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80366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80002579.4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23C1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 , C23C14/24 , C23C14/243 , C23C14/562
Abstract: 一种加热装置,其具备:应在真空中被加热的被加热体;构成为能够从被加热体分离、并且在自身与被加热体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加热体;和用于向间隙导入传热气体的气体导入路径。被加热体通过传热气体由加热体加热。加热装置的例子是蒸着装置(30)。被加热体的例子是保持蒸镀材料,并且具有供蒸发了的蒸镀材料通过的开口部的贮藏容器(9)。加热体的例子是可拆装地收纳贮藏容器(9)、并且为了对贮藏容器(9)内的蒸镀材料进行加热而具有加热器(20)的加热容器(10)。气体导入路径的例子是气体导入管(11)。
-
公开(公告)号:CN102725436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180007045.6
申请日:2011-01-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30 , C23C14/541 , C23C14/562 , C23C14/564 , C23C16/466 , C23C16/545
Abstract: 成膜装置(20A)的输送系统(50A)包括具有将冷却气体向基板(21)供给的功能的吹风辊(6)。吹风辊具有第一壳体(11)和内块(12)。第一壳体(11)具有作为气体的供给路径的多个第一贯通孔(13),能与基板(21)同步地旋转。内块(12)配置在第一壳体(11)的内部。由内块(12)在第一壳体(11)的内部规定歧管(14)。歧管(14)形成为在接触角的范围内向多个第一贯通孔(13)导引气体。在第一壳体(11)的内部,还形成有在接触角的范围外与多个第一贯通孔(13)相对向的间隙部(15)。在径向上,歧管(14)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间隙部(15)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01932748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980103569.8
申请日:2009-02-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225 , C23C14/56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形成锂二次电池的集电引线形成部和电极活性物质部、批量生产性优异的真空蒸镀装置。在将闸门(12a、12b)关闭的状态下,将卷绕于第一辊(3)的基板(4)送出,向第二辊(8)搬送,直至到达第一和第二能够蒸镀区域(60a、60b)时停止。在此,打开闸门(12a),使蒸发源(9)的坩埚内的蒸镀原料蒸发,向位于第一能够蒸镀区域(60a)的基板(4)的表面供给。由此,在基板(4)的表面形成第一层蒸镀膜。以规定时间在基板(4)进行蒸镀之后,关闭闸门(12a)。接着再次搬送基板(4),使在第一能够蒸镀区域(60a)蒸镀形成的部分停止于第二能够蒸镀区域(60b)的位置。打开闸门(12a、12b),再次进行蒸镀,在第一能够蒸镀区域(60a)形成第一层,并且在第二能够蒸镀区域(60b),在第一层之上形成与第一层成长方向不同的第二层蒸镀膜。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04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810008619.1
申请日:2008-0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0021 , C23C14/10 , C23C14/547 , C23C14/562 , H01M4/0421 , H01M4/139 , H01M4/1397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70 , H01M10/0404 , H01M10/428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及其负极的制造方法、负极的制造装置,特别涉及将硅(Si)和硅化合物等具有高容量密度的活性物质用于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性能的稳定化。在所述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中,在输送的集电体表面和比集电体更快地被输送的测量用集电体的表面分别形成由具有红外特性吸收的材料构成的活性物质层和测量用活性物质层;然后将红外线照射在测量用活性物质层上,至少为推定所述测量用活性物质层的组成而对反射的红外线的波数进行测定。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作的负极的电池作为移动通信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主电源是有用的。
-
公开(公告)号:CN100511771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80015855.5
申请日:2006-05-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3 , H01M2/22 , H01M2/26 , H01M2/30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413 , H01M10/045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具备:层叠体,其中隔膜以Z字形折叠,具有交替地排列的至少1个第1电极收容部及至少1个第2电极收容部;收容在第1电极收容部内的第1电极;和收容在第2电极收容部内的第2电极。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具有至少1个突部。第1电极与第1端子连接,第2电极与第2端子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306643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02817051.2
申请日:2002-08-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2 , H01M4/0483 , H01M6/40 , H01M10/0404 , H01M10/0436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2300/0068 , Y10T29/49115 , Y10T29/53135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向从正电极板(20)和负电极板(30)中选出的至少一个电极板上喷射固体电解质的熔体(61),以将熔体(61)淀积到至少一个电极板上;以及挤压正电极板(20)和负电极板(30)并使熔体(61)保持在其间,由此形成包括正电极板(20)、包括固体电解质的电解质层(62)和负电极板(30)的层状体,这样可以以高效生产率制造出具有优异特性的薄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209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780001704.9
申请日:2007-02-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0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6)具有集电体(3)、在集电体(3)上形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2)、位于第1活性物质层(2)上并含有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的第2活性物质层(5),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以由SiOx(0≤x<1.2)表示的化学组成为主体,第1活性物质层(2)以由SiOy(1.0≤y<2.0、y>x)表示的化学组成为主体,第1活性物质层(2)与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接触的面积小于集电体(3)与第1活性物质层(2)接触的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07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10008628.0
申请日:2008-0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21 , H01M4/134 , H01M4/139 , H01M4/139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及其负极的检查方法、制造方法、负极的检查装置及制造装置,特别涉及将硅(Si)和硅化合物等具有高容量密度的活性物质用于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性能的稳定化。在所述电池用负极的检查方法中,对集电体和活性物质层的总计厚度进行测定。另外,为推定活性物质层的组成而测定集电体和活性物质层的总计电阻率。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作的负极的电池作为移动通信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主电源是有用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008B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880000483.8
申请日:2008-03-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23C14/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562 , C23C14/02 , C23C14/226 , H01M4/0421 , H01M4/139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镀装置,是通过在腔室(2)内以卷轴到卷轴的方式使片状的基板(4)移动,由此在基板(4)上连续形成蒸镀膜的蒸镀装置(100),具有:使蒸镀原料蒸发的蒸发源(9);包括卷绕保持基板(4)的第1及第2卷轴(3、8)和对基板(4)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的输送部;配置在上述能够蒸镀的区域的、形成来自蒸发源(9)的蒸镀原料不能到达的遮蔽区域的遮蔽部,并且,蒸镀区域(60a~60d)包括按照使基板(4)的被蒸镀原料照射的面成为平面的方式输送基板(4)的平面输送区域,在除了遮蔽区域之外的能够蒸镀的区域中,按照使蒸镀材料不从基板(4)的法线方向入射到基板(4)的方式相对于蒸发源(9)配置输送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209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780001704.9
申请日:2007-02-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0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6)具有集电体(3)、在集电体(3)上形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2)、位于第1活性物质层(2)上并含有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的第2活性物质层(5),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以由SiOx(0≤x<1.2=表示的化学组成为主体,第1活性物质层(2)以由SiOy(1.0≤y<2.0、y>x)表示的化学组成为主体,第1活性物质层(2)与多个活性物质粒子(4)接触的面积小于集电体(3)与第1活性物质层(2)接触的面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