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63158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6494.X
申请日:2012-04-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 H01M4/13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2010/4292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谋求高容量化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没有锂等金属的析出,循环特性优异。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被卷绕的电极组30中,正极10在带状的正极集电体的两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20在带状的负极集电体的两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满充电时的负极20的充电容量相对于该负极20的理论容量被设定在83~99%的范围;将电极组30的最内侧的直径设为R1、负极的厚度设为t时,形成于负极集电体的外周侧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2a的每单位面积的活性物质质量M1、与形成于内周侧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每单位面积的活性物质质量M2,满足M1/M2<(R1+t/2)/(R1-t/2)的关系式。
-
公开(公告)号:CN101699645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0910178208.1
申请日:2006-07-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0423 , H01M4/0426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制作具有片状正极集电体和担载于该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的工序;根据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制作负极的工序,该负极具备片状负极集电体和担载于该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使隔膜介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而将它们相互对置的工序;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a)准备表面粗糙度Rz为2μm以上20μm以下的片状集电体;(b)在氧或氮气氛下,使硅从与所述集电体的法线方向构成角Φ的方向入射到所述集电体上并使其沉积,形成含有所述硅和所述氧、或者所述硅和所述氮的活性物质层,其中,20°≤Φ≤85°。
-
公开(公告)号:CN101772709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0880101948.9
申请日:2008-12-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9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的寿命推测方法,其中,在伴随着充放电循环进行的过程中,至少检测2次仅以不同的循环数进行充放电时的锂二次电池的放电后的开路时的电压。接着,将各电压值中的至少2个值相对于各循环数进行作图。然后,描画通过了各作图点的圆弧,基于该圆弧的大小来推测锂二次电池的寿命。基于该寿命推测来控制锂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从而能控制劣化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428596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80002098.9
申请日:2011-03-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4/133 , H01M4/62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含负极芯材及附着于负极芯材上的负极合剂层,负极合剂层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纤维素醚化合物及橡胶粒子,纤维素醚化合物具有0.25以上且0.7以下的醚化度和20以上且1200以下的平均聚合度,负极合剂层包含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且75μm以下的由纤维素醚化合物的非水溶性部分形成的残留粒子,活性物质粒子间的粘接强度为98N/c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209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780001704.9
申请日:2007-02-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0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6)具有集电体(3)、在集电体(3)上形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2)、位于第1活性物质层(2)上并含有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的第2活性物质层(5),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以由SiOx(0≤x<1.2)表示的化学组成为主体,第1活性物质层(2)以由SiOy(1.0≤y<2.0、y>x)表示的化学组成为主体,第1活性物质层(2)与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接触的面积小于集电体(3)与第1活性物质层(2)接触的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2224629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080003279.9
申请日:2010-06-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2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4/364 , H01M4/621 , H01M4/64 , H01M10/05 , H01M2004/021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形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正极(11)与负极(12)隔着多孔质绝缘层(13)而卷绕。正极(11)具有正极集电体(11A)和正极合剂层(11B),正极合剂层(11B)被设置在正极集电体(11A)的两面上或一个面上,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具有17%以下的孔隙率。正极(11)在伸长率为1%时具有15N/cm以下的抗拉强度。此外,正极集电体(11A)与正极合剂层(11B)之间的剥离强度为3N/m以上且15N/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037585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80118132.1
申请日:2009-05-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0421 , H01M4/0435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70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A)通过从相对于集电体(11)表面的法线方向(D)倾斜的方向(52)向在表面具有多个凸部(12)的集电体(11)表面入射蒸发了的蒸镀材料,在集电体(11)的多个凸部(12)上分别形成活性物质体(14)的工序;和(B)将形成有活性物质体(14)的集电体(11)沿着与集电体(11)表面平行的至少一个轴向拉伸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449408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780018249.3
申请日:2007-10-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70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集电体和担载在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多个柱状粒子。集电体的表面包含凹部和被所述凹部区划的多个突出区域。所述突出区域上担载有柱状粒子。此外,本发明涉及采用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主要是循环特性优良的高容量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采用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667B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0780001356.5
申请日:2007-11-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13 , H01M4/136 , H01M4/362 , H01M4/483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66 , H01M10/058 , H01M2004/027 , Y10T29/49108
Abstract: 一种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集电体(11),其至少在单面上形成有凹部(12)和凸部(13);和柱状体(15),其由n(n≥2)段柱状体部层叠而成,并具有所述柱状体部的奇数段和偶数段的元素含有比率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构成,所述柱状体部斜立形成在所述集电体(11)的凸部(13)上且元素含有比率在所述集电体(11)的纵向上依次变化;其中所述负极具有下述的构成:至少凸部(13)纵向的剖面中的3个表面(13a、13b、13c)被柱状体部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666B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780001352.7
申请日:2007-11-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70 , H01M10/05 , H01M2004/021 , Y10T29/49108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集电体(11),其至少在单面上形成有凹部(12)和凸部(13);和柱状体(15),其由形成于集电体(11)的凸部(13)上的n(n≥2)段柱状体部(151~158)层叠而成,并具有奇数段和偶数段的元素含有比率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柱状体部(151~158);在柱状体部(151~158)的斜立方向的中心线与集电体(1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交叉角度形成钝角的一侧的柱状体部(151~158)的表面上设置多个突状体(16),通过被层叠的柱状体部(151~158)的突状体(16)而在柱状体(15)上设有空隙部(17)。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