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16334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49921.X
申请日:2013-04-26
申请人: 哈尔滨耦合动力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Y02E20/14
摘要: 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及联供方法。现有的冷热电供能系统,其动力装置主要有电瓶、燃气内燃机等形式。电瓶功率重量比低,不仅需要高品位的电能,而且输出功率也有限制,且需要定期更换电瓶。本发明的组成包括:带有水套(25)的空气预热器(1),燃气轮机、空气涡轮膨胀供冷机、耦合变频发电机、耦合变频电动机、循环水和蒸汽发生装置、永磁磁力耦合联轴器,所述的空气预热器与压气机入口分流器(2)连接,所述的压气机入口分流器分别与供冷系统压气机(3)、燃气轮机压气机(4)连接,所述的供冷系统压气机通过流量分配阀(5)与供冷系统换热器(6)连接,所述的燃气轮机压气机通过所述的流量分配阀与带有水套的回热器(17)连接。本发明用于耦合动力智能式冷热电联供。
-
公开(公告)号:CN102226597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110101521.2
申请日:2011-04-22
申请人: 爱科腾博(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庆镐
CPC分类号: Y02B30/74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冷循环装置,有双叶轮的空气轴承式涡轮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冷藏室;涡轮机结构是:一端为离心式涡轮压缩机构,另一端为涡轮膨胀机构,涡轮压缩机构与涡轮膨胀机构之间为与变频控制器相接的电动机;涡轮压缩机构的出口依次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涡轮膨胀机构的入口、涡轮膨胀机构的出口、冷藏室的冷却介质入口相连通;冷藏室的冷却介质出口与第二换热器、涡轮压缩机构的入口相连通。具有无污染、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82490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55474.2
申请日:2011-03-09
申请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 一种高压动力源高效制冷系统及方法,属于安全救生及环境控制工程领域。该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制冷机组,该蒸发制冷机组依次由第一蒸发器(7)、压缩机(8)、冷凝器(5)、膨胀阀(6)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蒸发制冷机组相连的动力发生装置,该动力发生装置依次由液化气储罐(1)、气液转换器(2)、涡轮(3)、第二蒸发器(4)组成,其中第二蒸发器(4)的出口与上述冷凝器(5)的冷边相连;该系统还包括风扇(9);其中涡轮(3)、压缩机(8)和风扇(9)同轴工作。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适用于矿井、潜艇等密闭空间的非电式高效制冷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1581510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910303518.1
申请日:2009-06-23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F25B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超高速气浮涡轮空调制冷设备,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是一种通过超高速气浮轴承支承的涡轮膨胀制冷的技术。由制动轮、制动轮蜗壳、转子轴颈、涡轮、涡轮蜗壳、超高速静压气浮轴承、膨胀口、机身和独立的空气压缩机组成,制动轮和涡轮安装于转子轴颈两端,超高速静压气浮轴承支承转子轴颈,空气压缩机出来的高压空气小部分供给气浮轴承,绝大部分驱动涡轮,在涡轮出口处的膨胀口以极高的膨胀比制冷;转子轴颈设有推力盘,保证了高速旋转的稳定性,并阻止了制动轮温度向涡轮端传递。本发明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制冷效率、成本低、而且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完全做到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1581510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910303518.1
申请日:2009-06-23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F25B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超高速气浮涡轮空调制冷设备,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是一种通过超高速气浮轴承支承的涡轮膨胀制冷的技术。由制动轮、制动轮蜗壳、转子轴颈、涡轮、涡轮蜗壳、超高速静压气浮轴承、膨胀口、机身和独立的空气压缩机组成,制动轮和涡轮安装于转子轴颈两端,超高速静压气浮轴承支承转子轴颈,空气压缩机出来的高压空气小部分供给气浮轴承,绝大部分驱动涡轮,在涡轮出口处的膨胀口以极高的膨胀比制冷;转子轴颈设有推力盘,保证了高速旋转的稳定性,并阻止了制动轮温度向涡轮端传递。本发明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制冷效率、成本低、而且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完全做到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1086397A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610014087.3
