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8091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210356395.X
申请日:2012-09-21
申请人: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分析的深基坑风险评估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的基坑工程三维数字模型,可以完整记录并形象显示基坑施工的所有信息,并可以自动生成施工日志和监测报表,便于施工人员或技术人员操作,省却了基坑工程复杂施工信息的记录工作。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传统的静态评估、单监测项动态评估以及多监测项相关性评估的风险评估方法,克服了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模糊评判的缺点,通过进行大量的数据融合,全面判断工程进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该方法还可以利用学习模式,增加或修正风险判断准则,从而不断完善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88091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56395.X
申请日:2012-09-21
申请人: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分析的深基坑风险评估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的基坑工程三维数字模型,可以完整记录并形象显示基坑施工的所有信息,并可以自动生成施工日志和监测报表,便于施工人员或技术人员操作,省却了基坑工程复杂施工信息的记录工作。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传统的静态评估、单监测项动态评估以及多监测项相关性评估的风险评估方法,克服了传统风险评估方法模糊评判的缺点,通过进行大量的数据融合,全面判断工程进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源,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该方法还可以利用学习模式,增加或修正风险判断准则,从而不断完善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4214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1220801.8
申请日:2019-12-03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基坑工程预警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引入大数据概念,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出风险源的风险控制指标,不局限于单个变形控制量;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分析单个底层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各等级对应的风险概率,以钢支撑轴力数据为例,规定实际轴力和设计轴力比值在70%区间以外为低风险、80%区间以外为中风险、90%区间以外为高风险;本发明提供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采集基坑信息和数据并及时更新系统的基坑数据,通过基坑风险信息的积累,实现动态调整监测项的控制指标,使得风险管理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45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31231.4
申请日:2021-08-13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8 , E02D19/18 , E02D17/04 , E02D33/0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测斜数据分析的围护墙弯矩确定和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采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测斜点深度及其对应位移值;利用自然三次样条平滑拟合的方法对墙体变形数据进行拟合处理;进而结合弹性体变形‑曲率‑弯矩理论对墙体的实际弯矩进行求解;最后将计算弯矩与墙体截面设计极限弯矩对比,得出弯矩安全余量,作为墙体断裂风险的预警指标。本发明提供的测斜曲线拟合和曲率求解方法,有效拟合监测数据并消除误差,准确地表示地下连续墙的弯曲程度。通过求解得到的曲率值计算围护墙实际最大弯矩,得到弯矩安全余量指标作为墙体断裂风险预警控制值,使得基坑风险管理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04214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20801.8
申请日:2019-12-03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基坑工程预警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引入大数据概念,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出风险源的风险控制指标,不局限于单个变形控制量;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分析单个底层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各等级对应的风险概率,以钢支撑轴力数据为例,规定实际轴力和设计轴力比值在70%区间以外为低风险、80%区间以外为中风险、90%区间以外为高风险;本发明提供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采集基坑信息和数据并及时更新系统的基坑数据,通过基坑风险信息的积累,实现动态调整监测项的控制指标,使得风险管理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4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18473.9
申请日:2023-10-30
申请人: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文体和水务工程管理中心 , 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 , 五洲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城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锋 , 杨威 , 高祥祥 , 周才文 , 郑岳雄 , 林希贤 , 章志成 , 藤松林 , 黄文恒 , 刘平 , 潘伟强 , 诸颖 , 颜枫 , 郭彦 , 李明广 , 王雄 , 顾沉颖 , 戴子枢 , 明艳丽 , 许清亮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围护入岩工况的平台预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基坑围护墙的实际测斜数据,记作数据组一;将基坑开挖的地质参数、工况参数和力学参数,输入弹性地基梁模型计算基坑开挖阶段围护墙测斜仿真数据,记作数据组二;通过围护墙测斜变形曲率计算整体围护墙的实际弯矩;通过围护墙的实际弯矩与截面极限弯矩计算围护墙弯矩安全余量,判断围护墙弯矩安全余量是否位于安全区间,若是,则基坑围护墙的变形处于正常状态,若否,则需发出警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围护墙弯矩分布和计算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围护墙最大弯矩发生位置和大小的技术问题,可结合风险管控平台对基坑工程围护墙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45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0931231.4
申请日:2021-08-13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Q50/08 , E02D19/18 , E02D17/04 , E02D33/0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测斜数据分析的围护墙弯矩确定和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采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测斜点深度及其对应位移值;利用自然三次样条平滑拟合的方法对墙体变形数据进行拟合处理;进而结合弹性体变形‑曲率‑弯矩理论对墙体的实际弯矩进行求解;最后将计算弯矩与墙体截面设计极限弯矩对比,得出弯矩安全余量,作为墙体断裂风险的预警指标。本发明提供的测斜曲线拟合和曲率求解方法,有效拟合监测数据并消除误差,准确地表示地下连续墙的弯曲程度。通过求解得到的曲率值计算围护墙实际最大弯矩,得到弯矩安全余量指标作为墙体断裂风险预警控制值,使得基坑风险管理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1469544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710173350.8
申请日:2007-12-27
申请人: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2D19/10
摘要: 一种通过自动信息化系统和变流量水量控制系统相结合来控制承压水降深的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本发明是施工详勘基础上,准确计算承压水降深,采用自动信息化系统采集承压水的降深和变流量抽水装置相结合,通过监测降深来调节出水量,最终达到承压水降深控制,既保证基坑安全,又最大限度减少抽承压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信息化、网络化施工,自动化预警,降低施工成本,加强施工管理,尤其适用于地下工程需要抽承压水而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0250567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295325.3
申请日:2011-09-29
申请人: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2D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地下水回灌控制沉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复数个回灌工作井;顶进预置管建立回灌管路;抽取降水井中的地下水,同时对已抽取的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回灌至含水层。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工程地下水回灌控制沉降的方法,实现了大流量的地下水回灌,保证地下水抽取和回灌相平衡,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控制沉降效果好、环保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445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910054660.7
申请日:2009-07-10
申请人: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地下原水回灌方法,结合地下工程降水的要求,在施工地设置降水井和回灌井;在施工地设置氧化池,净化池和回灌池;将地下水从降水井中抽取至氧化池中,利用加氧设备对氧化池中的水进行加氧氧化;将氧化池中经氧化的地下水抽取至净化池中,利用净化池中的净化材料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将经氧化以及净化的地下水抽取至回灌池中,然后将回灌池中的地下水以一定的流量抽至回灌井中对地下水进行回灌。通过以上所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工程施工中为了降水而使地下水位降低的缺点,并且解决了利用地下水回灌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物理堵塞,化学堵塞以及生物堵塞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