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19779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10102636.6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66/71 , B29C65/0681 , B29C65/44 , B29C65/645 , B29C66/1122 , B29C66/21 , B29C66/43 , B29C66/7422 , B29C66/7428 , B29C66/81429 , B29C66/8322 , B29C66/836 , B29K2023/06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包括:使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触,通过旋转工具下压钛合金表面,使得旋转工具与钛合金表面之间产生热量,生成的热量通过钛合金传导至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界面,在旋转工具的压力和热量的作用下,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连接方法获得的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接头以及该连接接头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方法实施简便、有效可靠、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61977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02636.6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66/71 , B29C65/0681 , B29C65/44 , B29C65/645 , B29C66/1122 , B29C66/21 , B29C66/43 , B29C66/7422 , B29C66/7428 , B29C66/81429 , B29C66/8322 , B29C66/836 , B29K2023/0683 , A61F2/30 , A61F2002/30329 , A61F2002/30454 , B29C66/0224 , B29C66/026 , B29C66/7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包括:使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触,通过旋转工具下压钛合金表面,使得旋转工具与钛合金表面之间产生热量,生成的热量通过钛合金传导至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界面,在旋转工具的压力和热量的作用下,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连接方法获得的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接头以及该连接接头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钛合金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连接方法实施简便、有效可靠、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918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253160.8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功能模块设计制作的方法,包括步骤:获得数字化牙列模型;确定矫治颌位;添加带有定位标记的底座;3D打印目标模型;制作透明牙套;将透明牙套佩戴在对应的目标模型上;喷涂3D扫描显影剂;粘贴定位标签;扫描目标模型和透明牙套;将透明牙套的数字化模型融合至目标模型;设计功能矫治模块;生产功能矫治模块;将功能矫治模块粘接至透明牙套的外侧面。本发明的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功能模块设计制作的方法,有效解决牙套与功能矫正相结合过程中导致牙套力学性能不佳、佩戴牙套无法正常咬合、牙套变形导致咬合关系改变等问题。该方法制作周期短,且新型牙套具有异物感小、功能性强、美观卫生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524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214878.0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口腔科用抽吸式口腔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清洗液进行冲洗时,不能实现将清洗液抽出以及采用冲洗的方式不能会口腔进行彻底冲洗的缺点,其清洗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柄,还包括U型管,U型管固定安装在安装箱的一侧内壁上,本发明在将清洗箱和废水箱安装在安装箱内后,可通过推动或拉动把手能够实现对病人的口腔进行冲洗后,可将使用后的清洗液吸出,以此在对口腔进行冲洗后,可防止清洗液被病人进行吞咽,并且在对口腔进行冲洗时,能够使得清洗喷头旋转,即可方便对病人的口腔内部进行旋转摩擦,以达到深度清洁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7724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44916.4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IPC: C12N5/077 , C12N5/0735 , A61L27/3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干细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外胚层软骨祖细胞的培养基、方法及用途。本发明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中分步诱导,能够高效的定向分化得到外胚层软骨祖细胞,并且所得到的外胚层软骨祖细胞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增殖能力及自发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潜能;与传统的中胚层来源的软骨细胞相比,本发明所分化得到的外胚层软骨祖细胞与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在整个表达谱上更为接近,对起源于外胚层的软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1599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39078.1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压电转换原理防紧咬牙和肌肉放松镇痛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治疗仪不便于穿戴,不能捕捉紧咬牙问题和关节区肌肉过度紧张,不能自动感应压力信号从而实时进行电刺激治疗,使用不便的问题。包括挂耳式固定带;所述挂耳式固定带上对称安装有两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组和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四个电极贴片通过信号线和控制器连接;所述连接件为连接绳或魔术贴,中间段上连接绳和外边两段上的连接绳通过纽扣扣在一起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组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挂耳式固定带上;所述挂耳式固定带上的两个挂耳孔处设置有海绵垫。本装置可以直接穿戴,自动感应压力信号从而实时进行电刺激治疗,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710049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42474.5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口腔黏膜冷敷镇痛装置,包括硅胶条;制冷机构,制冷机构包括安装框和制冷部件,安装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于硅胶条的一侧外表面,制冷部件设置于安装框上;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五组移动部件、四组安装部件和调节部件,将硅胶条弯曲放置到病患口腔中,通过固定弹簧的配合使连接块移动,加之转动旋转管带动螺纹杆转动,使连接板移动,安装板和硅胶垫移动将牙齿卡住,可以根据病患口腔牙齿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装固定冷敷镇痛装置,增加其实用性,通过充气通过传输气体使凸起气囊鼓起,此时连接杆在连接管内滑动,顶起凸起气囊,使凸起气囊更贴合口腔,可以更加贴合病患的口腔内部形状,增加冷敷镇痛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773314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1203990.9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MEAW辅助牵引工具,包括操作端、转动轴和手柄,操作端与手柄通过转动轴连接,且操作端的工作平面与转动轴的旋转不在同一平面,所述操作端包括头部和连接部,所述头部为凹槽型,包括外侧部、槽部和内侧部,所述内侧部和外侧部为不锈钢薄片,所述内侧部宽1.5-2.5mm,高2.5-3mm,所述外侧部与所述内侧部连接处为槽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头部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轴连接。本装置可以设置为双头结构,如果将一侧操作端内侧部对着患者,另一端内侧部则背对患者,如此可适合口腔上下左右不同象限牵引的需求。本装置使MEAW牵引更容易,方便患者操作,增强患者使用橡皮筋的信心,提高疗效;同时减少通过手传播疾病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405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49370.0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K38/17 , A61K31/7105 , A61P19/02 , A61P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ORM1蛋白或VIM敲除腺病毒在制备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证实了TMJOA患者和单侧前牙反合模型大鼠的滑膜液中,ORM1表达下调,通过局部注射ORM1蛋白可显著抑制UAC大鼠软骨基质降解,缓解TMJOA进展。在机制水平上,ORM1与波形蛋白VIM结合,抑制MAPK通路,从而下调MMP13和MMP3的表达,降低软骨基质降解,维持软骨稳态。此外,本发明还发现使用腺相关病毒敲除大鼠VIM后,也显著改善TMJOA的进展,包括软骨退化和软骨下骨破坏。由此,本发明为TMJOA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662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59890.5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永久的咬合增高方法,为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对于中老年人,采用常规的可摘式合垫体积大,患者戴用后无法咀嚼,舒适感差;而永久性的合增高,如高嵌体等,需要磨除较多的牙体组织,且一旦发生牙齿龋坏等问题,去除修复体又极为麻烦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初诊评价,增高设计,三维重建,材料粘接,检查调整。本发明中通过在综合评价患者颞下颌关节‑面型‑咬合的基础上,进行咬合重建,确保咬合稳定,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明确目标合位的基础上,利用三D打印技术打印合垫,小巧、舒适,既避免磨除牙体组织,又去除方便,阻止因咬合不佳而对关节造成进一步损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