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晶化制备纳米镁钴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91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51230.1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搅拌晶化制备纳米镁钴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方法,属于电磁波吸收领域,步骤如下:按Mg0.5Co0.5Fe2O4化学计量比称取硝酸镁、硝酸钴、硝酸铁,与表面活性剂共同溶于蒸馏水中,得到红褐色混合溶液;混合溶液置恒温水浴内,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混合溶液pH,得到反应前驱体;反应前驱体置于搅拌晶化反应釜内,以一定的搅拌速度进行陈化反应和晶化反应,得到晶化产物;晶化产物经洗涤、过滤、干燥,得到镁钴铁氧体纳米材料。本发明采用搅拌晶化法制备纳米镁钴铁氧体吸波材料,颗粒呈球形,晶粒尺寸为15~40nm,具有很强的磁损耗能力,且引发了介电损耗性能,为铁磁性吸波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用于可见光降解罗丹明B的BiOCl/BiOI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56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50447.0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可见光降解罗丹明B的BiOCl/BiOI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协同BiOI调控BiOCl的能带结构,利用S型界面电荷转移实现宽光谱响应罗丹明B的高效光催化脱色。花瓣状R=8:1BiOCl/BiOI异质结、BiOCl0.88I0.12和BiOCl0.8I0.2固溶体呈现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其经10min可见光照射分别降解约92.52%、99.7%和99.7%的罗丹明B分子。催化反应符合两阶段一级动力学规律,且5次循环仍能维持较高的光催化效率。单一BiOCl和BiOI在相同光反应条件下分别降解约64.3%和10.02%的罗丹明B分子催化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本发明具有制备温度低、工艺过程简单、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仅通过水热和水浴合成工艺即可得到大尺度二维微/纳米片及其三维自组装结构,在可见光降解有机污染物领域极具应用价值。

    一种苯乙烯衍生废塑料制备单环芳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26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8089.1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废塑料化学回收领域,公开了一种苯乙烯衍生废塑料制备单环芳烃的方法。将催化剂和废塑料的混合均匀后装入高压反应釜,无需额外添加溶剂,反应结束后通过气袋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液体产物与剩余固体通过离心分离。该方法中,催化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在无溶剂、较温和的条件下将苯乙烯衍生废塑料高效转化为甲苯,乙苯等单环芳烃,转化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实现了苯乙烯衍生废塑料的高效化学回收,为苯乙烯衍生废塑料回收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

    一种蛇形盘管液压胀形时U形焊接接头的自适应支撑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4957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925815.0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空调换热器蛇形盘管的液压胀形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蛇形盘管液压胀形时U形焊接接头的自适应支撑方法和装置。装置包括蛇形盘管、U形焊接接头、管端密封头、支撑块、支撑缸、活动横梁、液压管路、液压系统、液压介质、工作台。管端密封头和支撑缸上开有充液孔,并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系统连通,液压胀形时压力p同时作用在支撑缸的活塞和蛇形盘管的内表面。支撑缸对U形焊接接头施加的支撑力由胀形压力p决定,可实现支撑力的自适应调整,显著降低焊缝所受的拉力,从而避免焊缝受到过大拉力产生开裂的风险。通过调整支撑缸数量、位置和支撑块形状,本发明可适应不同长度、不同管间距和不同焊接接头尺寸的蛇形盘管,柔性高、适应性强。

    一种面向复杂曲面加工的电驱高精度力控抛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84728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211665371.2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曲面加工的电驱高精度力控抛磨装置。其包括直线驱动模块、旋转驱动模块、运动传递模块、力传感模块、位移传感模块和姿态传感模块。运动传递模块将直线和旋转运动传递到末端抛磨工具;传感模块实时反馈力、位移、姿态信号到控制器,并结合重力补偿算法和力控算法,实现了末端抛磨工艺力的实时控制。本发明以灵巧的运动传递结构实现了驱动模块与力传感模块的布局优化,避免了旋转驱动机构惯性力和音圈电机电磁力的干扰,改善了抛磨过程中的力控性能,并通过使用带闭环控制的伺服电机,提高了工具转速的可控性,为实现材料的精准去除提供了前提,适用于复杂曲面的高精度力控抛磨加工。

