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沉桩过程中闭塞状态判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9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20958.X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桩沉桩过程中闭塞状态判断方法,包括管桩沉桩过程中土塞受到向下的重力G、桩向下的摩擦力F和土塞底面土层向上的支持力N的共同作用,由于土塞的重力G相对于摩擦力F和支持力N较小,在这里忽略不计;通过获取并比较摩擦力F、支持力N以及土塞底部土层对土塞的临界作用力N0,将管桩沉桩时的闭塞效应发挥过程分为3个状态:未闭塞状态,部分闭塞状态,完全闭塞状态;当N>N0≥F时,属于未闭塞状态;当N>F>N0时,属于部分闭塞状态;当F>N≥N0时,属于完全闭塞状态;本发明不需要对闭塞状态进行实测,成本较低,只需进行简单计算就能得到结果,且本发明用到的参数都可从勘察报告中获得。

    一种用于管桩桩端注浆的防返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765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468809.6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桩桩端注浆的防返浆装置及方法,它包括保护壳、永磁体和线圈环,保护壳中心开设通孔,通孔直径与管桩内径一致,保护壳套设并固定于管桩桩端外延长线上,保护壳上下表面密封,且上表面外缘设有外延式凸楞;永磁体固定于所述保护壳内,永磁体包括向外永磁体和向内永磁体;线圈环固定于向外永磁体和向内永磁体之间,线圈环包裹于保护罩内,线圈环内侧串联对称布置多个线圈,线圈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电源相连,通过控制线圈的通电和断电来产生电磁力,从而控制永磁体移动,将浆液引流至桩端周围土体。通过在管桩桩端设置该防返浆装置,使得管桩桩端的注浆量分布均匀,注浆效果好。

    一种无感化基坑超挖安全管控装置及管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327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55599.3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感化基坑超挖安全管控装置及管控方法,它包括超挖判定器和高清摄像设备,超挖判定器按照一定间距固定于格构柱的缀板上,超挖判定器包括电连接的测距组件、控制组件、信号发送组件以及电池一,控制组件能够设置自动照射频率和报警数值,发现超过报警值则激活信号发送组件发送报警信号;高清摄像装备固定于基坑围挡上方,高清摄像装备能够接收一定范围内的报警信号,实时抓拍照片,并同步抓拍照片上传至管理人员手机上对应的管控APP。该装置安装简便,能够实现基坑开挖施工现场的开挖深度无人化、实时化管理,能自动拍照取证,解决了常规人员巡视管理超挖存在的实时性差,频率有限,准确度低的问题。

    一种基坑测斜修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301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60178.0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测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测斜修复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测斜管、修复囊、微型摄像机、管壁清洁装置以及水泵,测斜管包括第一部件、修复管、第二部件和角度调节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外侧安装能够沿着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上下滚动的导向轮,修复管通过滑动槽固定于第一、二部件之间,修复管能够在角度调节杆的作用下自由旋转,角度调节杆固定在第一部件上,测斜管外侧设有有机玻璃外壳,第二部件下端螺纹连接清孔钻头;修复囊设置于修复管内壁,修复囊一端设有延伸至修复管外壁的浆液喷口,修复囊另一端设有挤压装置;微型摄像机设置于修复囊上方;管壁清洁装置安装于修复管外壁;水泵连接供电系统,水泵设置于测斜管管口端。

    一种既有建筑地下空间竖向拓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6739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868140.3

    申请日:2019-0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空间施工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地下空间竖向拓建施工方法,通过对既有地下结构加固,通过MJS工法即全方位高压喷射法对既有建筑周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在土体加固区域周边进行导墙施工,在导墙的基础上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进行桩基施工,利用取土口向下进行暗挖法挖土施工,施工第一道混凝土支撑,由上至下,依次施工其余混凝土支撑,施工大底板,在大底板强度达到标准要求后,由下至上逐层拆除对应层混凝土支撑并施工对应层的混凝土楼板,从而可以在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且在尽量不影响既有建筑使用功能下,在既有地下结构下拓深建筑深度,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并且,本发明的既有地下结构能够继续使用,拓建造价低,绿色环保。

    检测弹性密封垫张开情况下防水失效路径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44394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1200771.X

    申请日:2018-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弹性密封垫张开情况下防水失效路径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设计比对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比相同试验条件、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弹性密封垫防水效果,从而判定弹性密封垫的防水失效路径,可以有效的判定弹性密封垫在张开情况下的防水失效路径,可以在工程防水设计前事先得到弹性密封垫在特定水压、特定张开情况下的防水失效路径。这样可以针对性的、有效的指导后续的防水设计、强化防水薄弱区域,最终期望在工程中达到滴水不漏,从而为后续完善盾构隧道防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温度分布监测的水泥土墙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2009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383516.0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为了“在水泥土墙施工阶段对其施工质量快速评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温度分布监测的水泥土墙施工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在水泥土墙各幅墙段沿深度方向设置多点测温装置,采集水泥土墙沿深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信息,提取各测点的温度最大值,形成温度分布特征曲线。利用水泥土硬化过程中水化热释放这一特性,测点位置温度最大值与该区段水泥土硬化程度存在对应关系。通过前期积累并建立典型特征曲线库,利用当前墙段的温度分布特征曲线,采用“区间法”以及“曲线复合法”可以直观判断出该幅墙段的均一性、水泥掺量分布、局部缺陷的深度位置等关键信息,从而获得水泥土墙施工质量的整体水平,并为止水性能量化判断提供依据。

    基于温度分布监测的水泥土墙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200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383516.0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为了“在水泥土墙施工阶段对其施工质量快速评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温度分布监测的水泥土墙施工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在水泥土墙各幅墙段沿深度方向设置多点测温装置,采集水泥土墙沿深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信息,提取各测点的温度最大值,形成温度分布特征曲线。利用水泥土硬化过程中水化热释放这一特性,测点位置温度最大值与该区段水泥土硬化程度存在对应关系。通过前期积累并建立典型特征曲线库,利用当前墙段的温度分布特征曲线,采用“区间法”以及“曲线复合法”可以直观判断出该幅墙段的均一性、水泥掺量分布、局部缺陷的深度位置等关键信息,从而获得水泥土墙施工质量的整体水平,并为止水性能量化判断提供依据。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库存监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9118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1343308.0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库存监控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主要通过一种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协同管理方法,解决目前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运输/施工存在的多进程协同控制等问题,实现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运输/施工的无缝衔接,避免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的占地和现场施工由于场地限制无法满足大量构件暂时存储要求的情况。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的多进程协同控制问题,通过现场实际需求的反馈实现预制构件生产多进程的智能控制,优化了预制构件的生产流程,实现了预制构件生产流程的重构。

    自行式循迹测斜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82707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610918354.3

    申请日:2016-1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行式循迹测斜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于测孔附近地面的动力装置,用于对设置于测孔内的循迹驱动装置和测斜装置进行地面牵引;设置于测孔的地面开口处的坞管,用于架设传感器引导线;传感器引导线,传感器引导线的一端与动力装置连接,另一端跨过所述坞管伸入所述测孔内;设置于测孔内的循迹驱动装置和测斜装置,其中,循迹驱动装置通过传感器引导线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测斜装置与所述循迹驱动装置连接,解决目前基坑测斜工作中人工任务量重、耗时长、数据受人工干扰大、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的问题,能够提高采集精确度、减少人工损耗、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