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可展开螺旋天线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131313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1305077.9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一种弹性可展开螺旋天线机构,涉及航天器材与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低频天线体积大的问题,天线本体和支撑座;支撑座包括圆柱轴-和固定套筒,支撑座上加工有凹槽,圆柱轴设置在支撑座的中心,且圆柱轴-的轴线垂直于支撑座,固定套筒套装在圆柱轴外侧,支撑座上设有四个凹槽,支撑座沿周向设有多个压紧装置,支撑座沿周向还设有四个移动装置,移动装置设置在凹槽中,圆柱轴靠近支撑座处加工有脱离环槽,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支座和压紧臂5-2,移动装置包括转动块、扭转弹簧、第一铰链、滑块、导轨和移动套筒2-7,记忆合金解锁释放装置包括记忆合金套筒、两个螺母和压块,辅助支撑盘上设有四个固定夹,本发明结构简单,折展比大,体积小。

    一种组合式吸能器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6789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80318.8

    申请日:2020-03-16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被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吸能器,其包括碰撞挡板、翻边管、基座及吸能组件。翻边管的一端与碰撞挡板固定连接,翻边管的管壁上沿翻边管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切槽;翻边管的另一端抵接于基座上,基座的远离翻边管的一侧用于与车体连接。吸能组件设置于翻边管内,且与碰撞挡板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成型模具,通过将基座和翻边管的另一端抵接,并在翻边管的管壁沿翻边管的轴线方向开设多个切槽,使得在碰撞过程中,翻边管在基座的约束下能够开裂翻转卷曲吸能。同时在翻边管的内部设置吸能组件,使得基座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压缩吸能组件吸能,提高了该吸能器整体的吸能量。

    蜂窝吸能件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3142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23126.6

    申请日:2020-01-0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蜂窝吸能件,包括多层弯折板,多层弯折板层叠设置,且弯折板呈波纹状,弯折板包括多个波峰部和多个波谷部,波峰部与波谷部交替分布并首尾相接,波峰部和波谷部上分别形成有卡扣,于相邻的两层弯折板之间其中一层弯折板的波峰部的卡扣与另一层弯折板的波谷部的卡扣卡合。本申请的蜂窝吸能件采用在板材成型为弯折板的过程中,将卡扣与波峰部和波谷部一起成型,通过其中一层弯折板的波峰部的卡扣与另一层弯折板的波谷部的卡扣卡合将相邻的两层弯折板接合在一起,直至堆叠成完整的蜂窝吸能件,使得蜂窝吸能件的整个制作过程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胶粘剂或者焊接设备,其成品的一致性好,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湿度过大导致开裂。

    一种颗粒增强刚度的气动扭转关节

    公开(公告)号:CN109015741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971448.6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气动扭转关节,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颗粒增强刚度的气动扭转关节,包括顶部端板、端板外环、刚度增强腔、扭转腔、保持圈、外接气管和底部端板,所述扭转腔固定连接在底部端板上;所述顶部端板固定连接扭转腔上;所述保持圈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持圈分别套设在扭转腔的上下两端;两个保持圈设置在顶部端板和底部端板之间;所述刚度增强腔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下两个所述保持圈上;所述刚度增强腔和扭转腔上皆设有气管连接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增强刚度的气动扭转关节,实现关节扭转运动并具有一定的刚度保持功能,保证运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机器人整体刚度和位姿准确性、可靠性。

    机械式自适应地形的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2221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77149.9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机械式自适应地形的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装置,属于星壤采样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小行星星壤采样器无法对小行星表面不松散的星壤进行采样,且无法适应小行星表面的复杂地貌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外罩、盘刀、弹性骨架、编制布、电机、铰链和送样管道,外罩的顶端与送样管道连通,盘刀通过铰链安装在外罩的内部,弹性骨架安装在外罩的底端,编织布安装在弹性骨架的外侧,电机与盘刀建立动力输出连接。本装置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弹性骨架,使得本装置可适用于不平整的小行星地表,并且本装置的盘刀安装在铰链的连杆上,连杆可以带动盘刀绕中心固定轴旋转一定角度,确保一对的两个盘刀可以同时切削岩石类的小行星星壤,提高采样效率。

