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91182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299316.4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静态热电联合潮流混合求解方法,包括:输入网络/负荷/设备数据,解析拓扑,形成各类关联矩阵;设置热网和电网待求初值,建立热电联合系统静态潮流模型;结合关联矩阵,通过矩阵变换建立线性化热力模型,构建热网中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直接计算格式;计算热网水力、热力工况,全局通过交叉迭代至收敛,输出热电耦合机组的电功率;基于计算所得热电耦合环节电功率,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计算电力系统潮流。本方法构建多类关联矩阵将热力模型线性化,从而直接求解,避免了热力模型的迭代环节,实现了静态热电联合潮流的高效精确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080756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00017.3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混天然气能源系统调度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氢混天然气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模型;基于所述运行模型以能源系统运行日前计划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氢混天然气能源系统日前调度的优化模型;根据能源系统的运行约束条件,求解所述优化模型以确定能源系统的调度方案。本发明方法以能源系统运行日前计划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氢混天然气能源系统日前调度的优化模型实现降低系统不确定性对于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002050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61098.6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基于电热型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的差分格式选择方法,首先建立包含热网暂态传热特性约束的电热型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所述热网暂态传热特性约束由以热媒温度为变量的偏微分方程表示;再依据热网初边值条件,确定在运行优化中能够用于处理偏微分方程约束的差分格式,从而判定出可行差分格式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最后基于稳定性条件、收敛性条件、仿真精度和计算复杂度四个指标综合确定最优的差分格式;本方法能够选择综合性能最优的差分格式,提升热网仿真精度的同时避免显著增加运行优化过程的计算量,获得较为精确的热网运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924167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13952.6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中热网及建筑物时间分辨率的选择方法,建立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及仿真模型,以运行优化结果中热网注入功率作为热网及热负荷状态仿真模型的输入,得到仿真模型结果,再建立热网及建筑物状态误差指标和时间分辨率选择判据,通过比较运行优化结果与仿真模型结果,判断误差指标值是否满足初设的判据,当不满足判据时则调整热网及热负荷时间分辨率并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得到合适的热网及热负荷时间分辨率,本方法充分考虑不同时间分辨率对热网及热负荷运行状态的影响,选择出最佳的热网及热负荷时间分辨率,保证综合能源系统的热功率平衡与供热质量,保证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03450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214207.3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Q10/0631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考虑电热双重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鲁棒优化调度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能源系统鲁棒优化调度模型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再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净电负荷不确定集及室外温度不确定集,采用对偶方法将鲁棒优化调度模型转化为单层优化问题并求解,充分考虑了净电负荷及热负荷双重不确定因素对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影响,较为全面的考虑综合能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保证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8258695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66474.1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联微网的随机鲁棒耦合型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获取交直流混联微网的源荷功率预测数据,构造随机不确定性集;步骤20)建立随机鲁棒耦合型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步骤30)建立随机鲁棒耦合型优化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步骤40)求解随机鲁棒耦合型优化调度问题:利用列约束生成算法求解随机鲁棒耦合型优化问题,获得交直流混联微网的随机鲁棒协调运行计划。该方法考虑到传统鲁棒优化调度模型保守性强的缺点,将随机优化和鲁棒优化相结合,在保证系统鲁棒性的基础上能够提高交直流混联微网的运行经济性,为制定交直流混联微网的运行方式提供指导和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921019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89924.7
申请日:2024-11-25
IPC: H02M7/5387 , H02M3/158 , H02M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交错并联电路、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并联,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L2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L4串联;交错并联电路用于将光伏电源Vin分别与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交错并联;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用于将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输出非对称双极性直流电;逆变电路用于将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到制氢电网Vg。本发明转换效率高、电压波动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3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57798.2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临海市供电公司
Inventor: 赵景涛 , 李渊 , 高天 , 郑舒 , 张晓燕 , 陈娜 , 周苏洋 , 吴志 , 韩先鹤 , 杜炜 , 刘韶华 , 陈永华 , 梁锋 , 王俊 , 王馨 , 刘恒 , 罗进圣 , 杨坚 , 谭海云 , 张学鹏 , 潘少华
IPC: H02J3/28 , H02J3/32 , H02J3/38 , G06F30/18 , G06F113/04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分布式源储的离网型微电网信息物理融合建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微电网物理特性对微电网进行物理模型的构建,描述微电网运行的基本逻辑;利用有限状态机表示微电网的信息特性,建立微电网信息基础模型;根据微电网中不同设备的运行特性以及控制策略,分别建立微电网源储单元的信息物理模型;基于混合逻辑动态方法,考虑微电网各分布式源储的控制状态变化等事件以及信息物理融合,建立微电网信息物理模型。本发明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原理对微电网进行信息建模,并通过混合逻辑动态方法进行信息物理模型关联,对于风机、光伏以及储能单元采用了切换控制方法,确保各单元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与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1019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89924.7
申请日:2024-11-25
IPC: H02M7/5387 , H02M3/158 , H02M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制氢用交错并联高增益DC‑AC逆变器,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交错并联电路、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并联,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L2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L4串联;交错并联电路用于将光伏电源Vin分别与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1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3交错并联;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用于将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输出非对称双极性直流电;逆变电路用于将双三端口非对称升压电路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到制氢电网Vg。本发明转换效率高、电压波动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20429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66675.3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7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3/0455 , G06N3/088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负荷预测方法,包括:S1)构建了适用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数据建模方法,将语言描述与统计数据作为预测用数据,更好的挖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S2)基于S1设计的数据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语言模型的数据增强方法,降低了预测结果中的幻觉率;S3)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多时间尺度与多场景的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负荷预测框架;S4)基于S1、S2形成的预测数据与S3构建的负荷预测框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场景下的负荷预测任务中进行了提出方法的验证,最终给出了系统的预测精度。本发明利用PLMs本身强大的灵活性与泛用性,面向多时间尺度、多场景负荷预测任务提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