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99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330138.2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水下移动设备充电的单电容WPT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水下环境中的移动设备,提出考虑绝缘层的无线供电耦合机构设计方法,以双侧LC补偿的水下单电容耦合WPT系统为例,给出使系统达到零相位角状态的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其效果是:相比于传统的水下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方式,本发明实现了水下三维空间内移动设备的无线供电,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降低了系统成本,对结构空间的要求更低,并且提高了能量的传输距离;相比于空气中的单电容WPT传输方式,在相同的条件下,本发明中的能量传输功率和效率以及能量传输距离都得到了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58385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39214.9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检测异物的耦合机构及无线供电系统与参数设计方法,耦合机构包括能量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能量发射线圈按序分段绕制,相邻两段能量发射子线圈之间通过分割电容串接,分割电容与内侧的一个能量发射子线圈构成异物检测采样模块,且在异物检测采样模块的两端设置有异物检测接线抽头。其效果是:在不加装其他检测线圈和传感器的条件下和不影响原无线供电系统功率与效率等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金属异物的检测灵敏度,实现系统供电功能的同时让其具备异物检测的功能,制造简单,与传统的基于系统自身参数的检测技术相比,在相同条件下,系统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高,检测到的异物尺寸更小,检测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60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1910164956.8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型CLC谐振网络的负载自适应ECPT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在发射端电路中设置有T型CLC谐振网络,通过对T型CLC谐振网络中的参数进行合理设计,可以保证当接收端电路从系统中移除后,系统自动进入待机状态;当接收端电路移入后,系统重新高效地为负载传输功率,并且能够确保负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恒压输出特性,且这些功能都不需要依赖任何额外的检测和控制电路,降低了系统成本和控制器的设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2251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82367.3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大磁场空间的轻量化能量接收装置、一种能量耦合机构,其中轻量化能量接收装置包括圆柱状磁芯以及分别设置在圆柱状磁芯的顶端和底端的上平面磁芯和下平面磁芯,还包括缠绕在圆柱状磁芯上的接收线圈,接收线圈缠绕成沿圆柱状磁芯轴向顺序连接的多个平面线圈,每个平面线圈径向缠绕在圆柱状磁芯上。能量耦合机构包括圆筒形能量发射线圈以及该轻量化能量接收装置。该轻量化能量接收装置能够接收到足够的能量,但又不会导致等效电阻太大限制其功率输出,满足远距离无线电能传输的功率要求,且具有一定的抗角度偏移的能力,整体尺寸较小,重量较轻,适用于一般的小功率用电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1987779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0895878.1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MC‑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方法及系统,该模型基于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从而将MC‑WPT系统的负载与互感识别问题等效为非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进而转化为深度学习非线性拟合问题,并采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上万次训练,最后得到识别速度快、精度高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整体上,本发明通过离线训练模型,并将训练完成的模型导入微型控制器,能够实现负载与互感在线同时识别,识别速度快、精度高,有利于系统的实时控制,且成本较低,易于实现,有利于工程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9332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0095041.9
申请日:2020-02-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及其构成的磁耦合WPT系统,发射端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第一线圈是由一根单独的导线绕制形成的多匝线圈,并构成外围充电区域,所述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是由另一根单独的导线在所述第一线圈内部未绕线区域内串联连接并分段绕制形成的多匝线圈,且构成中心充电区域,在所述第三线圈内部以及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之间均预留有未绕线区域,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一谐振补偿电路相连并工作在第一谐振频率上,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串联连接后与第二谐振补偿电路连接并工作在第二谐振频率上。其效果是:抗偏移能力得到提升,系统成本降低,可适用于不同功率等级的移动设备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63557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896942.5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套筒对嵌式电场耦合机构及其构成的EC‑WPT系统,装置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套筒包括第一金属环柱面,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环柱面下半段内部的第二金属环柱面,填充于第一金属环柱面与第二金属环柱面之间的第一绝缘介质层;内套筒包括第三金属环柱面,套设于第三金属环柱面上半段外部的第四金属环柱面,填充于第三金属环柱面与第四金属环柱面之间的第二绝缘介质层;第二金属环柱面与第四金属环柱面的长度相同,第二金属环柱面与第四金属环柱面端面相对。其效果是:结构紧凑,具有负耦合系数,用其构建形成的EC‑WPT系统,非常适用于旋转机构的无线能量传输,而且具有较好的漏电场抑制效果,系统分析过程简单,参数设计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10960614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009132.3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检测位置的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动汽车车身设置功率接收线圈、位置检测信号发射模块;将功率发射系统设置为多段导轨连接式,每一段导轨均设置有功率发射线圈、功率检测模块;所述系统还设置有能量发射控制器与位置检测信号接收模块。位置检测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位置检测信号发射模块的信号,传至能量发射控制器,打开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导轨的功率发射线圈,实时监测处于工作状态导轨的输出功率的变化,控制当前和下一段导轨的开闭状态。其显著效果为:实现了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的精准定位以及功率收发装置的动态切换,还通过实时功率检测,尽可能地减少了系统的信号收发装置,使系统更简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8173353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810032336.4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F‑F/T变拓扑网络的恒压‑恒流型ECPT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系统的原边电路包括高频逆变电路、F‑LCLC谐振网络以及发射极板,副边电路包括接收极板、F/T变拓扑网络以及整流滤波电路,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端接直流电源,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接负载,所述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之间通过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之间的电场耦合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给出了系统的主要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恒压和恒流输出特性以及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83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08042.1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2J5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负载自适应特性的ECPT系统的混杂建模方法,根据开关管S、二极管D以及全桥逆变器的开关管S1-S4的通断情况为ECPT系统设置多个工作模态,并针对每一工作模态确定其对应的状态空间方程,利用Buck变换器的边界转换条件以及全桥逆变器的边界转换条件确定各工作模态之间的边界转换条件,根据各工作模态对应的状态空间方程以及各工作模态之间的转换条件建立ECPT系统的混杂自动机模型,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建立的ECPT系统模型更加准确,并可将ECPT系统的控制问题简化为边界计算和选择问题,为实现对具有负载自适应特性的ECPT系统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