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3398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324070.2

    申请日:2014-06-10

    Abstract: 在过充电时等,使正极合剂层中的碳酸锂分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容易向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外流通,在电池的内压大幅上升之前迅速且确实地使压力感应式的电流阻断机构启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具有压力感应式的电流阻断机构,在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4)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正极芯体露出部(15),在另一端部形成有负极芯体露出部(16),在正极合剂层(11a)内含有碳酸锂,在正极芯体露出部(15)上,在与间隔件(13)对向的位置,沿着与正极合剂层(11a)的边界形成有保护层(11b)。

    二次电池
    7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34951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010289857.1

    申请日:2010-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5 H01M10/0525 H01M10/3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并用铆接固定和激光焊接来进行安装于电极体的芯体的集电体与端子之间的固定,实现了低电阻化的二次电池。负极端子(19A)在凸缘部的一端侧形成有端子部,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圆筒状的铆接部件(19b),圆筒状的铆接部件(19b)贯穿在第1绝缘部件、封口板、第2绝缘部件及负极集电体(18a)上分别形成的开口部,圆筒状的铆接部件(19b)向扩径方向进行铆接,在负极集电体(18a)的锪孔(18c)内被以机械方式固定,并且,在圆筒状的铆接部件(19b)的前端部形成的比其他部分薄壁化的薄壁部(19d)的周边部与锪孔(18c)的边缘密接,而且,薄壁化的薄壁部(19d)的周边部与锪孔(18c)的边缘通过高能量线被焊接。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7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45624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710140909.7

    申请日:2007-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 H01M2/347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电极体;封口板;集电垂片部件;外部电极端子;隔膜;脆弱部;集电垂片支座,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集电垂片部件具有:具有脆弱部的板状插入部和与一集电板连接的集电板连接部,集电垂片支座具有绝缘性,具有插入集电垂片部件的插入部的垂片接受部,该垂片接受部的电池内侧面以及电池外侧面上形成有在插入了插入部的状态下与贯通孔重合且具有与其同等以上的面积的支座孔,隔膜以覆盖支座孔的方式配置在垂片接受部的电池外侧,并且其中央部底面经由支座孔与脆弱部能通电地连接,电池内气压作用在脆弱部以及膈膜的电池内面上。

    二次电池
    8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3495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289857.1

    申请日:2010-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5 H01M10/0525 H01M10/3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并用铆接固定和激光焊接来进行安装于电极体的芯体的集电体与端子之间的固定,实现了低电阻化的二次电池。负极端子(19A)在凸缘部的一端侧形成有端子部,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圆筒状的铆接部件(19b),圆筒状的铆接部件(19b)贯穿在第1绝缘部件、封口板、第2绝缘部件及负极集电体(18a)上分别形成的开口部,圆筒状的铆接部件(19b)向扩径方向进行铆接,在负极集电体(18a)的锪孔(18c)内被以机械方式固定,并且,在圆筒状的铆接部件(19b)的前端部形成的比其他部分薄壁化的薄壁部(19d)的周边部与锪孔(18c)的边缘密接,而且,薄壁化的薄壁部(19d)的周边部与锪孔(18c)的边缘通过高能量线被焊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