    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

    公开(公告)号:CN11112221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76448.0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一种盘刀切削采样及气吹送样式小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属于小行星探测采样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行星表面星壤采样器缺少导向作用,使得所采样品的运动轨迹不易控制,并且采样器功耗大的问题。气瓶、进尺机构以及返回舱分别固定在探测器主体上,采样机构与样品容器通过送样管道连通,罩体的顶部与送样管道连通,两个外转子储能电机对应通过两个电机座固定在罩体内,两个盘刀对应同轴固接在两个外转子储能电机上,若干上喷嘴插设在罩体的上部侧壁且与罩体内腔贯通,若干下喷嘴插设在罩体的下部侧壁且与罩体内腔贯通,每个喷嘴分别通过气压管与气瓶连通。

    基于回转冲击式超声波钻的小行星表面三腿锚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2078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76488.5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回转冲击式超声波钻的小行星表面三腿锚固装置,该锚固装置的支撑架包括三个分支,三个分支间隔120°均匀设置,三个支撑腿分别固定于三个分支的底部,万向足垫设置于支撑腿的底部,用于提高探测器的稳定性,支撑腿内部为中空结构,钻进锚固机构安装于支撑腿的内部且一端从万向足垫穿出。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小行星探测器着陆后无法快速固定在小行星表面的问题,为了使小行星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进行着陆并与小行星表面建立稳定的联接后进行取样工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压电陶瓷叠堆作动回转冲击式超声波钻的小行星表面三腿锚固装置,具有自排屑功能,提高了钻进效率,使小行星探测器快速固定在小行星表面。

    手调分体式火星飞行器旋翼系统气动特性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1485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0906796.X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手调分体式火星飞行器旋翼系统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它涉及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具体涉及手调分体式火星飞行器旋翼系统气动特性测量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共轴旋翼系统气动特性测量装置加工精度和制造工艺难以保证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上旋翼模块、总体桁架模块和下旋翼模块,上旋翼模块和下旋翼模块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总体桁架模块上,上旋翼模块的旋轴与下旋翼模块的旋轴同轴。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领域。

    一种冲击贯入式星壤剖面柔性探尺

    公开(公告)号:CN109187072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11122942.1

    申请日:2018-09-26

    Abstract: 一种冲击贯入式星壤剖面柔性探尺,属于地外天体采样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采用圆管型潜入基体的星壤剖面采样探测装置所需挤密空间大、占用空间大以及贯入困难的问题。它包括壳体、探尺本体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潜入作动部分,壳体内竖直固设有中间隔板,所述探尺本体包括固装在中间隔板上的尺囊、盘设在尺囊上的探尺基体以及键合于探尺基体表面的若干传感器,探尺基体的一端为探头,探头后部固接有记忆合金采样片,所述探尺基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排开设有若干拔动孔,通过潜入作动部分驱动探尺基体运动。

    基于钻取掘进改变软质地形的大爬坡度机器人足

    公开(公告)号:CN107933734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711140557.5

    申请日:2017-11-16

    Abstract: 基于钻取掘进改变软质地形的大爬坡度机器人足,它涉及一种机器人足。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大爬坡度机器人足存在难以保证机器人爬上大坡度的斜坡的问题。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装有小锥齿轮,支撑套筒的一端固装在支撑板上支撑套筒的另一端与齿轮箱连通设置,传动主轴通过两个支撑轴承安装在支撑套筒内,传动主轴的一端位于齿轮箱内,传动主轴所述的一端上固装有大锥齿轮,大锥齿轮和小锥齿轮相互啮合且轴线互相垂直设置,传动主轴的另一端上固装有钻取刀盘;所述十字轴关节套装在支撑套筒的中部,两个支撑轴套对称固装在十字轴关节的两侧,连接支座两侧对应套装在两个支撑轴套上;固定转轴下端与连接支座的上端固接为一体。本发明用于足式机器人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