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11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434134.3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发酵华莱士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发酵饮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组分:华莱士瓜汁、复合发酵剂、纤维素酶、果胶酶、黄原胶、柠檬酸钠。该发明将两株耐低温、耐盐和耐储存的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菌株编号分别为GB3‑2和XZ43,用于华莱士瓜饮料的发酵,经过两菌株复合发酵后的华莱士瓜饮料,相较于单一菌种显著提高了饮料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两菌种复合发酵,能改善单一菌株发酵产生的不良风味,减少甲硫醇等异味物质的产生,明显提升饮料的发酵香气,赋予华莱士瓜汁独特的风味,使香气富有层次,口感细腻,风味独特;并且制备的华莱士瓜乳酸菌饮料原液,营养丰富,发酵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179253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66132.2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果酒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蒜、凉薯复合发酵果酒的酿造方法。包括:将黑蒜汁与凉薯、蔗糖混合,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经巴氏灭菌,得到灭菌料,将所述灭菌料与干酵母混合后进行第一发酵,得到第一发酵料;将第一发酵料进行第二发酵,得到第二发酵料;将第二发酵料进行第三发酵,得到第三发酵料;将第三发酵料与蔗糖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第四发酵,得到第四发酵料;将第四发酵料自然发酵,得到自然发酵料;将自然发酵料依次过滤、澄清处理和调糖度,得到黑蒜、凉薯复合发酵果酒。市场上还没有针对凉薯与黑蒜搭配酿造果酒的先例,本发明填补这一空白,利用黑蒜提取液搭配凉薯的发酵工艺对于果酒工艺的开拓具有积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05100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1910334696.4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23J3/14 , A23L33/185 , A23L33/21 , A23P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复合纳米颗粒为壳‑核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其中玉米醇溶蛋白为核,阿拉伯胶为壳,所述阿拉伯胶吸附在玉米醇溶蛋白颗粒表面。该方法以玉米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原料,以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将玉米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的乙醇水溶液混合均匀,即得到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复合胶体颗粒分散液,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复合纳米颗粒固体粉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改变实验参数,调节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玉米醇溶蛋白和阿拉伯胶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可形成复合纳米颗粒,无需再采用两步反溶剂沉淀法,该研究简化了颗粒制备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0973641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911204499.7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8L89/00 , A23L33/185 , A23L33/17 , A23J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珠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由醇溶性植物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和水溶性动物蛋白纤维(溶菌酶纤维)组成。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乙醇水溶液中,将溶菌酶溶于去离子水后在一定温度的水浴中加热一定时间得到溶菌酶纤维溶液,然后将含玉米醇溶蛋白的乙醇水溶液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反溶至溶菌酶纤维溶液中,通过控制玉米醇溶蛋白与溶菌酶的浓度、两者复合比例及体系pH值,调节分子内和分子间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使球形玉米醇溶蛋白颗粒与丝状溶菌酶纤维生成串珠状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本发明的串珠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可在室温下形成凝胶,有望成为新一代功能性食品配料应用于食品工业,丰富现有食品配料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979744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0130896.8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D01F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蛋白纳米纤维技术领域。所述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冰乙酸中,置于40~80℃的水浴中加热5~120 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乙酸溶液;将4~15℃去离子水滴入40~80℃的玉米醇溶蛋白乙酸溶液中,得到玉米醇溶蛋白乙酸水溶液;将玉米醇溶蛋白乙酸水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电镜结果表明,该纤维呈细丝状,直径为50‑300 nm,纤维间互相交联形成三位网络结构。本方法低耗节能、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还为玉米醇溶蛋白纤维在面团特性改良、仿生肉制品中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68409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53221.4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7K14/425 , C07K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向调控玉米醇溶蛋白分子自组装形貌的方法,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乙醇水溶液中,通过控制玉米醇溶蛋白乙醇水溶液的浓度、体系pH值、加热温度和时间,玉米醇溶蛋白分子形成多种形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玉米醇溶蛋白乙醇水溶液为模式体系,通过控制实验参数,调节分子内和分子间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实现了玉米醇溶蛋白分子自组装形貌的定向设计与调控,为制备结构多样、功能丰富的新型食品配料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979744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130896.8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D01F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蛋白纳米纤维技术领域。所述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冰乙酸中,置于40~80℃的水浴中加热5~120 min,得到玉米醇溶蛋白乙酸溶液;将4~15℃去离子水滴入40~80℃的玉米醇溶蛋白乙酸溶液中,得到玉米醇溶蛋白乙酸水溶液;将玉米醇溶蛋白乙酸水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电镜结果表明,该纤维呈细丝状,直径为50-300 nm,纤维间互相交联形成三位网络结构。本方法低耗节能、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还为玉米醇溶蛋白纤维在面团特性改良、仿生肉制品中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68523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68706.0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果酒酿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青梅、华莱士瓜低温发酵型果酒的酿造方法,包括:将青梅酶解物、华莱士瓜酶解物与水、糖混合,依次进行一次室温发酵,常温发酵,一次低温发酵,二次低温发酵,二次室温发酵,过滤分离出酒液,澄清处理,调配糖度,热灌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采用的低温复合发酵工艺,具体包括将华莱士瓜巴氏灭菌后搭配青梅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发酵,如此可以较为清晰的解决了上述问题,酿制的果酒酸甜可口果香浓郁。对于国内大多果蔬的果酒酿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29816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34581.2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华莱士瓜复合发酵饮料在制备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和/或肠道菌群紊乱药物中的应用。涉及功能性食品领域。本发明提供了华莱士瓜复合发酵饮料在制备缓解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华莱士瓜复合发酵饮料由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发酵华莱士瓜得到。本发明制备的华莱士瓜复合发酵饮料含量有小分子有机酸、氨基酸和多酚等活性化合物,可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华莱士瓜复合发酵饮料日常饮品长期食用。此外经试验验证,本发明提供的华莱士瓜复合发酵饮料具有缓解由葡聚糖硫酸钠(DSS)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能够缓解肠道菌群紊乱。
-
公开(公告)号:CN11097364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04499.7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23L33/185 , A23L33/17 , A23J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珠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由醇溶性植物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和水溶性动物蛋白纤维(溶菌酶纤维)组成。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乙醇水溶液中,将溶菌酶溶于去离子水后在一定温度的水浴中加热一定时间得到溶菌酶纤维溶液,然后将含玉米醇溶蛋白的乙醇水溶液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反溶至溶菌酶纤维溶液中,通过控制玉米醇溶蛋白与溶菌酶的浓度、两者复合比例及体系pH值,调节分子内和分子间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使球形玉米醇溶蛋白颗粒与丝状溶菌酶纤维生成串珠状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本发明的串珠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可在室温下形成凝胶,有望成为新一代功能性食品配料应用于食品工业,丰富现有食品配料品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