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9910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037646.5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役动力电池包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该退役动力电池包的处理包含以下步骤:预检、室温容量检测、倍率检测、内阻检测、电压检测;将不满足梯次利用的退役动力电池包拆解成动力电池模块,然后进行以下处理:外观检查、容量检测、倍率检测、内阻检测、电压检测;最后,将筛选后的退役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模块进行梯次利用;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基于容量、内阻、功率、电压为四大体现电芯性能的因素,从该四个因素对电芯性能敏感度从大到小开始筛选,极大提高了筛选的一致性,其主要是采用国家标准进行测试,提高了筛分方法的兼容性,并分别对电池包和电池模块进行筛分,增加了梯次利用的领域,通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4020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82588.0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C01B33/021 , C01B33/033 , C01B33/039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利用工业废料制备高纯纳米硅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工业固废氯化钠为原料,制备氯气和氢氧化钠;2)将氢氧化钠在高温下熔融电解,制得钠;3)通过氯气与工业硅进行碳热还原反应,或对西门子法制备高纯硅工艺的四氯化硅尾气进行净化得到四氯化硅;4)将步骤2)中制得的钠与步骤3)中制得的四氯化硅混合,并在高温下反应,即制得纳米硅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综合利用廉价的氯化钠工业废物和具有污染性的四氯化硅气体,使得废旧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有效改善了环境污染性,制备出高纯纳米硅和高纯钠,应用范围宽,工业化实现可行性强,实现了低附加值的材料变为超高附加值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811025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466511.2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箔表面三维结构的构造方法。该方法以铜箔为处理对象,先电化学抛光处理铜箔表面,接着通过化学氧化法在铜箔表面刻蚀不同表观结构的三维形貌,然后通过不同的烘干方式,使铜箔表面表现不同的亲疏水性,最后与金属锂共熔还原,再用乙醇处理即得到表面具有三维结构的铜箔。本方法制得的铜箔集流体能很好保持化学氧化刻蚀后的微纳米形貌,而且这种三维结构的集流体还可以作为锂电池金属锂负极的载体,适合大电流充放,可以使金属锂沉积于微孔内部,避免金属锂平面生长的尖端效应,抑制锂枝晶的生长,降低锂电池的可逆容量损失,使锂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及高的安全性能,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1470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1372223.2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偏磷酸盐与炭基负极材料混匀;再通过固相法进行偏磷酸盐包覆炭基负极材料,制备成活性材料,然后将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和集流体混合,制备成负极材料;(2)将负极材料与隔膜、电解液和锂片组装成扣式半电池,以小倍率电流进行金属元素的电化学方法预镶嵌,得到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以抑制锂枝晶产生、循环稳定性高、首次库伦效率高、电容器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14703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372223.2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偏磷酸盐与炭基负极材料混匀;再通过固相法进行偏磷酸盐包覆炭基负极材料,制备成活性材料,然后将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和集流体混合,制备成负极材料;(2)将负极材料与隔膜、电解液和锂片组装成扣式半电池,以小倍率电流进行金属元素的电化学方法预镶嵌,得到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以抑制锂枝晶产生、循环稳定性高、首次库伦效率高、电容器能量密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55664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037645.0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B60L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在线安全预警方法,该方法基于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的动力电池单体电芯的电流、电压和温度、内阻等信息,以及整车控制器采集的动力电池包的GPS信息等,通过云平台对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建立相关安全模型,根据人为设定的极限条件进行实时的在线安全预警提示,主要的安全预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温度异常;漏液、起火、爆炸等现象;位置异常及失窃;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云计算在电动汽车上搭建的云平台和电池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和分析安全异常的影响因素,具有在线预警和防护功能,实用性强,极大的催动预警技术的发展和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6185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46746.9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酸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该筛选方法包括外观检测、室温充电测试、室温直流内阻测试、高温放电测试、室温直流内阻测试、低温放电测试、室温直流内阻测试等步骤。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充分考虑了钛酸锂电池与铁锂电池、三元电池的区别,充分利用了钛酸锂电池的性能优势,忽略了对容量、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评测,基于钛酸锂电池的高倍率性能、低温倍率性能差、高温胀气现象严重等三方面,以及从PACK级别到单体级别的一致性问题,对钛酸锂电池系统进行梯次筛选。此外,本发明所述的钛酸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简单可行,操作性高,为钛酸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性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091881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466508.0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H01M4/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膜-M集流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导电的碳膜为基底,通过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使碳膜上均匀生长所需要的金属膜层。通过使碳膜与活泼金属之间的连接作用,以及活泼金属与溶液中的次活泼金属离子的置换反应,从而使得电子在碳膜与活泼金属间转移,使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碳膜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制得碳膜-M集流体。本发明方法简单,条件可控,可以制备各种碳膜-金属集流体,并且大规模生产。本发明根据不同的置换时间、置换温度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形貌的碳膜-金属表面,此碳膜-金属集流体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传感器材料、催化材料等各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55664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10037645.0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在线安全预警方法,该方法基于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的动力电池单体电芯的电流、电压和温度、内阻等信息,以及整车控制器采集的动力电池包的GPS信息等,通过云平台对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建立相关安全模型,根据人为设定的极限条件进行实时的在线安全预警提示,主要的安全预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温度异常;漏液、起火、爆炸等现象;位置异常及失窃;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云计算在电动汽车上搭建的云平台和电池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和分析安全异常的影响因素,具有在线预警和防护功能,实用性强,极大的催动预警技术的发展和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6185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0246746.9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酸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该筛选方法包括外观检测、室温充电测试、室温直流内阻测试、高温放电测试、室温直流内阻测试、低温放电测试、室温直流内阻测试等步骤。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充分考虑了钛酸锂电池与铁锂电池、三元电池的区别,充分利用了钛酸锂电池的性能优势,忽略了对容量、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评测,基于钛酸锂电池的高倍率性能、低温倍率性能差、高温胀气现象严重等三方面,以及从PACK级别到单体级别的一致性问题,对钛酸锂电池系统进行梯次筛选。此外,本发明所述的钛酸锂电池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简单可行,操作性高,为钛酸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提供了一条可行性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