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9841669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01454.5

    申请日:2017-11-27

    IPC分类号: H01L29/40 H01L29/7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本体区,位于基板中,具有第一导电类型;飘移区,位于基板中,具有与第一导电类型相反的第二导电类型;源极区,位于本体区中,具有第二导电类型;漏极区,位于飘移区中,具有第二导电类型;隔离区,位于源极区与漏极区之间的飘移区中;栅极,位于本体区与飘移区之上;源极场板,电连接源极区;漏极场板,电连接漏极区;及第一栅极板,电连接栅极,其中第一栅极板对应设置于栅极的上方,且第一栅极板与栅极在俯视图中的形状大抵相同。本发明能够在不需增加额外金属绕线面积的情形下,降低栅极电阻,并使元件均匀导通,可缩短开关的关闭时间,减少切换耗损。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3717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438574.0

    申请日:2017-06-12

    IPC分类号: H01L23/485 H01L21/6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半导体结构包括一基底、一第一阱、一第一掺杂区、一第二阱、一第二掺杂区、一场氧化层、一第一导电层、一第一绝缘层以及一第二导电层。基底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第一阱形成在基底之中,并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第一掺杂区形成在第一阱之中,并具有第二导电型。第二阱形成在基底之中,并具有第一导电型。第二掺杂区形成在第二阱之中,并具有第一导电型。场氧化层设于基底上,并位于第一与第二掺杂区之间。第一导电层重叠场氧化层。第一绝缘层重叠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重叠第一绝缘层。

    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0751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710310685.3

    申请日:2017-05-05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其中半导体装置包含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基底,以及设置于半导体基底内的第一阱,其中第一阱具有与第一导电类型相反的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装置也包含设置于半导体基底内和第一阱下的埋置层,其中埋置层具有第一导电类型且接触第一阱。半导体装置更包含设置于半导体基底上的源极电极、漏极电极和栅极结构,其中栅极结构位于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之间。

    高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4681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610114910.1

    申请日:2016-03-0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半导体装置。此装置包括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的一半导体基底。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的一第一掺杂区,位于半导体基底内。一外延层形成于半导体基底上。具有第一导电型的一基体区,位于第一掺杂区上的外延层内。具有第二导电型及相同掺杂浓度的一第二掺杂区及一第三掺杂区,分别位于基体区两相对侧的外延层内而邻接基体区。一源极区及一漏极区分别位于基体区及第二掺杂区内。一栅极结构位于外延层上,且局部覆盖位于源极区及漏极区之间的场绝缘层。本发明亦提供上述高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可降低或消除基体效应,提升或维持该装置的性能,可使该装置具有稳定的峰值电场,并且不需额外的制造成本。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851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10320448.5

    申请日:2017-05-09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半导体装置包括一半导体基底、一第一阱、一第二阱、一第一掺杂区、一第二掺杂区、一第三掺杂区以及一第四掺杂区。半导体基底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第一阱形成于半导体基底中,并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第一阱具有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掺杂浓度高于第二区域的掺杂浓度。第二阱具有第一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一区域之中。第一掺杂区具有第二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一区域之中。第二导电型不同于第一导电型。第二掺杂区具有第一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二阱之中。第三掺杂区具有第一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二区域之中。第四掺杂区具有第二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一区域之中。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7127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810567981.6

    申请日:2018-06-05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装置包括一基底、阱、一第一掺杂区、一第二掺杂区、一漏极区、一源极区以及一栅极区。基底具有一第一导电型。阱设置于基底之中,并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第一掺杂区设置于阱之中,并具有第一导电型。第二掺杂区设置于阱之中,并具有第一导电型。第一掺杂区与第二掺杂区在空间上彼此分隔。漏极区设置于阱之中,并具有第二导电型。源极区设置于阱之中,并具有第二导电型。栅极区设置于阱之中,并位于源极区与漏极区之间。栅极区具有第一导电型并重叠第一掺杂区。采用本发明方案可以有效提升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的空乏能力及驱动电流,并降低JFET的通道截止电压。

    半导体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3483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810658647.1

    申请日:2018-06-25

    IPC分类号: H01L23/528 H01L27/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一基底、一第一井区、一场氧化层、一第一导线以及一第二导线。基底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第一井区形成在基底中,并具有一第二导电型。场氧化层设于第一井区上。第一导线形成在场氧化层上,并直接接触场氧化层。第二导线形成在场氧化层上,并直接接触场氧化层。第一及第二导线在空间上彼此分隔。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7127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10567981.6

    申请日:2018-06-05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装置包括一基底、阱、一第一掺杂区、一第二掺杂区、一漏极区、一源极区以及一栅极区。基底具有一第一导电型。阱设置于基底之中,并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第一掺杂区设置于阱之中,并具有第一导电型。第二掺杂区设置于阱之中,并具有第一导电型。第一掺杂区与第二掺杂区在空间上彼此分隔。漏极区设置于阱之中,并具有第二导电型。源极区设置于阱之中,并具有第二导电型。栅极区设置于阱之中,并位于源极区与漏极区之间。栅极区具有第一导电型并重叠第一掺杂区。采用本发明方案可以有效提升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的空乏能力及驱动电流,并降低JFET的通道截止电压。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78513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710320448.5

    申请日:2017-05-09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半导体装置包括一半导体基底、一第一阱、一第二阱、一第一掺杂区、一第二掺杂区、一第三掺杂区以及一第四掺杂区。半导体基底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第一阱形成于半导体基底中,并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第一阱具有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掺杂浓度高于第二区域的掺杂浓度。第二阱具有第一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一区域之中。第一掺杂区具有第二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一区域之中。第二导电型不同于第一导电型。第二掺杂区具有第一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二阱之中。第三掺杂区具有第一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二区域之中。第四掺杂区具有第二导电型,并形成于第一区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