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3438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223323.X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B23K2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对钛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搭接摩擦点焊的方法与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使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搭接接触,使用装夹装置固定于工作台上;(2)预先加热搭接区域,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块体材料软化;(3)通过旋转工具下压金属表面,使旋转工具与金属表面摩擦生热,控制旋转工具转速为500转/分~4000转/分之间,下压速度为0.5mm/min~6mm/min之间,并控制连接过程的界面处最高温度为230℃~400℃,使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接。装置由旋转工具、装夹工具、工作台主体、热电偶与测温装置、压力传感器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简易轻便,有效可靠,能够满足钛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之间较高强度与连接质量的接头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5619779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10102636.6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66/71 , B29C65/0681 , B29C65/44 , B29C65/645 , B29C66/1122 , B29C66/21 , B29C66/43 , B29C66/7422 , B29C66/7428 , B29C66/81429 , B29C66/8322 , B29C66/836 , B29K2023/06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包括:使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触,通过旋转工具下压钛合金表面,使得旋转工具与钛合金表面之间产生热量,生成的热量通过钛合金传导至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界面,在旋转工具的压力和热量的作用下,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连接方法获得的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接头以及该连接接头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方法实施简便、有效可靠、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83438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223323.X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B23K2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对钛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搭接摩擦点焊的方法与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使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搭接接触,使用装夹装置固定于工作台上;(2)预先加热搭接区域,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块体材料软化;(3)通过旋转工具下压金属表面,使旋转工具与金属表面摩擦生热,控制旋转工具转速为500转/分~4000转/分之间,下压速度为0.5mm/min~6mm/min之间,并控制连接过程的界面处最高温度为230℃~400℃,使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接。装置由旋转工具、装夹工具、工作台主体、热电偶与测温装置、压力传感器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简易轻便,有效可靠,能够满足钛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之间较高强度与连接质量的接头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561977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02636.6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66/71 , B29C65/0681 , B29C65/44 , B29C65/645 , B29C66/1122 , B29C66/21 , B29C66/43 , B29C66/7422 , B29C66/7428 , B29C66/81429 , B29C66/8322 , B29C66/836 , B29K2023/0683 , A61F2/30 , A61F2002/30329 , A61F2002/30454 , B29C66/0224 , B29C66/026 , B29C66/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包括:使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触,通过旋转工具下压钛合金表面,使得旋转工具与钛合金表面之间产生热量,生成的热量通过钛合金传导至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界面,在旋转工具的压力和热量的作用下,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连接方法获得的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接头以及该连接接头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方法实施简便、有效可靠、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89244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01318.9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C19/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颞下颌关节运动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本体,其测量本体为第一侧向测量边、第二侧向测量边、弧状测量边和VAS疼痛标记边组成的主体形状类似四分之一圆的平板结构,测量本体至少包括测量下颌侧方运动状态、测量覆合覆盖状态和测量张口度状态,本发明的颞下颌关节运动测量装置可测量的种类包括最大开口度、前伸边缘运动、左右侧方边缘运动等,结构简单且测量功能更丰富。本发明一种颞下颌关节运动测量装置的第二侧向测量边所在的第二测量载体为直径为1mm的杆状结构,该细长的杆状结构能插入极小幅度张口的患者的张口间隙中,能满足张口受限的患者的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921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0272469.5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F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颅底关节窝假体、其构建方法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所述颅底关节窝假体包括颅底关节窝部和用于固定所述颅底关节窝部的翼板部,所述颅底关节窝部的内侧面形成脑面,外侧面形成关节窝面,所述脑面的形态用于恢复患者脑面形状和曲面,所述关节窝面的形态用于恢复患者关节窝。本申请的颅底关节窝假体不仅可以实现修复颅底关节窝,同时还保留了原有正常的髁突、关节盘和翼外肌,也是一种兼容重建外科和保存外科,保存优先原则的专用定制型假体。
-
公开(公告)号:CN11804488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211424149.3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场定位的手术导航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在人体的口腔内部固定磁体;S2、采集头面部及所述磁体的影像学数据,并获得影像学坐标系,确定磁体在影像学坐标系中的位置;S3、建立磁传感器阵列,对所述磁体进行磁场检测和定位,并基于所述磁传感器阵列获取磁场坐标系,确定磁体在磁传感器阵列坐标系中的位置;S4、通过所述磁体在两个坐标系内的位置,直接拟合或间接拟合所述影像学坐标系和磁场坐标系,建立拟合坐标系、定义拟合坐标原点;S5、基于所述拟合坐标系重新定义术区坐标。本发明具有应用场景宽,抗干扰效果好,对人体无创,安装简单方便,无需反复拆装且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18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253160.8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功能模块设计制作的方法,包括步骤:获得数字化牙列模型;确定矫治颌位;添加带有定位标记的底座;3D打印目标模型;制作透明牙套;将透明牙套佩戴在对应的目标模型上;喷涂3D扫描显影剂;粘贴定位标签;扫描目标模型和透明牙套;将透明牙套的数字化模型融合至目标模型;设计功能矫治模块;生产功能矫治模块;将功能矫治模块粘接至透明牙套的外侧面。本发明的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功能模块设计制作的方法,有效解决牙套与功能矫正相结合过程中导致牙套力学性能不佳、佩戴牙套无法正常咬合、牙套变形导致咬合关系改变等问题。该方法制作周期短,且新型牙套具有异物感小、功能性强、美观卫生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524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214878.0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口腔科用抽吸式口腔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清洗液进行冲洗时,不能实现将清洗液抽出以及采用冲洗的方式不能会口腔进行彻底冲洗的缺点,其清洗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柄,还包括U型管,U型管固定安装在安装箱的一侧内壁上,本发明在将清洗箱和废水箱安装在安装箱内后,可通过推动或拉动把手能够实现对病人的口腔进行冲洗后,可将使用后的清洗液吸出,以此在对口腔进行冲洗后,可防止清洗液被病人进行吞咽,并且在对口腔进行冲洗时,能够使得清洗喷头旋转,即可方便对病人的口腔内部进行旋转摩擦,以达到深度清洁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726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219693.9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40/16 , G16H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视点人脸外观图像的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初筛分类方法及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初筛分类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视点的待识别人脸图像;对多个视点的待识别人脸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得到规范化且对齐的人脸图像;基于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初筛分类模型,以人脸图像作为输入,得到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初筛分类结果,其中,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初筛分类模型是根据标注的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人脸图像训练样本集进行训练得到的。本发明基于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疾病对人脸面部特征变化的影响,通过获得多视点人脸图像并将其输入至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初筛分类模型以得到初筛分类结果,具有耗时短、成本低、不占用医用资源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