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减振传动轴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44572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10032880.1

    申请日:2012-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传动轴,包括轴管、连接盘、焊接叉,所述焊接叉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所述焊接叉的另一端插在所述轴管内,所述轴管内壁通过弹性物质与所述焊接叉连接。该传动轴的轴管与焊接叉之间通过弹性物质连接,轴管与焊接叉之间的连接由原来的刚性连接变为弹性连接,这样就可有效降低传动轴动力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增强传动轴本身的抗扭、减振性能。再有,由于弹性物质位于轴管与焊接叉之间,传动轴的结构较为紧凑、在装配时可节省大量的空间,方便整车的装配。

    扭转减振传动轴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4572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032880.1

    申请日:2012-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传动轴,包括轴管、连接盘、焊接叉,所述焊接叉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所述焊接叉的另一端插在所述轴管内,所述轴管内壁通过弹性物质与所述焊接叉连接。该传动轴的轴管与焊接叉之间通过弹性物质连接,轴管与焊接叉之间的连接由原来的刚性连接变为弹性连接,这样就可有效降低传动轴动力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增强传动轴本身的抗扭、减振性能。再有,由于弹性物质位于轴管与焊接叉之间,传动轴的结构较为紧凑、在装配时可节省大量的空间,方便整车的装配。

    一种底盘衬套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2523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330793.9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底盘衬套,包括:管型的外骨架、内骨架,位于外骨架和内骨架之间、用于支撑内骨架的硫化橡胶,以及至少一个与内骨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内骨架刚度环和/或至少一个与外骨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的外骨架刚度环。本发明的底盘衬套能够对底盘衬套的轴向刚度单独进行调整,可以逐级提高底盘衬套的轴向和径向刚度比,因此能够同时提升整车的NVH性能和操纵稳定性。

    汽车传动器系统的减振法兰盘

    公开(公告)号:CN203453307U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20470721.X

    申请日:2013-08-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传动器系统的减振法兰盘,其中,减振法兰盘由彼此套接的刚性法兰内圈和刚性法兰外圈以及粘接在刚性法兰内圈和刚性法兰外圈之间的柔性垫组成,通过增加柔性垫实现软性连接,解决刚性一体件的法兰盘无法降低或削弱从汽车动力总成向驱动桥传递的振动,进而影响整车NVH性能,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的问题;进一步,通过在刚性法兰内圈上设置卡齿,以及在刚性法兰外圈开设与卡齿卡合的卡槽,保证了法兰盘在动力传动过程中的扭转强度和伸缩强度。

    汽车发动机的取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19036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10007541.1

    申请日:2008-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取气系统。本发明取气系统的进气孔仍布置于车体前端,因而仍具有现有车体前取气方案所能够产生的气流流量大且清洁度高的效果,相比于现有发动机舱内部取气的方式,不会由于气流密度低而降低发动机功率,相比于现有车体外侧取气的方式,不会由于气流清洁度较差而降低发动机功率、也不会提高发动机的寿命损耗。而且,由于现有汽车的车身系统中均具有左右两根车身纵梁,且车身纵梁内部具有封闭腔体,因此,本发明将车身系统中的车身纵梁纳入至取气系统中,作为取气系统的管路,从而无需额外布置其他结构作为取气系统的管路,因而对于发动机中置和后置的车身布局,能够简化取气系统的管路结构、节省车身空间、降低成本。

    汽车发动机的取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19036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810007541.1

    申请日:2008-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取气系统。本发明取气系统的进气孔仍布置于车体前端,因而仍具有现有车体前取气方案所能够产生的气流流量大且清洁度高的效果,相比于现有发动机舱内部取气的方式,不会由于气流密度低而降低发动机功率,相比于现有车体外侧取气的方式,不会由于气流清洁度较差而降低发动机功率、也不会提高发动机的寿命损耗。而且,由于现有汽车的车身系统中均具有左右两根车身纵梁,且车身纵梁内部具有封闭腔体,因此,本发明将车身系统中的车身纵梁纳入至取气系统中,作为取气系统的管路,从而无需额外布置其他结构作为取气系统的管路,因而对于发动机中置和后置的车身布局,能够简化取气系统的管路结构、节省车身空间、降低成本。

    摆臂衬套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77961U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20627724.8

    申请日:2017-05-31

    Inventor: 李健医 韩志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臂衬套,通过在弹性件的端面上设有压装定位凸台;避免了由于角度超差造成的摆臂衬套开裂的问题。在弹性件上设有切槽,所述切槽中部靠近弹性件的外侧设有偏摆限位台阶,在车辆行驶受力过程中偏摆限位台阶向弹性件的内侧凸出限制了受挤压一侧的切槽宽度的减少量,因而另一切槽的宽度并不会过分拉大,避免了摆臂衬套开裂。

    一种后扭力梁四轮定位参数调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587016U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20111652.2

    申请日:2015-0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扭力梁四轮定位参数调节结构,包括后扭力梁本体;还包括楔形垫板,所述楔形垫板包括呈平面的背面和呈斜面的正面,所述楔形垫板正面的倾斜度与由车辆车轮的前束设计值换算得出的角度或外倾角的设计值相等;所述后扭力梁本体的安装端面为一平面;所述后扭力梁本体与所述楔形垫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后扭力梁本体的安装端面与所述楔形垫板的背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扭力梁四轮定位参数调节结构通过所述楔形垫板就能够实现车辆车轮的前束和外倾角的设计值,故不仅缩短了后扭力梁总成的开发周期,减少了开发费用和设备投入费用,而且便于维修,维修和加工成本低,以及有利于车型平台化开发,做到通用化,降低开发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