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62939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307204.9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基础灌砂等比例模型试验平台,包括试验水池,其中所述试验水池通过隔墙(14)分成灌砂试验区(12)和模型制作区(15),所述试验水池的周边为边坡(11),即实验水池的开口面积大于实验水池的底面面积,且所述试验水池的底面还铺设有素砼垫层。本发明不仅能够研究单孔灌砂、灌砂施工次序及其关联性对灌砂效果的影响,而且还能够研究灌砂孔位置对灌砂效果的影响;具有试验工况多,监测灌砂效果直观、有效,模型可重复利用的优点。本发明是检验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施工工艺、确定灌砂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法以及制订灌砂效果评价标准的重要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586293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07204.9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基础灌砂等比例模型试验平台,包括试验水池,其中所述试验水池通过隔墙(14)分成灌砂试验区(12)和模型制作区(15),所述试验水池的周边为边坡(11),即实验水池的开口面积大于实验水池的底面面积,且所述试验水池的底面还铺设有素砼垫层。本发明不仅能够研究单孔灌砂、灌砂施工次序及其关联性对灌砂效果的影响,而且还能够研究灌砂孔位置对灌砂效果的影响;具有试验工况多,监测灌砂效果直观、有效,模型可重复利用的优点。本发明是检验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施工工艺、确定灌砂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法以及制订灌砂效果评价标准的重要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205742300U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20421033.8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基础灌砂等比例模型试验平台,包括试验水池,其中所述试验水池通过隔墙(14)分成灌砂试验区(12)和模型制作区(15),所述试验水池的周边为边坡(11),即实验水池的开口面积大于实验水池的底面面积,且所述试验水池的底面还铺设有素砼垫层。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研究单孔灌砂、灌砂施工次序及其关联性对灌砂效果的影响,而且还能够研究灌砂孔位置对灌砂效果的影响;具有试验工况多,监测灌砂效果直观、有效,模型可重复利用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是检验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施工工艺、确定灌砂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方法以及制订灌砂效果评价标准的重要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583967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39541.6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万义辉 , 邓建新 , 朱世友 , 柯斌 , 章勇 , 贺维国 , 蔡建中 , 王海龙 , 邢永辉 , 黄家成 , 万超 , 张伟 , 李海霞 , 曾珂 , 唐健 , 王东伟 , 戴新 , 张瑞 , 李广涛 , 石刘 , 柯友华 , 褚凯 , 何毅 , 彭再勇 , 李志军 , 王秋林 , 刘卫 , 杨国胜 , 孙超 , 曾支明 , 胡斌 , 邹普华
IPC: E02D29/0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市政隧道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干坞坞底起浮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混凝土板、连接钢筋,所述素混凝土板呈块状分布形成起浮层面层,相邻的所述素混凝土板之间设置有导水槽,所述连接钢筋穿过所述导水槽将相邻的素混凝土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导水槽内填粗砂或碎石。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保证管节顺利起浮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坞底平整度,保证管节制作精度并可防止反复进排水过程对坞底起浮层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205776358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466747.0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万义辉 , 邓建新 , 朱世友 , 柯斌 , 章勇 , 贺维国 , 蔡建中 , 王海龙 , 邢永辉 , 黄家成 , 万超 , 张伟 , 李海霞 , 曾珂 , 唐健 , 王东伟 , 戴新 , 张瑞 , 李广涛 , 石刘 , 柯友华 , 褚凯 , 何毅 , 彭再勇 , 李志军 , 王秋林 , 刘卫 , 杨国胜 , 孙超 , 曾支明 , 胡斌 , 邹普华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隧道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干坞坞底起浮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素混凝土板、连接钢筋,所述素混凝土板呈块状分布形成起浮层面层,相邻的所述素混凝土板之间设置有导水槽,所述连接钢筋穿过所述导水槽将相邻的素混凝土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导水槽内填粗砂或碎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保证管节顺利起浮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坞底平整度,保证管节制作精度并可防止反复进排水过程对坞底起浮层的破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