申请日:2006-06-06
申请人: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昌镐
IPC分类号: F25B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冷媒转换装置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是在制冷/制热运行模式转换时依次开闭用于转换冷媒流动路径的高压/低压阀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冷媒转换装置控制方法是在空调器进行制冷/制热运行模式转换时依次开闭用于转换冷媒流动路径的高压/低压阀门,从而可以防止由于转换流动方向而引起的冷媒冲突以及因冷媒的压力差而引起的噪音。另外,由于制冷/制热运行模式转换时电磁膨胀阀完全开启,因此具有一定压力差的冷媒扩散会更加快速,而且经过特定时间后再启动室内风扇,因而可以防止出现因冷媒的混合而导致的意想之外的冷气或者热气提供给室内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8C
公开(公告)日:2004-10-27
申请号:CN02114677.2
申请日:2002-07-15
IPC分类号: F25B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悬浮空气膨胀吸收式制冷方法以及应用这一方法设计的电磁悬浮空气膨胀吸收式制冷空调机组。由于采用电磁悬浮和变频驱动技术,使得该机组具有速度高、压比大、体积小、重量轻、流量大、制冷效率高、负荷调节方便、无任何污染等特点;采用两个制冷过程、一个加热过程和两种不同形式的空调冷风换热过程,以空气为制冷工质,由大气直接通入电磁悬浮涡轮膨胀机,进行绝热等熵高压比膨胀;获得低温的冷空气流经过空气换热器到达透平离心式压缩机,被透平离心式压缩机高压比压缩做功后,变为高温空气作为吸收式制冷的热源,进行吸收式制冷。产出的冷媒水循环于冷媒换热器和蒸发器之间,空调送风系统将冷风送往空调室进行空气温度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415064A
公开(公告)日:2003-04-30
申请号:CN00817940.9
申请日:2000-12-27
申请人: 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帕宁
发明人: 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帕宁 , 亚历山大·A·佩什科夫 , 尤里·A·拉威科维奇
CPC分类号: B64D13/06 , F01D5/048 , F05D2230/90 , F05D2240/31 , F05D2250/182 , F05D2250/61 , F25B9/004 , F25B9/06 , F25B11/04 , F25B2341/0014 , Y02T50/673
摘要: 一种空气冷却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双凹腔热交换器(2),涡轮膨胀器(6),其内安装有鼓风机(5)和空气冷却器(4)的制冷室(3)。鼓风机(7)与涡轮膨胀器(6)安装在同一轴上。双腔蒸发热交换器(9和2)的前腔,湿气分离器(8)和热交换器(2)的第二腔相连。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一压缩机(44),一涡轮膨胀器(49),双腔热交换器(45),其内安装有鼓风机(48)和空气冷却器(47)的制冷室(46),一双腔蒸发热交换器(51)和湿气分离器(50)。该蒸发热交换器(51和45)的前腔,湿气分离器(50),涡轮膨胀器(49),空气冷却器(47)和热交换器(45)的第二凹腔依次与压缩机(44)的进口相连。涡轮(66)的轴承盘(67)的具体实施形式为带有叶片内孔(69),该内孔通过凹腔(70)与该轴承盘(67)的子午面配合。在该通道(69)的表面上设置有纵向微型通道(71)。微型通道(71)的横截面半径(Rk)为凹槽(70)的半径(Rch)的大约0.1-1.0倍,各微型通道(71)之间的节距(t)不大于微型通道(71)的半径(Rk)的两倍,微型通道(71)的高度(h)为半径(Rk)的0.2-1.0倍。
-
公开(公告)号:CN1172934A
公开(公告)日:1998-02-11
申请号:CN97115128.8
申请日:1997-07-23
申请人: 万都机械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F25B11/00
CPC分类号: F25B21/04 , A21C13/00 , F25D11/00 , F25D2400/10
摘要: 一种食物贮藏装置,包括布置在食物室周围的循环管,连接于循环管的热交换器和强制液体循环的泵。热电部件包括一个与热交换器保持热接触的第一传热板,第一传热板在食物贮藏装置的发酵模式下,用来加热液体;在食物贮藏装置的冷却模式下,用来冷却液体,还包括热电材料和在外部环境中的第二传热板。
-
公开(公告)号:CN1096858A
公开(公告)日:1994-12-28
申请号:CN93120889.0
申请日:1993-12-08
申请人: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发明人: K·海因里希
CPC分类号: F04D29/284 , F04D29/4213
摘要: 在一种用于扩展压缩机特性曲线、包括永久性地连接在叶轮(3)的叶轮叶片(2)上面的环圈(1)和压缩机机壳(4)中呈旋转对称沟槽状的凹槽(5)的稳定装置中,环圈(1)局限于叶轮(3)的入口区域,叶轮(3)旋转时环圈(1)可以在凹槽(5)中运动,环圈(1)和机壳(4)壁部之间仅具有一般不大的间隙。借助这种装置,自叶片高压一侧向低压一侧隙流的形成得以防止,这导致压缩机效率的提高和压缩机特性曲线的扩宽。同时叶片上面的振动载荷得以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