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飞行器在轨及发射阶段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723287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10003996.1

    申请日:2014-01-03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B64G1/22 F16F15/04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航天飞行器在轨及发射阶段减振装置,该装置包括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和飞行器发射阶段粘弹性挤压减振部分;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和飞行器发射阶段粘弹性挤压减振部分分别和内筒(7)固定连接;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包括设在内筒(7)外表面且与内筒(7)固定连接成一体的粘弹性层(2)、设在粘弹性层(2)外侧且与该粘弹性层(2)固定粘接的上外筒(3);飞行器在轨运行阶段粘弹性剪切减振部分包括下连接板(6),设在下连接板(6)上且与内筒(7)外表面固定连接的粘弹性垫(5)。本发明能够应用一个装置同时抑制飞行器在发射阶段和在轨运行阶段的振动。

    一种月震仪温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16257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86917.X

    申请日:2020-10-12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5D23/24 G05D23/19 G05B11/4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月震仪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全新系统架构设计,应用分别设于月震仪内部、着陆舱外部的第一温度采集模块(3‑1)、第二温度采集模块(3‑2),实现不同环境位置温度的实时采集,并具体所设计的各电路上传至控制模块(4),并在PID温度控制算法(6)应用下,针对加热模块(5)进行控制,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月震仪温度的控制,能够使得月震仪工作在‑100~65℃,从而保护月震仪,极大地方便月震仪在月球进行正常的数据采集工作,提高月震仪的工作效率,为未来分析月震波的传播方式以探测月球内部结构,进而回答月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月震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种可恢复抗冲击混合隔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0308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910207950.4

    申请日:2019-03-19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16F9/02 F16F9/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恢复抗冲击混合隔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装置包括外钢筒、活塞钢板、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形状可恢复的第一柱形吸能结构以及第二柱形吸能结构。当遭遇较小的振动或冲击时,活塞钢板压缩形状可恢复的第一柱形吸能结构,后者通过压缩变形来耗散能量;当遭遇较大的冲击时,活塞钢板压缩第二柱形吸能结构,后者通过塑性变形耗散大量能量。此外,通过空气压缩腔产生空气弹簧的作用,具有协同隔减振能力。本发明可恢复、抗冲击混合隔减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多重防护等优点。

    一种无泄漏的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353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05684.6

    申请日:2019-05-16

    申请人: 东南大学

    摘要: 一种无泄漏的多方向减振粘滞流体阻尼器及其工作方法,阻尼器包括法兰、活塞杆、活塞、缸体、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高耗散粘弹性材料环、限位环、第一缸盖、副缸体、第二缸盖、活塞杆缸盖、阻尼流体等。通过活塞杆轴向运动,挤压缸体内活塞两侧的阻尼流体产生阻尼作用,并通过高耗散粘弹性材料环对活塞杆的作用将阻尼导向多方向。该阻尼器采用波纹管将活塞杆活动空间内的阻尼流体完全密封,消除了滑动密封环节,从而避免了阻尼器的泄漏风险。

    一种月震仪温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1625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11086917.X

    申请日:2020-10-12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5D23/24 G05D23/19 G05B11/4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月震仪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全新系统架构设计,应用分别设于月震仪内部、着陆舱外部的第一温度采集模块(3‑1)、第二温度采集模块(3‑2),实现不同环境位置温度的实时采集,并具体所设计的各电路上传至控制模块(4),并在PID温度控制算法(6)应用下,针对加热模块(5)进行控制,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月震仪温度的控制,能够使得月震仪工作在‑100~65℃,从而保护月震仪,极大地方便月震仪在月球进行正常的数据采集工作,提高月震仪的工作效率,为未来分析月震波的传播方式以探测月球内部结构,进而回答月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月震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及缓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860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910405671.9

    申请日:2019-05-16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B64G1/6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及缓冲方法。机构包括外筒、筒盖、足垫、推杆、磁性内导管和外导管。所述外筒内设有活塞,将外筒划分为上液腔和下液腔;所述活塞上端与弹簧下端连接,活塞下端与推杆上端连接,活塞上设有两通孔,通孔内设有磁性内导管及止回阀;所述推杆下端与足垫相连;所述外导管连接上液腔与下液腔,中部设有止回阀。本发明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无需外界能源,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具有多方向减振功能的月球行走机构球形机械足及其减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4730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404716.8

    申请日:2021-04-15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B64G1/16 F16F15/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方向减振功能的月球行走机构球形机械足及其减振方法,球形机械足包括与上方机械腿连接的上连接部、与球形机械足本体连接的下连接部、球形机械足本体,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之间设置有一个中心主耗能粘弹性阻尼结构和多个斜向耗能粘弹性阻尼结构,多个斜向耗能粘弹性阻尼结构以中心主耗能结为中心旋转对称布置。通过斜向耗能粘弹性阻尼结构和中心主耗能粘弹性阻尼结构,减少球形机械足本体传递的多方向有害振动,并为球形机械足本体提供竖向承载力。

    一种月震仪自动锁紧和缓冲减振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091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083716.4

    申请日:2020-10-12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16F15/02 G01H1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月震仪自动锁紧和缓冲减振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装置包括:嵌固在月震仪固定部件的第一伸缩单元、传力支架、弹性压缩件、固定在传力托板表面的缓冲减振带、嵌固在月震仪外壳的第二伸缩单元、连接在第二伸缩单元伸缩轴的缓冲减振块及其它传力连接组件。本发明装置可以实现月震仪中运动部件、固定部件之间的自动锁紧和解锁,以及两部件之间缓冲减振,保证了月震仪在发射、飞行、着陆、工作阶段中运动部件、固定部件之间的高灵敏簧片等不因较大变形和较大冲击而损坏。

    一种可恢复抗冲击混合隔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3030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07950.4

    申请日:2019-03-19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16F9/02 F16F9/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恢复抗冲击混合隔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装置包括外钢筒、活塞钢板、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形状可恢复的第一柱形吸能结构以及第二柱形吸能结构。当遭遇较小的振动或冲击时,活塞钢板压缩形状可恢复的第一柱形吸能结构,后者通过压缩变形来耗散能量;当遭遇较大的冲击时,活塞钢板压缩第二柱形吸能结构,后者通过塑性变形耗散大量能量。此外,通过空气压缩腔产生空气弹簧的作用,具有协同隔减振能力。本发明可恢复、抗冲击混合隔减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多重防护等优点。

    一种考虑表面能作用的月壤颗粒接触力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3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34553.X

    申请日:2024-01-31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0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表面能作用的月壤颗粒接触力测定方法,属于岩土力学模拟领域。考虑了月面环境对于月壤颗粒间表面能作用的影响,可用于研究环境对于月壤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其步骤为建立月壤颗粒间微观接触距离D的范德华力分段区域;通过颗粒接触法向力、颗粒接触切向力、颗粒接触弯矩力、颗粒接触扭矩力建立月壤颗粒接触力学模型,其中范德华力属于接触法向力的一部分;基于PFC离散元仿真软件,依据步骤二中建立的月壤颗粒接触力学模型,通过仿真颗粒间的重叠量δ与月壤颗粒间的微观接触距离D之间的线性关系求解得到颗粒微观接触距离D,进而求解得到仿真颗粒间的范德华力,实现对月面环境下月壤颗粒间相互作用的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