到了HTS电缆优于常规XLPE电缆的边界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8923437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0664070.5
申请日:2018-06-25
IPC: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的多支路统一潮流控制器,该多支路统一潮流控制器包括连接到一共同直流母线上的多个串联换流器和并联换流器,每个串联换流器交流侧分别与对应的线路连接,每个并联换流器分别与对应的母线连接,所述的串联换流器和并联换流器均为DC‑AC换流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统一能量交换、主从控制、多重控制切换目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10392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846610.1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并网仿真计算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柔性分析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关键因素的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时序生产模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模型;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模型中的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引入柔性参数计入目标函数中;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柔性优化模型;根据输入的不同柔性参数,构建不同侧重点的场景,以用于反应不同的柔性约束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因素分析。本发明由于采用时序生产模拟的方法从源网荷储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模型,并引入柔性参数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在消纳量最大和经济性最好之间进行最优权衡。为科学合理开发可再生能源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71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64040.4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线性控制的UPFC三相不平衡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模块化多电平统一潮流控制器;2)并联侧换流器的电流内环采用无源性滑模变结构控制方式,通过q轴分量进行无功调节,通过d轴分量进行有功调节;3)串联测换流器的电流内环采用无源性滑模变结构控制方式,通过串联侧变压器注入一个幅值和相角均可控的电压,正序分量用以实现交流电压的移相调节和串联补偿,负序分量用以抵消输电线路上不平衡部分的负序电压分量,实现对三相不平衡的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参数易调节、动态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安全经济稳定、抑制零序电流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74961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930507.0
申请日:2017-10-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中的短路电流限流优化方法,该方法为基于ward等值优化基础上进行的短路电流限流优化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短路电流限流措施选取优化模型;利用量子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模型求解,设置初始种群,所述的初始种群中的变量包括n条支路中的线路开断系数序列、线路出串系数序列、限流电抗器系数序列、高阻抗变压器系数序列、限流电抗器阻值序列和高阻抗变压器阻值序列,对初始种群中的变量进行测量,利用适应度函数对初始种群进行评价,并进行迭代,直至满足迭代终止条件;利用所得最优解对短路电流进行限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成本、迭代次数少和避免局部收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76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62311.1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锁相环LMS算法的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锁相环参数,锁相环包括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鉴相器接收输入信号和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计算误差信号;将误差信号输入环路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输出滤波后的误差信号;将滤波后的误差信号作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控制电压,控制压控振荡器输出频率;根据压控振荡器输出的频率与时间误差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LMS算法基于误差信号自适应调整滤波器参数,对频率波动进行补偿,实现时间同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2448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54717.5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缆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频共模干扰在线预警装置,包括:磁滤波环、磁感应环、线圈绕组、噪声报警装置,其中,所述磁滤波环非接触的套穿在LED灯驱动器的火线与零线上,用于改善由于被测共模电流位置不对称引起的磁场分布不均匀;所述磁感应环非接触的套穿在磁滤波环外侧,且与磁滤波环共同安装在LED灯的外侧,组成双环结构;所述线圈绕组绕制在磁感应环上,且输出电压正比于被测共模电流的变化率;所述噪声报警装置基于线圈绕组输出的信号进行报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减少高频杂散信号对LED灯高频共模电流干扰、灵敏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69463.7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21/55 , G06F18/24 , G06N3/045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网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位置检测方法、装置和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测量值,并定义标签和编码器的输出分类,将测量值转化为向量后输入编码器进行位置编码,得到相对位置编码;S2、位置编码输入编码器的多头注意力机制层,多头注意力机制层输出作为编码器的前馈网络的输入;S3、前馈网络的输出输入到编码器的全连接层中,全连接层输出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各个位置的预测结果,判断预测结果是否大于阈值,若是则该位置受到攻击,反之未受到攻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捕获复杂的空间依赖特征,并在整个电网中提供准确的FDIA发生位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35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31136.7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1R31/08 , H02J3/24 , H02J3/48 , H02J3/38 , H02J3/00 , G06F18/2411 , G06F18/213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低频强迫振荡扰动源定位与预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常规机组有功功率日间计划和风电场预测日间功率并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更新数据;基于常规机组有功功率日间计划和风电场预测日间功率,利用滑动时间窗口对未来预设时间间隔内的常规机组有功功率日间计划和风电场日间预测功率进行动态低频强迫振荡检测,获取可能发生振荡时间窗口内的常规机组、风电场有功功率数据构建数值矩阵;将数值矩阵输入训练完成的CNN‑SVM定位模型,预判未来预设时间间隔内有可能引发低频强迫振荡的潜在常规机组和风电场及对应窗口发生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小样本情况下的精准定位结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777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183742.2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N3/045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监控系统加密流量分类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S1、获取原始流量数据,将原始流量数据转换为第一多级流量表示矩阵,基于掩码自编码器范式对第一多级流量表示矩阵进行随机遮蔽,输入掩码自解码器中进行矩阵的还原,计算损失并迭代训练,得到编码参数;S2、获取已标记的流量数据,并转化为第二多级流量表示矩阵,第二多级流量表示矩阵输入包级注意力模块,得到预测流量分布,计算损失并迭代训练,得到流量分类器;S3、获取待检测流量,输入流量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在资源和内存有限的电力监控系统环境中对于电力的流量的高效分类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