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AC的多模块电压源型逆变器

    公开(公告)号:CN10620878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39977.4

    申请日:2016-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387 H02M1/15 H02M200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AC的多模块电压源型逆变器,包括一个LC滤波器和由至少四个AAC桥臂构成的全桥结构,AAC上桥臂中的H桥基频桥臂引出端子与电源正极输出端相连接,AAC下桥臂中的H桥基频桥臂引出端子与电源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每个AAC桥臂包括一个H桥单元、一个桥臂电抗器和一个桥臂导通开关,H桥单元由并行连接的一个基频桥臂和一个高频桥臂构成,基频桥臂由两个带有反并联二极管的全控开关串联而成,一个全控开关的发射极接入另一个开关的集电极;H桥单元上并联有稳压电容。本发明的逆变器体积小,能够实现低压直流到高压交流的变换,采用载波移相控制提高了系统频率,各功率开关器件承受直流侧电压较低,且易扩大容量。

    一种新型无变压器式电能质量综合调节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9745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610816091.5

    申请日:2016-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无变压器式电能质量综合调节器控制方法,包括相互独立的串联侧控制策略和并联侧控制策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测量负荷交流电压,测量输电线路损耗后电压,得到串联电压源型逆变器补偿电压;以追踪串联电压源型逆变器补偿电压为目标,给定一个电压参考值,得出调制比,来实现低电压提升或过电压降落等功能;测量交流配电网非线性三相不对称负荷电流,测量并联侧电压源型逆变器并网端口处三相电压,测量变压器出口端电压及各自相角,求出并联电压源型逆变器并网电流参考值;通过脉宽调制控制得到每相相应的补偿电流,来实现电网侧三相电流平衡的功能。

    一种新型电压平衡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41142U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621035960.2

    申请日:2016-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压平衡器,包括P‑cell的桥臂、N‑cell桥臂、电感L1、电感L2、分裂直流母线电容器C1和分裂直流母线电容器C2,P‑cell的桥臂和N‑cell桥臂反向耦合,P‑cell桥臂由MOSFET开关S1和高开关频率二极管D1构成,N‑cell桥臂由MOSFET开关S2和高开关频率二极管D2构成。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因功率开关串联不同相而引发的电流击穿问题;因通过电力开关二极管的电流是单向的,可以提高可靠性,使得电源开关的反向恢复损耗大大降低;利用MOSFET开关和高开关频率二极管的结合,可以大大降低电压平衡器的重量和体积。

    基于空间坐标系映射的移动混合配电变压器选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3512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899404.2

    申请日:2024-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间坐标系映射的移动混合配电变压器选址方法,涉及变压器选址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有变压台区进行编号,并建立变压台区内移动混合配电变压器的损耗空间坐标系与转移成本空间坐标系;S2、计算移动混合配电变压器转移过程中的系统损耗与路程费用;S3、基于系统损耗、路程费用及指标体系,构建移动混合配电变压器选址模型;S4、利用遗传算法寻找移动混合配电变压器选址模型的最优解,得到移动混合配电变压器的时空‑路径部署策略。本发明提高了移动混合配电变压器部署的经济性和效率,还提升了电网对农业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支持电力系统在面对不断增长和变化的电力需求时,持续保持高效与可靠性。

    一种考虑Tesla valve储热装置的日前-日内两阶段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6138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448575.3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Tesla valve储热装置的日前‑日内两阶段调度方法。本发明为热电联产机组配置了储热装置,进一步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经济与低碳性。采用装配储热装置热电联产机组调节后,有效解耦了电‑热耦合约束,提升机组调节灵活性,加强系统调峰能力,缓解弃风现象。并通过日前‑日内两阶段低碳调度方法,降低系统的碳排放的同时提高经济性。储热装置在蓄放热能力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提升,扩大了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运行区间,提高了热电联产机组电出力调节范围,提升系统的调峰能力,即配置储热装置热电联产机组参与到日前‑日内两阶段低碳调度方式能够有效增加新能源消纳量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