    一种碳包覆硫化锂中空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14169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211417773.0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包覆硫化锂中空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新能源技术领域。硫化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由碳层包覆硫化锂中空小球构成三维网络结构。制备方法:通过喷雾干燥制备硫酸锂小球,然后与碳源前驱体充分混合后经原位氧化还原而成。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硫化锂成本和缩短材料制备周期,其中碳层与中空硫化锂小球接触面积大,能够显著增强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

    新能源锂电池正负极缝隙检测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33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07796.7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锂电池正负极缝隙检测系统与方法。本发明可实现对电池X射线图像的正负极缝隙长度的检测,通过导入电池X射线图像,绘制检测线并标记关键位置。系统结合图像标定功能,将像素距离转换为实际物理距离,利用峰值检测技术自动识别正极位置,并准确计算出正负极之间的缝隙长度。本发明操作简便,检测精度高,能够大幅提高电池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效率,降低人工检测的误差和工作强度,为电池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一种以膜分离器变组分调控的共沸工质动力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319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92584.3

    申请日:2024-11-25

    Inventor: 鲍军江 王金凤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领域,公开一种以膜分离器变组分调控的共沸工质动力循环系统,包括膨胀机、膜分离器、蒸发器、加热器。共沸组分在蒸发器内由海水加热变为蒸汽状态进入膨胀机膨胀做功,膨胀机的乏汽进入到膜分离器分离,在压差的作用下,共沸组分的工质分为压力不同的两股非共沸组分物流,分别进入两个冷凝器与LNG进行热交换,被完全冷凝为液态,经两个工质泵加压后混合,重新变为共沸组分的混合物进行下一次循环。本发明实现对LNG冷能的逐级利用,用膜分离器对共沸工质的组分进行调控,来实现工质与热源侧、冷源侧的协同匹配,减少系统的不可逆损失,同时根据冷热源特性,按需设计混合工质的组元和组分,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控制性。

    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桥墩抗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312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18770.7

    申请日:2025-01-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防灾减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发电功能的桥墩抗撞装置。首先,在桥墩上安装太阳能板、白炽灯、报警器和视觉传感器,用于收集能量和撞击预警。其次,围绕桥墩设置由薄钢板和缓冲垫组成的内层和通过固定板连接桥墩的外层,每块固定板上安装柔性抗撞片和转动式连接架,后者通过扭簧连接并设有漂浮件和缓冲器。最后,连接架通过卡扣与曲柄转轴和铅坠控制开关连接。撞击发生时,铅坠控制开关被触发,连接架迅速张开以阻挡撞击物,同时,缓冲器通过旋转分散冲击力,保护桥墩。无撞击状态下,缓冲器在水流带动下转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供桥梁系统使用。该装置结构简便、易装易拆、节能环保,可实现明显降低桥墩冲击损伤的目标。

    一种适用于700℃的近α高温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06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3462.8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700℃的近α高温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温钛合金技术领域,其属于Ti‑Al‑Zr‑Nb‑Ta‑Si合金体系,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7.5wt.%~8.5wt.%Al、7wt.%~12wt.%Zr、1.5wt.%~3.5wt.%Nb、4wt.%~6wt.%Ta和0.2wt.%~0.6wt.%Si,余量为Ti元素,成分满足以下协同变化关系:79.7wt.%≤Ti+0.9Zr≤84.7wt.%,7.8wt.%≤Al+Si≤8.8wt.%,7.5wt.%≤Ta+1.9Nb≤11.5wt.%。所述的钛合金成分为高锆且无锡、无硼和无稀土元素,构成与现有高温钛合金的核心元素差异。首先来料检测后配制合金。其次,预制高熔点合金块,将高熔点合金块和余料进行真空电弧熔炼制备合金。最后,在700℃进行时效处理。本发明铸造条件下典型性能指标为:600℃抗拉强度不低于800MPa,700℃抗拉强度不低于600MPa,兼具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塑性、损伤容限能力高、组织稳定、工艺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