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3692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480437.0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04B1/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围护结构旋转建筑,包括核心筒和建筑区段,所述建筑区段交叠设置于所述核心筒的外围,所述建筑区段包括建筑功能层、支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托层上绕所述核心筒旋转的悬挂层,所述建筑功能层包括与所述核心筒固定连接的固定结构和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外的由外缘楼面及围护所组成的旋转围护结构,所述旋转围护结构悬挂设置于所述悬挂层下,所述支托层驱动所述悬挂层带动所述旋转体系绕所述核心筒旋转,本发明提供的围护结构旋转建筑利用支托层支托和旋转上部的悬挂层带动旋转体系旋转,使建筑功能层中的旋转围护结构能够整体旋转,能形成强烈的动态视觉效果,让楼外的人享受独特的视觉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922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80437.0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04B1/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围护结构旋转建筑,包括核心筒和建筑区段,所述建筑区段交叠设置于所述核心筒的外围,所述建筑区段包括建筑功能层、支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托层上绕所述核心筒旋转的悬挂层,所述建筑功能层包括与所述核心筒固定连接的固定结构和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外的由外缘楼面及围护所组成的旋转围护结构,所述旋转围护结构悬挂设置于所述悬挂层下,所述支托层驱动所述悬挂层带动所述旋转体系绕所述核心筒旋转,本发明提供的围护结构旋转建筑利用支托层支托和旋转上部的悬挂层带动旋转体系旋转,使建筑功能层中的旋转围护结构能够整体旋转,能形成强烈的动态视觉效果,让楼外的人享受独特的视觉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923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80510.4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04B1/3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整体旋转建筑,包括核心筒和建筑区段,所述建筑区段交叠设置于所述核心筒的外围,所述建筑区段包括从所述核心筒外侧悬臂伸出的支托层和放置在所述支托层上绕所述核心筒旋转的旋转区段,所述旋转区段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托层上的转换层和设置于所述转换层上的由若干楼层组成的建筑功能层,所述旋转区段为一整体,所述支托层与所述核心筒固定连接,所述支托层驱动所述转换层带动所述旋转区段绕所述核心筒旋转,本发明提供的结构整体旋转建筑利用支托层支托和旋转上部的旋转区段,使结构整体旋转建筑中的旋转区段能够整体旋转,不仅能让楼内的人欣赏360度的景观,还能形成强烈的动态视觉效果,让楼外的人享受独特的视觉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987758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75499.5
申请日:2025-03-10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沉井清壁系统及沉井封底方法。该沉井清壁系统包括抽拉绳和覆盖膜,抽拉绳穿设于覆盖膜,覆盖膜包括相拼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远离第一区域的一端固定于刃脚上端,刃脚上端为沉井的内井壁靠近刃脚的位置,第二区域沿周向环绕包覆于内井壁,第一区域贴靠于第二区域;抽拉绳拉拽覆盖膜能够带动覆盖膜翻折至浇筑状态,在浇筑状态,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贴覆于沉井的开挖面,且第一区域的边缘收拢,形成封闭的浇筑面。该沉井清壁系统能够防止淤泥沉渣等杂物粘附在内井壁上,以提高封底混凝土与内井壁的粘结质量,同时覆盖膜延长了地下水的渗流路径,提高了封底的隔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4350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00298.4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竖井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矩形竖井开挖方法。该矩形竖井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最下层的井壁环的内环安装多个连系梁,连系梁的一端与井壁环内的支撑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纵梁或支撑横梁连接,多个连系梁与若干个支撑纵梁能够形成掘进设备的移动轨道;控制掘进设备挖掘最下层的井壁环下方的土体,并驱使掘进设备在移动轨道上移动;利用提放设备将所述导坑内的所有井壁环向下移动预设厚度,直至最下层的井壁环移动至预设位置;控制掘进设备移动至连系梁后,再将掘进设备从导坑内吊出。使用该矩形竖井开挖方法能够减少掘进设备使用的数量,避免掘进设备碰到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减小了施工的难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7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911164.X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操作平台移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操作平台移动装置包括平台架体、平移轨道、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平台架体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作业面,平移轨道设置于主体结构上,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平移机构可移动地安装于平移轨道上,并连接于平台架体,能够带动平台架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升降机构能够驱动平台架体升降。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的操作平台移动装置能够高效便捷地实现作业面的移动,以便吊顶等待吊升件的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2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13906.7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板系统及模板系统的制备方法。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单元和支撑装置,模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模板组件和多个第一连接组件。模板组件包括多个依次首尾拼接的分模板,多个分模板依次首尾拼接后围设形成浇筑腔,分模板的首尾两端均朝背向浇筑腔的方向凸设有第一连接凸台。第一连接组件均与相邻两个分模板的第一连接凸台可拆卸连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体和多个顶紧组件,支撑框体围设于模板单元外,顶紧组件与支撑框体连接,并顶紧于模板单元。模板单元和支撑装置分模块组装,可减少搭建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置第一连接凸台,可以增强分模板的结构强度,加强顶紧效果,保证模板单元的整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88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65128.X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5/18 , E02D15/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地铁车站的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应用在地铁施工的领域。其包括端头井施工步骤,优先施作端头井供施工器械进入标准段进行施工;准备步骤,在划定区域施工地下连续墙,形成施工区域;基坑施工步骤,在施工区域开挖基坑,采用支撑组进行支撑;底板施工步骤,在基坑底部形成车站的底板,硬化后浇筑下侧墙浇筑到最近支撑的下端面让出施工区域;中板构件施工步骤,拼装中纵梁与中立柱,并在中板上沿地下连续墙的高度方向拼装形成上侧墙;顶板构件施工步骤,中板上拼装上纵梁与上立柱,并将上纵梁的一端与中板固定;支撑拆除步骤,拆支撑组与斜撑,并进行覆土回填。本申请具有预留施工区域大,施工更加方便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1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89213.6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点云匹配的焊缝尺寸检测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的焊接前的待焊接区域的第一点云数据,以及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的焊接后的已焊接区域的第二点云数据;基于第一点云数据以及待焊接区域,确定待焊接感兴趣区域的点云数据;基于第二点云数据以及已焊接区域,确定已焊接感兴趣区域的点云数据;将焊接感兴趣区域的点云数据与已焊接感兴趣区域的点云数据进行点云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提取焊缝点云集;基于点云主成分分析法对焊缝点云集进行分析,得到各焊缝尺寸。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对钢筋焊缝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770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07022.5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管桩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管桩连接结构包括上管桩、下管桩和连接套管。上管桩的连接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件,连接套管套设连接于下管桩的连接端,连接套管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至少两个限位槽与至少两个限位件一一对应,限位件能滑动卡入并限位于限位槽内,以使上管桩通过连接套管与下管桩连接。由于连接套管与上管桩的焊接位置没有受力要求,因此焊接时点焊即可,无需大面积焊接操作,且焊接后无需进行焊接位置受力检测。也就是说,上管桩与下管桩的连接只需进行上管桩下放、转动卡接到位、点焊三步即完成,简化了管桩连接工序,且降低了管桩连接要求,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