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4060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49278.X
申请日:2023-11-2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航发中传机械有限公司 , 中特泰来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处理零件的数据驱动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热处理设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热处理零件的参数信息;基于材料参数,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参数信息和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热处理的边界条件和设计空间;基于边界条件和设计空间,采用代理模型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和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目标物理量之间的响应关系;采用目标寻优的方法,以设计空间为约束条件,确定最优热处理工艺参数;根据最优热处理工艺参数和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热处理数据驱动模型,用以对热处理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模拟预测;本发明能够快速实现热处理工艺的模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556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78324.9
申请日:2023-11-23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锻件淬火装备在线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淬火流场‑温度场‑组织场分析预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速率样本数据;根据流体力学分析模型对速率样本数据进行流场分析,得到第一介质流速;根据第一介质流速和代理模型,得到淬火槽搅拌参数与介质流速之间的响应关系;根据固体插值模型和设定比例关系,确定第一换热系数;基于第一换热系数和固体模型,采用温度场计算模型计算固体模型表面不同时刻所有网格节点的温度数据,得到第二温度数据;根据第二温度数据和组织场计算模型,得到锻件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含量。本发明提高了系统的运算速度,实时反映了淬火槽内的介质流速、锻件温度以及显微组织的动态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149333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44165.0
申请日:2020-09-28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滚道激光‑感应复合淬火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轴承参数;构建感应预热热源模型和激光加热热源模型;基于所述感应预热热源模型进行轴承滚道的感应预热过程有限元分析,得到初优化的工艺参数和对应的感应预热功率;在当前工艺参数和所述感应预热功率下,根据所述感应预热热源模型和激光加热热源模型进行轴承滚道的激光‑感应复合淬火过程有限元分析,获得数值模拟结果,包括该工艺参数下轴承滚道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及硬化层深度的分布云图;直至所述数值模拟结果达到工艺要求,得到最终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效满足滚动轴承滚道表面处理要求、优化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6157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48504.1
申请日:2022-08-29
申请人: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型异构件的尺寸稳定化处理方法,本发明的锻件在进行完“固溶+时效”处理后,采用气液法对锻件进行三次循环深冷处理,促使一部分不稳定的逆转奥氏体发生转变,同时提高剩余逆转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材料组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锻件的尺寸稳定性。采用该尺寸稳定化处理,可有效将锻件“固溶+时效”处理后含有约35%的奥氏体组织稳定为‑170~‑190℃也不会发生转变的、含有约11%的奥氏体组织,大大提升了材料的组织稳定性,进而提高锻件的尺寸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12969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78981.0
申请日:2014-09-18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CPC分类号: Y02P10/25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钢管连续淬火过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钢管移动线速度和淬火冷却喷水压力,计算连续感应淬火过程初始的工艺参数,包括加热过程工艺参数和淬火过程工艺参数;对钢管连续感应加热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加热过程工艺参数与钢管内外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对钢管淬火冷却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淬火过程工艺参数与钢管组织分布情况之间的关系;根据工艺控制要求,获取符合工艺控制要求的加热过程工艺参数和淬火过程工艺参数,形成最终的钢管连续感应淬火过程控制参数;以获得的控制参数控制实际钢管连续淬火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通过试制确定工艺参数所造成的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8542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60049.0
申请日:2022-12-23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零件热处理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材料性能预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预测零件在多个待预测取样点的平均冷速;将所有待预测取样点的平均冷速输入至性能预测模型中,得到待预测零件的性能;性能预测模型是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的;性能包括: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疲劳强度、断裂韧度、冲击韧性和抗磨损性。本发明提高了零件热处理性能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212969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410478981.0
申请日:2014-09-18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CPC分类号: Y02P10/25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钢管连续淬火过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钢管移动线速度和淬火冷却喷水压力,计算连续感应淬火过程初始的工艺参数,包括加热过程工艺参数和淬火过程工艺参数;对钢管连续感应加热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加热过程工艺参数与钢管内外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对钢管淬火冷却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淬火过程工艺参数与钢管组织分布情况之间的关系;根据工艺控制要求,获取符合工艺控制要求的加热过程工艺参数和淬火过程工艺参数,形成最终的钢管连续感应淬火过程控制参数;以获得的控制参数控制实际钢管连续淬火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通过试制确定工艺参数所造成的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78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408766.9
申请日:2023-10-26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9/08 , G06F119/12 , G06F11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处理的温度场‑组织场在线仿真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仿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对待热处理零件的几何网格模型进行加热或冷却的全阶温度场瞬态有限元计算,以得到预设时段内的多组网格模型温度数据,进而构建快照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确定POD正交基;将增量步数加一,基于几何网格模型及POD正交基,采用降阶温度场瞬态计算模型,计算热处理模拟后的正交基系数,进而得到热处理模拟后的几何网格模型上所有网格节点的温度值;将热处理模拟后的几何网格模型上所有网格节点的温度值与对应的模型组织场进行关联,以得到当前模拟结果;当增量步数达到预设步数时,将所有当前模拟结果标记为仿真输出结果。本发明实现在线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230473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62845.2
申请日:2020-10-27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晶界的腐蚀剂及显示方法,腐蚀剂包括高锰酸钾、浓硫酸及水,高锰酸钾、浓硫酸与水的用量比为(0.5~2)g:(5~15)mL:(85~95)mL;显示方法包括金相样品的制备、试样的超声腐蚀、样品观察及晶粒度统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腐蚀剂所需化学药品种类少,具有安全无毒、操作便捷、显示效果好等优点,采用本发明的显示方法可清晰地显示出马氏体不锈钢试样原奥氏体晶粒,解决了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晶界难以侵蚀的问题,适用于显示多种难侵蚀的低碳高合金马氏体钢原奥氏体界,且试样晶界腐蚀成功率高,腐蚀剂与腐蚀方法安全便捷,有效协助实际生产过程中材料晶粒评级,为热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606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28427.2
申请日:2020-03-27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膨胀曲线的热处理变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切取与实际热处理件同一批次材料的试块,保证试块与实际热处理件完全一致;(2)在所切取的试块上沿三个不同方向切取试样,并对试样表面进行抛光;(3)对所切取试样进行热处理,测定其在三个方向的膨胀量,并绘制膨胀曲线;(4)根据对应方向的膨胀曲线计算试样的应变量,并根据实际热处理件的尺寸计算其在该对应方向上的应变量,即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热处理变形的预测中,充分考虑了温度、组织、材料对变形的影响,尤其是对各向异性材料,可以针对某个方向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精度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