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1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26032.5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功能化染料构建CSA监测黄大茶焙火程度的方法,基于纳米改性和PSN/MOF多孔材料改性TPP染料的新型比色传感器,用于监测黄大茶的焙火程度。基于PSN/MOF@N‑TPP的CNN模型均达到100%的判别率,优于基于原始TPP的CNN模型(90%)。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LYT焙烧度的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3494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47713.9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位调节的开沟机,包括导向主轴和轴向驱动装置,导向主轴上设置多个刀体支架,且刀体支架的中间活动安装在导向主轴上,刀体支架远离导向主轴的一端设置刀体组件,刀体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角度驱动装置连接轴向驱动装置,导向主轴的端部通过固定支架连接轴向驱动装置的端部;其中,角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刀体支架绕导向主轴的周向转动;轴向驱动装置用于同步驱动多个角度驱动装置和刀体支架连接形成的整体沿导向主轴的轴向位移,且多个整体沿导向主轴的位移距离呈等差。本发明中的开沟机能够一次作业实现多个开沟动作,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开沟间距进行快速的调节,与此同时能够适应一定高度的已种植农作物的田地的开沟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76470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21879.9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茶叶烘干过程的含水率智能控制方法与设备,属于茶叶烘干设备的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烘干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茶叶的初始含水率;构建茶叶干燥薄层模型,拟合模型参数;通过茶叶干燥薄层模型计算出烘干机设备的初始运行参数;获取茶叶的实时含水率与目标含水率的差值,进行多次迭代计算调整烘干设备的运行参数,直至茶叶的实时含水率与目标含水率的差值符合目标值。本发明首先利用茶叶烘干时薄层干燥模型计算初始烘干时间,再不断调整薄层干燥模型中的参数,进一步调整烘干时间,结合茶叶水分实时检测仪,以烘干叶最终含水率作为生产的技术指标,解决了烘干环节中茶叶水分含量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提高了茶叶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34255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77661.1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吸附黄曲霉毒素的茶渣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黄曲霉毒素吸附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茶渣水洗,干燥,粉碎,过筛后得到茶渣粉料;将所得茶渣粉料进行低温炭化后,于300℃‑400℃裂解2h‑6h,得到所述茶渣生物炭。该茶渣生物炭的制备过程简化,裂解时不需要持续升温受热和炉内降温冷却,可以直接进行高温裂解制备茶渣生物炭。本发明制备所得茶渣生物炭结合黄曲霉毒素进行吸附处理,不仅成本低廉,具备生物学上的安全属性,还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优异的吸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467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23059.8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岳西县同发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脱梗除杂一体化装置,属于茶叶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分茶装置,分茶装置的内部设有风选室,风选室的一侧设有风力提供装置,风选室内设有若干茶叶脱梗区,茶叶脱梗区的底面设有能够振动的筛网,沿风的吹向,筛网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每个茶叶脱梗区的最低处均设有一个出茶口,出茶口通过出茶通道与茶叶收集装置相连接,筛网的下部设有杂质收集室,出茶通道与杂质收集室不连通,通过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了将茶叶脱梗和除杂技术有机结合,使脱梗和除杂融合为一个工序,相对于现有技术省去了人工转运或通过输送装置输送的环节,而且不用人工收集分离后的茶叶,提高了该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304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11973.8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大茶焙火程度判定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构建比色传感阵列;2)搭建图像采集系统并利用比色传感阵列获取茶样信息;3)利用电子鼻采集茶样信息;4)将两种信息进行融合并构建判定模型;其中,所述两种信息进行融合为比色传感阵列获取的茶样信息和电子鼻采集的茶样信息进行融合。根据本发明的黄大茶焙火程度判定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判定黄大茶焙火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20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10504.7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茶闷黄加工装备的温湿度解耦控制方法,包括:1、调节闷黄箱体内茶叶的厚度和闷黄时间,2、粗调闷黄箱体内的温湿度及均匀性,3、利用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精调闷黄箱体内的温度,4、利用温湿度解耦规则精调闷黄箱体内的湿度。本发明能按照给定参数调整茶叶的厚度和闷黄时间,控制茶叶闷黄过程中温湿度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从而能保证闷黄后茶叶的良好品质与均匀度,并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14831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910623962.5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茶闷黄设备及其自动化控制闷黄程度的方法,包括有机架、壳体,壳体内安装有中空的且可旋转的闷黄滚筒,闷黄滚筒通过其两侧的滚轮支撑机构支撑,闷黄滚筒的中部设有从一端插入的通气导管,闷黄滚筒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闷黄滚筒上设有进出料口,上壳体上安装有与进出料口配合的进料斗,进料斗通过其一侧倾斜架设的进料输送带进料,进料输送带的前方设有皮带秤,闷黄滚筒的底端设有出料口,下壳体的底端部设有与出料口对应配合的卸料口,卸料口的底端部架设有出料传动带。本发明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闷黄时间,控制闷黄后叶片的含水率;同时主要加工参数温度、湿度、滚筒速度可以在线监测,操作简单,闷黄品质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424623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1614748.7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黄茶加工的循环风式闷黄设备以及控制方法,该设备包括有闷黄箱体、传送网带、箱体支撑架、蒸汽发生器、温湿度传感器、传动装置以及循环风管道,循环风管道由出风罩、回风罩、轴流风机、电热炉、连接用弯管组成,并以回风的方式实现箱体内空气的持续流动,从而保持箱体内温湿度的均匀。本发明能实现茶叶的连续化生产,并使用PLC进行温湿度控制,从而使得茶叶闷黄更加均匀,并提高黄茶品质和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19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42132.0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发酵程度判定方法,包括第一步:构建2*3IDA传感器阵列;第二步:制备红茶发酵茶样;第三步:获取传感图像信息并将所述传感图像信息与红茶发酵程度建立判定模型;第四步:依据所述判定模型判定所述茶样的红茶发酵程度。根据本发明的红茶发酵程度判定方法能够实现红茶发酵过程中的原位检测、量化发酵程度、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准确度高,极大地提高红茶加工的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扩大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