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伸缩杆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97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24158.6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伸缩杆装置,包括伸缩杆、夹爪、滚珠丝杠和控制箱,可用于需要伸缩杆高空升降的场合。伸缩杆具有至少三节,节与节之间通过摩擦阻尼限位连接,实现自动展开和收缩。伸缩杆除根部以外的杆件采用具有韧性和强度的绝缘材料制成。装置还包括两个夹爪,夹爪与伸缩杆接触部分采用高摩擦系数材料,防止夹爪打滑。滚珠丝杠通过安装板与夹爪固定,并通过控制箱内的控制电路实现动力供给和控制。装置具有两个工作状态,一是交替工作状态,二是上下锁死工作状态,确保至少一个夹爪夹持杆节,防止重力坠落,同时实现完全展开。本发明具有操作便利、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拓展用于舞台设备、电力等领域。

    一种具有旋转激励的平移振荡装置的动态周期性轨迹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11265B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610004396.6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旋转激励的平移振荡装置的动态周期性轨迹控制方法。获得该装置中小车和小球的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构造可达到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的Lyapunov函数;构造基于Lyapunov函数的控制转矩实时作用于该装置。可实现装置中小车位移快速达到预设的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小球转角逐渐稳定在预设的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上。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仅通过少许装置物理参数和控制参数可将所述装置自由度带入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具有控制方法简单高效的特点。解决了具有旋转激励的平移振荡装置现阶段控制应用领域较单一、研究领域过于狭窄的问题。

    一种移动操作机械臂的线性化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0689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80082.2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操作机械臂的线性化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建立移动操作机械臂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模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移动操作机械臂系统状态数据集;将所述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模型离散化,并基于Koopman算子理论,构建高维线性模型;利用系统状态数据集辨识出高维线性模型的相关参数,完成移动操作机械臂线性化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此种技术方案使用Koopman算子的线性化方法,在考虑移动操作机械臂动态模型非线性特征的同时降低了模型的复杂程度,可以实现对移动操作机械臂的高效快速仿真计算与控制。

    一种具有旋转激励的平移振荡装置的动态周期性轨迹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1126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04396.6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3/0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旋转激励的平移振荡装置的动态周期性轨迹控制方法。获得该装置中小车和小球的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构造可达到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的Lyapunov函数;构造基于Lyapunov函数的控制转矩实时作用于该装置。可实现装置中小车位移快速达到预设的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小球转角逐渐稳定在预设的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上。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仅通过少许装置物理参数和控制参数可将所述装置自由度带入动态周期性目标轨迹,具有控制方法简单高效的特点。解决了具有旋转激励的平移振荡装置现阶段控制应用领域较单一、研究领域过于狭窄的问题。

    一种机械手指节、机械手、设备及其指节的切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0256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81132.7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手指节及其切换方法,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领域,包括指尖,机械指节,四连杆机构,机械手掌:其中机械指节包括滑块套筒,推拉式电磁铁,转接板,指节支臂,绳索,弹簧,转盘,减速电机。指尖通过弹簧与指节支臂固定连接,并通过四条绳索与转盘相连。机械指节安装于四连杆机构顶部,三个装有机械指节的四杆机构安装于机械手掌上形成对抓机构。本发明针对不同任务需求,通过机械指节变形,可以实现刚性抓取状态和柔性抓取状态的灵活切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