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86404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24811.7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最优转子动能的风电场有功优化分配方法,考虑风机间尾流效应的影响,分析各排风机功率输出特性的差异性,在风电场接收到弃风指令时,通过优化分配风电场内各风机间的有功功率,将部分风能存储在风机转子中,以实现风机转子动能的最大化。另外,在风机转速控制不能满足风电场弃风需求时,最优桨距角控制动作,在实现风电场有功控制目标时,最小化桨距角的调节量。能够实现弃风层面下风电场内有功功率的合理分配,减小弃风情况下风电场的风能损失。本发明能够实现弃风层面下风电场内有功功率的合理分配,减小弃风情况下风电场的风能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178640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0524811.7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最优转子动能的风电场有功优化分配方法,考虑风机间尾流效应的影响,分析各排风机功率输出特性的差异性,在风电场接收到弃风指令时,通过优化分配风电场内各风机间的有功功率,将部分风能存储在风机转子中,以实现风机转子动能的最大化。另外,在风机转速控制不能满足风电场弃风需求时,最优桨距角控制动作,在实现风电场有功控制目标时,最小化桨距角的调节量。能够实现弃风层面下风电场内有功功率的合理分配,减小弃风情况下风电场的风能损失。本发明能够实现弃风层面下风电场内有功功率的合理分配,减小弃风情况下风电场的风能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003458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0357849.7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计及无功充裕性的光伏电站自适应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包括无功变下垂控制、有功缩减控制和有功恢复控制,无功变下垂控制包括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法的有功功率控制和采用下垂控制法的无功功率控制,根据光伏电站的无功容量,设置无功下垂系数,提供无功功率支撑;所述有功缩减控制采用有功削减动态排序法,优先削减优先级高的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释放出更多的无功容量,实现系统的无功功率支撑;所述有功恢复控制采用有功恢复动态排序法,优先恢复优先级高的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实现各光伏电站无功功率的协调分配,并且在无功充裕性不足时,可以在取得同样调压效果的同时,最大化地减少有功功率缩减,提高光伏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1702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25103.7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配置和运行控制方法。该方法包含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配置阶段与运行控制阶段;在配置阶段,根据历史数据,提取风电典型日出力数据,在多场景下,以线路阻塞率最小为目标,确定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配置地点与容量;在运行控制阶段,根据配置阶段提取的典型场景,结合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配置结果,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实现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运行控制,给出各个场景下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控制策略。本发明与已有的灵活交流输电设备的潮流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可以发挥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灵活的特点,有效缓解海上风电接入系统造成的输电线路阻塞问题,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82542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1139601.X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变器调相运行能力的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包括:S1:分析光伏无功输出与有功之间的关系,将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模式;S2:实时监测交直流互联系统的运行状态与直流系统的无功特性,判断直流系统是否发生换相失败故障:若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故障,则进入步骤S3,否则,返回步骤S2;S3:切换光伏逆变器的工作模式,使其工作在STATCOM模式下,抑制直流系统进一步的连续换相失败的发生。本发明能够利用系统中存在的大量光伏逆变器的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对直流连续换相失败进行抑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该抑制方法无需增加额外设备,配置成本低;由于系统中存在大量光伏逆变器,能够提供的容量大。
-
公开(公告)号:CN11011091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59851.8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功率爬坡事件下的风储联合优化运行方法,以实现对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控制。包含两个阶段,爬坡事件辨识阶段和风储联合优化运行阶段。在爬坡事件辨识阶段,通过风电的预测功率计算每一时间段内风电的爬坡率,根据系统所能承受的爬坡阈值辨识该时段下的风电功率爬坡事件;在风储联合优化运行阶段,综合考虑弃风与储能的运行状态,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度,从而消除系统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发生,并且在控制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同时,减少风电的弃风量。本发明能够抑制系统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与运行经济性,并且还能平抑风电并网的功率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048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58521.7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风环境下的海上风电有序退出方法,以实现台风来临前海上风电的有序退出。包含风电功率预测阶段和风电有序退出阶段。在风电功率预测阶段,根据气象台的台风预测路径,分析台风对海上风电集群出力的影响,筛选出会受台风影响达到切出风速而退出运行的海上风电集群。在风电有序退出阶段,基于对会受台风影响而切出的海上风机范围的预测,综合考虑弃风、发电机的调节能力以及需求侧响应的能力,以弃风少和运行经济性为目标,以系统安全稳定为约束条件,制定海上风电机组在台风来临前的有序退出策略。与已有的风电功率爬坡控制策略相比,本发明可以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63132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554329.0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16
Abstract: 一种电网多无功电压装置无功分配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服务器、AVC控制器、远动机、以太网和无功调节设备。AVC控制器用来采集无功调节设备和系统信息并且实现自动电压控制功能;服务器用来产生系统的无功调节指令;远动机用来将AVC控制器采集到的信息上送给服务器并且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无功调节指令;无功调节设备主要包括各光伏逆变器和SVG,用来调节系统的无功功率;以太网用来远动机、AVC控制器和无功调节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本发明能够控制光伏并网点电压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并网,对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41702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910725103.7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配置和运行控制方法。该方法包含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配置阶段与运行控制阶段;在配置阶段,根据历史数据,提取风电典型日出力数据,在多场景下,以线路阻塞率最小为目标,确定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配置地点与容量;在运行控制阶段,根据配置阶段提取的典型场景,结合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配置结果,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实现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运行控制,给出各个场景下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的控制策略。本发明与已有的灵活交流输电设备的潮流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可以发挥分布式静态串联补偿器灵活的特点,有效缓解海上风电接入系统造成的输电线路阻塞问题,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82542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1
申请号:CN201911139601.X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变器调相运行能力的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包括:S1:分析光伏无功输出与有功之间的关系,将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模式;S2:实时监测交直流互联系统的运行状态与直流系统的无功特性,判断直流系统是否发生换相失败故障:若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故障,则进入步骤S3,否则,返回步骤S2;S3:切换光伏逆变器的工作模式,使其工作在STATCOM模式下,抑制直流系统进一步的连续换相失败的发生。本发明能够利用系统中存在的大量光伏逆变器的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对直流连续换相失败进行抑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该抑制方法无需增加额外设备,配置成本低;由于系统中存在大量光伏逆变器,能够提供的容量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