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性隧道结阵列的关键词语音识别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807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06157.6

    申请日:2024-11-26

    Inventor: 邢国忠 李愚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磁性隧道结阵列的关键词语音识别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使用统计感知训练方法训练神经网络,得到神经网络的权重数据,将所述权重数据映射为磁隧道结阵列的高低阻态数据,根据神经网络的实际网络结构,选择相应尺寸的磁隧道结阵列,将磁隧道结预写入对应阻态;从语音关键词信号提取梅尔倒频谱系数MFCC特征;在进行语音关键词识别时,将二值化语音MFCC特征以电压幅值形式连续输入磁隧道结阵列,通过量测磁隧道结阵列目标列的输出电流获取乘累加计算结果,经过归一化和逐层推理,最终输出硬件关键词识别结果。

    企业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5788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19612.9

    申请日:2024-11-13

    Inventor: 戴爱明 杨更新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企业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每个业务体系下对应的风险因子;基于历史数据,计算风险因子引发事故的概率作为概率等级;从历史数据中抽取满足海因里希比例的事故数据,得到第一数据集,对第一数据集进行数据扩充,得到第二数据集,基于第二数据集,计算风险因子引发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功效系数;在业务体系下基于对应风险因子的概率等级和功效系数,进行乘积求和,得到各业务体系对应的安全值,计算所有安全值的平均值得到风险评价结果。本申请成多业务体系,对业务体系风险因子的数据进行全覆盖,避免数据单一性导致的片面性评价结果;基于海因里希对功效系数校准,使得安全评价更准确。

    一种溶液中二氧化碳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464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04994.X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溶液中二氧化碳测量装置及方法,测量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侧壁设有排液口,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的第一检测通道和与第二进液口连通的第二检测通道,所述第二检测通道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检测通道内均设有用于检测溶液CO2负荷的微电导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通道和第二检测通道底部均连接有支流路,所述支流路汇总到一条主流路通往所述排液口。本发明装置对已知CO2含量的标准溶液进行电导率测量,通过设置CO2含量梯度获得标准曲线,使用时对待测溶液进行高通量测量,提高了设备检测的便携性和精准性。

    一种碳捕集复合胺吸收剂用抗氧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5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03236.6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捕集复合胺吸收剂用抗氧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含硫有机化合物30‑60份、金属配合物20‑40份和高分子聚合物10‑30份;其中,所述含硫有机化合物具有硫‑碳键合共轭体系;所述金属配合物为过渡金属离子与含氮、氧配位原子的有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二醇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抗氧化剂在碳捕集复合胺吸收剂中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且不会影响复合胺吸收剂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性能,可有效确保碳捕集过程的高效稳定运行。

    一种气相二价汞催化还原剂效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678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010328172.7

    申请日:2020-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相二价汞催化还原剂效率检测系统,其包括二价汞发生器、二价汞热解器、催化还原反应器和测汞仪器;所述二价汞发生器的进口端与气源连通;所述二价汞热解器的进口端和催化还原反应器的进口端分别通过一根进气管路与二价汞发生器的出口端连通,并且在每根进气管路上均设置有进气控制阀门;所述二价汞热解器的出口端和催化还原反应器的出口端分别通过一根排气管路与测汞仪器连通,且每根排气管路上均设置有排气控制阀门。上述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种用于芯片正面铜电极互连的覆膜铜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560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50532.5

    申请日:2024-10-17

    Inventor: 邓钟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芯片正面铜电极互连的覆膜铜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裸铜片进行表面处理和单面金属化处理,得到具有单面金属化层的铜片;S2:在铜片的单面金属化层上涂覆金属焊膏,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下烘干,得到具有预烧结金属膜的铜片;S3:对铜片进行清洗、干燥和活化处理,得到活化处理铜片;S4:采用包覆溶液对活化处理铜片进行包覆,包覆后固化,得到用于芯片正面铜电极互连的覆膜铜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对烘干后的金属焊膏进行保护,在烧结过程中能够为覆膜铜片与芯片提供充分的黏着力,避免了点胶固定,降低了封装成本,提高了封装器件的服役可靠性。

    一种基于沥青质多级聚集结构的有机地质大分子体系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416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21963.6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沥青质多级聚集结构的有机地质大分子体系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沥青质分子结构或化学表征进行分子建模和结构优化;S2:根据小分子烃结构进行分子建模和结构优化;S3:根据单个沥青质分子模型构建沥青质二聚体并进行能量最小化;S4:根据沥青质二聚体模型构建沥青质纳米聚集体并进行结构优化;S5:根据沥青质纳米聚集体模型和小分子烃模型构建沥青质团簇聚集体系并进行能量最小化,获得沥青质团簇聚集体系模型。本发明的建模方法考虑了沥青质作为有机地质大分子的自聚集性质和对小分子烃的包裹作用,有利于深入研究地质大分子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包裹小分子烃的化学行为。

    一种应用区块链技术防止外币交易数据被篡改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398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03550.5

    申请日:2024-10-25

    Inventor: 赵宇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区块链技术防止外币交易数据被篡改的方法及系统。本申请提供的应用区块链技术防止外币交易数据被篡改的方法,包括数字手表接收收款端发送的包括待支付账户和待支付数额的支付请求,将所述支付请求发送至服务端,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性进行确认,并且选择性地调取第二密码模块;服务端接收所述支付请求,验证所述支付请求的合法性,若验证合法,则将包括收款账户、所述待支付账户、所述待支付数额和交易时间信息的交易记录经过加密后生成交易区块,并将所述交易区块广播至所有记账节点上,若所述交易区块获得所有记账节点的共识,并使得各个记账节点将所述交易区块存储在所述待支付账户下的区块链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