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9012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97059.0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办公居住园区用的交直流多端口配电系统。根据本发明的面向办公居住园区用的交直流多端口配电系统,通过交流电源、工频变压器、至少一组交直流变换电路、复数个第一直流母线、两个第二直流母线、变流器模块、直流负荷模块以及交流负荷模块,形成一种多电压等级输出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能量变换损耗高、系统成本高、可靠性低、能源就地消纳率低、用电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用电灵活性、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纳且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45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110780950.0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1R3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流器控制器板卡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所设计的检测系统及方法,可快速检测控制器板卡内部的各功能电路(包括控制芯片、采样电路、驱动电路、开入开出电路、通讯电路)是否工作正常,从而提升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对控制器板卡的检验效率。自动化检测系统中包含所设计的模拟量测试电路、开关量测试电路以及人机交互单元,测试电路实现方便且器件均为常用的元器件,通过人机交互单元可以设置测试项目和通过判据,同时将各功能单元的测试结果自动显示。整个检测系统及方法具有成本低、各功能自动检测、操作简单快捷、结果显示直观、测试覆盖率全且测试效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19966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460532.4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H02J3/32 , H02J3/00 , H02J5/00 , H02J4/00 , H02J7/00 , H02J7/02 , H02J7/04 , H02J7/10 , B60L55/00 , B60L53/00 , B60L53/64 , B60L53/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动汽车V2G的多端口交直流配电网潮流控制方法,包括:监测多端口交直流配电网中变压器交流负荷侧的三相输入电压及电流,计算各个变压器的交流负荷;基于变压器的交流负荷及额定容量,计算变压器剩余可用容量阈值;基于变压器剩余可用容量阈值,更新电动汽车的充放电价格及充放电功率;计算AC/DC变流器直流侧电流参考值及DC/DC变流器电感电流的参考值;基于电流参考值,实现对变流器功率的控制;最终实现当多个交流配电网络与具有V2G功能的电动汽车通过直流网络并联时,合理分配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配电网的设备利用率及运行可靠性,同时实现简单,能够避免变压器过载。
-
公开(公告)号:CN11534760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890335.X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压器可用容量动态分配功率的变流器下垂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居民负荷侧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入电流,实时计算居民负荷;基于居民负荷和变压器额定容量,实时动态计算各配电变压器剩余可用容量阈值;基于变压器剩余可用容量阈值,实时更新变流器的下垂控制系数;基于下垂控制系数和直流电压偏差值,获取变流器功率参考值,进而获取变流器直流侧电流参考值;基于电流参考值控制变流器的输出功率,实现功率的动态分配。本发明通过计算变压器剩余可用容量阈值来避免变压器容量过载的发生;通过更新自适应下垂系数来维持直流电压的稳定,实现了功率在多个变流器之间合理分配,提高了配电网的设备利用率及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96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057041.3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H02M7/487 , H02M1/38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源钳位三电平零电压软开关变流器,变流器的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增加电路包括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并联连接有两个串联的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并联连接有两个串联的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之间连接滤波电路;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直流侧的正电平点,第四开关管的的发射极连接直流侧的负电平点,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的连接点连接直流侧的零电平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了主开关管上的开关损耗,性能优良,结构控制简单,所用器件少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45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80950.0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1R3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流器控制器板卡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所设计的检测系统及方法,可快速检测控制器板卡内部的各功能电路(包括控制芯片、采样电路、驱动电路、开入开出电路、通讯电路)是否工作正常,从而提升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对控制器板卡的检验效率。自动化检测系统中包含所设计的模拟量测试电路、开关量测试电路以及人机交互单元,测试电路实现方便且器件均为常用的元器件,通过人机交互单元可以设置测试项目和通过判据,同时将各功能单元的测试结果自动显示。整个检测系统及方法具有成本低、各功能自动检测、操作简单快捷、结果显示直观、测试覆盖率全且测试效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2802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818672.3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交流电源端口多直流母线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属于电动汽车充电站领域。本发明具有多个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每个交流电源接入一个工频变压器,每个变压器的副边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绕组,每个绕组接入一个变流器,每个变流器的直流侧生成一个直流母线电压,多个直流母线的电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多个变流器的直流母线电压相同时,多个直流母线可以并联也可以级联;当多个变流器的直流母线电压不同时多个直流母线只进行级联。本发明可以实现多个交流电源端口同时取能或端口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当某个交流电源或其对应变流器异常故障无法工作时,剩余的交流端口仍可以继续工作,提高了充电站配电灵活性和冗余度。
-
公开(公告)号:CN215850793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648520.5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交流电源端口多直流母线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属于电动汽车充电站领域。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交流电源输入端口,每个交流电源接入一个工频变压器,每个变压器的副边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绕组,每个绕组接入一个变流器,每个变流器的直流侧生成一个直流母线电压,多个直流母线的电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多个变流器的直流母线电压相同时,多个直流母线可以并联也可以级联;当多个变流器的直流母线电压不同时多个直流母线只进行级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个交流电源端口同时取能或端口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当某个交流电源或其对应变流器异常故障无法工作时,剩余的交流端口仍可以继续工作,提高了充电站配电灵活性和冗余度。
-
公开(公告)号:CN21621592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474268.7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办公居住园区用的交直流多端口配电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面向办公居住园区用的交直流多端口配电系统,通过交流电源、工频变压器、至少一组交直流变换电路、复数个第一直流母线、两个第二直流母线、变流器模块、直流负荷模块以及交流负荷模块,形成一种多电压等级输出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能量变换损耗高、系统成本高、可靠性低、能源就地消纳率低、用电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用电灵活性、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纳且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16144910U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21562864.4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1R3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流器控制板卡的检测系统。通过所设计的检测系统,可快速检测控制器板卡内部的各功能电路(包括控制芯片、采样电路、驱动电路、开入开出电路、通讯电路)是否工作正常,从而提升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对控制器板卡的检验效率。自动化检测系统中包含所设计的模拟量测试电路、开关量测试电路以及人机交互单元,测试电路实现方便且器件均为常用的元器件,通过人机交互单元可以设置测试项目和通过判据,同时将各功能单元的测试结果自动显示。整个检测系统及方法具有成本低、各功能自动检测、操作简单快捷、结果显示直观、测试覆盖率全且测试效率高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