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装配式幼鱼栖息堰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6536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1086010.7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装配式幼鱼栖息堰及施工方法,包括:基质层,基质层成型于河道的河床上;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的围堰,围堰成型于基质层上,围堰包括多条堰体,每条堰体由多个挡流石笼高低错落地堆叠而成,并且相邻抵接的两个挡流石笼相互连接,挡流石笼内填充有第二石料;围堰的迎流部和背流部均具有开口,迎流部的开口用于将河流分为多股束流;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扰流体和多个第二扰流体,第一扰流体布置于沿河流方向逐渐靠近河道中心线的堰体的外侧处,第二扰流体布置于由围堰包围限定的庇护场所内以形成水下迷宫结构。本发明装配方式多样,施工方便快捷,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为多样化水下生境创造条件,促进鱼类繁殖。

    一种生态透水导流堤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796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71219.4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生态透水导流堤结构,包括导流堤,导流堤通过多组人工鱼礁组成,人工鱼礁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包括框架梁和框架柱,框架梁和框架柱纵横相接构成主体框架,框架梁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吊环,下部包括基础梁,基础梁固定安装在框架柱的底端,基础梁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多个支脚,人工鱼礁上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上开设有透水孔,基础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系梁,连系梁的另一端与框架柱固定连接,人工鱼礁设置有多个,多个人工鱼礁双排对称设置,多个人工鱼礁错缝排列,框架梁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锥形头,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以提高了施工效率的同时使得导流堤兼具导流、生物栖息等多重功能。

    可装配式幼鱼栖息堰及施工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653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86010.7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装配式幼鱼栖息堰及施工方法,包括:基质层,基质层成型于河道的河床上;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的围堰,围堰成型于基质层上,围堰包括多条堰体,每条堰体由多个挡流石笼高低错落地堆叠而成,并且相邻抵接的两个挡流石笼相互连接,挡流石笼内填充有第二石料;围堰的迎流部和背流部均具有开口,迎流部的开口用于将河流分为多股束流;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扰流体和多个第二扰流体,第一扰流体布置于沿河流方向逐渐靠近河道中心线的堰体的外侧处,第二扰流体布置于由围堰包围限定的庇护场所内以形成水下迷宫结构。本发明装配方式多样,施工方便快捷,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为多样化水下生境创造条件,促进鱼类繁殖。

    适用于水位波动大的多生境鱼类人工产卵场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62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1009971.8

    申请日:2023-08-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位波动大的多生境鱼类人工产卵场及施工方法,布置在主河槽内,包括呈条带状布置在所述主河槽的边滩上的保滩堤,所述保滩堤的下游间隔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底部设有预设高度的保水坎;由铺设在所述保滩堤所环绕的边滩区域的底质层构成的滩面,自上游至下游所述滩面的滩面坡比为1‰~2‰;呈一字型布置在所述保滩堤的上游的分水堤,所述分水堤堤身的轴线与水流方向呈15°~30°夹角,所述分水堤的堤顶略高于预设水位,用于将所述主河槽的水流引导进入所述保滩堤内;呈鱼鳞状平面分布在所述滩面上的多个跌水堰,布置在所述滩面的中上游的深潭,布置在所述滩面的下游的堆岛。本申请滩面易维持、水位适应性强且生境多样化。

    一种适用于下游水位过低的鱼道进口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2715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39420.5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下游水位过低的鱼道进口段装置,包括鱼道段、补水段和仿自然段,仿自然段沿河道的坡度顺坡布置并沿河道的流向布置,仿自然段的上游端开口并与鱼道段的进口端以及补水段的出水端均连接,仿自然段的下游端开口并与河道连接;仿自然段包括两侧的挡水墙,两侧挡水墙之间沿河道的流向并排布置有多级用于雍高水位的透水堰,透水堰上设有过水口并用作鱼类的上溯口,仿自然段的上游端处在鱼道段的进口端与补水段的出水端之间的位置处设有溢流堰,用于隔开鱼道段的进口端与补水段的出水端并引导鱼类进入鱼道段。本发明能改善鱼道段进口端范围内仿自然段内的水流条件,便于河道的鱼类通过仿自然段上溯至鱼道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