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形潜水池的施工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3848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56291.4

    申请日:2022-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筒形潜水池的施工方法,在首层圈梁上设置卷扬机,用于地下钢平台的整体滑降施工,利用地下钢平台的模板系统,可以实现圆筒形潜水池由上至下的浇筑;通过在圆筒形地下连续墙上设置钢平台支座,以及在正多边形钢箱梁的外周面上设置所述油缸组件,可以实现地下钢平台自重由钢丝绳受力到由钢平台支座承受的受力状态转换,提高整体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将预加压力的油缸组件、作业平台、模板系统、设备平台集成在地下钢平台上,可以降低设备设施安拆频次,且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以及重复利用率。

    一种自动换向爬升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1513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10758.5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换向爬升靴装置,针对现有调向防坠装置在实际工程中无法推广应用的问题。它包括设置于核心筒立柱外侧的导轨框,竖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导轨框外侧的两个爬升靴,分别与两个爬升靴铰接的爬升油缸,以及控制系统;每个爬升靴包括沿导轨框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卡接组件、两个摆动组件和两个换向机构;卡接组件的销接于箱式外壳内腔的卡销两端能够分别伸长并卡扣于核心筒立柱;摆动组件的弹簧支座铰接于两个摆动连杆之间,其另一端铰接于箱式外壳;两个换向机构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导轨钢柱外侧,换向机构的导向板连接于换向油缸,一对驱动连杆一端分别与导向板销轴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摆动组件铰接。

    一种自动换向爬升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151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310758.5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换向爬升靴装置,针对现有调向防坠装置在实际工程中无法推广应用的问题。它包括设置于核心筒立柱外侧的导轨框,竖向间隔设置并套设于导轨框外侧的两个爬升靴,分别与两个爬升靴铰接的爬升油缸,以及控制系统;每个爬升靴包括沿导轨框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卡接组件、两个摆动组件和两个换向机构;卡接组件的销接于箱式外壳内腔的卡销两端能够分别伸长并卡扣于核心筒立柱;摆动组件的弹簧支座铰接于两个摆动连杆之间,其另一端铰接于箱式外壳;两个换向机构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导轨钢柱外侧,换向机构的导向板连接于换向油缸,一对驱动连杆一端分别与导向板销轴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摆动组件铰接。

    一种超高层自升降附着悬挑式层间物料转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610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683779.8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层自升降附着悬挑式层间物料转运方法,通过设置导轨立柱系统、附墙系统、升降平台系统以及驱动爬升系统,导轨立柱系统通过若干附墙系统固定于超高层墙体的外侧,导轨立柱系统包括两根导轨,导轨包括立柱及齿条,驱动爬升系统包括电机驱动箱、驱动连杆、前轮及背轮,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机驱动箱及升降平台系统,前轮设置于升降平台系统上并抵在立柱的远离超高层墙体的翼缘的外侧,背轮设置于电机驱动箱上并抵在立柱的远离超高层墙体的翼缘的内侧,使得升降平台系统的一端通过前轮和背轮顶紧于导轨的立柱的翼缘两侧,达到防倾覆的效果,另外一端悬挑,不仅能够大幅节省用钢量,还具快捷、高效的特点。

    一种可开闭环式液压截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15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15220.5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开闭环式液压截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截桩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座、液压油缸及截桩钢钎组件、锁紧机构和开闭环动力机构。所述液压油缸座包括呈弧形环状的第一液压油缸座、第二液压油缸座和第三液压油缸座,液压油缸及截桩钢钎组件包括液压油缸和截桩钢钎,锁紧机构能够实现第二液压油缸座、第三液压油缸座的自由端处于锁紧状态或打开状态。该截桩装置可以实现机械自动化开闭环截桩,减少了人力、降低了安全风险,本发明特别针对净空较低的施工空间工况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显著效果,可以从混凝土灌注桩侧方对桩头进行包围截断,无需将截桩装置进行抬升,降低了对净空的要求。

    一种温湿度协同调控的混凝土养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914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21752.0

    申请日:2023-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湿度协同调控的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预埋盒盒体、控制器、驱动电机、温湿度传感器、加湿器和加热器。所述预埋盒盒体包括一个活动底板,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活动底板向上移动,露出加湿器,加湿器连接储水箱。控制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实时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并通过加湿器、加热器进行温湿养护。该养护装置将模板功能和混凝土养护功能合二为一,在混凝土浇筑阶段,作为洞口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对洞口底部混凝土进行及时养护,通过对预埋盒盒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精准监测和控制,促进混凝土早龄期强度发展,有效预防结构混凝土温差裂缝的产生,保证洞口底部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与承载能力达到要求。

    一种互锁式安全带行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8757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366809.0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互锁式安全带行走装置,用于系安全带并且能够在安全带的牵拉下沿着钢梁连续行走,包括两个底座、底座间距调整机构、四个活动轮组以及四个互锁机构,活动轮组的一端设置于对应底座的竖向板上,活动轮组水平设置,活动轮组的高度能够调整,活动轮组自然复位时与竖向板垂直,通过底座间距调整机构能够调整两个底座之间的距离;活动轮组行进过程中遇到钢梁的腹板能够自动水平翻转越过腹板并在越过腹板后自动复位,故可实现互锁式安全带行走装置的连续行走;所述互锁机构能够在一个活动轮组遇到钢梁的腹板自动水平翻转时锁定位于同一个底座上的另一个活动轮组,使得同一个底座上的另一个活动轮组无法翻转,提高了安全性。

    一种自回归双侧开合式臂架泵管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8676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461456.4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回归双侧开合式臂架泵管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自回归双侧开合式臂架泵管的简化力学模型;步骤二、确定臂架泵管设计参数;步骤三、计算臂架泵管的机械能E(α);步骤四、计算系统机械能的一阶、二阶导数;步骤五、通过合理设计臂架泵管参数L1、L2、d1、d2、d0、k、m1、m2的一组解,使满足通过该设计方法设计的臂架泵管,能够使旋转泵管和随动泵管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换,实现双侧开合式臂架泵管的自回归功能,降低了能源消耗,能够明显降低施工成本。臂架泵管具备双侧开合功能,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泵管的利用效率。

    一种自回归双侧开合式臂架泵管

    公开(公告)号:CN11408676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461418.9

    申请日:2021-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回归双侧开合式臂架泵管,包括旋转泵管及第一臂架、固定支座、随动泵管及第二臂架和弹簧。所述旋转泵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弯管、第一直管和第一弯管;所述随动泵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弯管、第二直管、第三弯管和水平管;所述弹簧两端分别通过弹簧端部连接件固定在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上。该臂架泵管通过第一臂架、第二臂架,使旋转泵管和从动泵管在不影响转动的情形下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刚度。而且,旋转泵管和随动泵管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换,实现臂架泵管的自回归功能,降低了能源消耗,能够明显降低施工成本。臂架泵管具备双侧开合功能,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泵管的利用效率。

    一种轨道移动式混凝土布料机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5658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60849.4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移动式混凝土布料机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轨道移动式混凝土布料机包括导轨、布料机、移动基座和折叠式泵管系统,所述折叠式泵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弯管、第一直管、第一弯管、第二弯管、第二直管、第三弯管、水平管,以及固定组件;进料弯管的进料端的轴线与水平管轴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设置在导轨上设置移动基座,通过移动基座带动折叠式泵管系统开合,从而适应布料机位置,布料机带动折叠式泵管系统移动,使布料机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沿导轨移动,扩大了布料机布料范围,且折叠式泵管系统开合展开面积小,可节省占用空间;另外,双向开合的折叠式泵管系统避免了移动过程可能出现的泵管倾倒,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