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资源化处理的泥浆池

    公开(公告)号:CN220812166U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21122129.0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浆资源化处理的泥浆池,包括用于接收施工废弃料的第一泥浆处理池与进行资源化处理的第二泥浆处理池,第一泥浆处理池与第二泥浆处理池之间设置一层或多层的过滤网,第一泥浆处理池中设置若干个搅动器,第二泥浆处理池与清水泵、土料注入管道、泥浆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泥浆资源化处理的泥浆池,设置第一泥浆处理池与第二泥浆处理池,令泥浆与渣土集中置于第一泥浆处理池中,通过过滤网连通第二泥浆处理池,从而筛除颗粒大的物质,第二泥浆处理池连接清水泵、土料注入管道,对第二泥浆处理池中的内容物进行成分配比的调和,使得泥浆与渣土这些施工废弃料能够一同得以资源化处理,以便进行下一步辅助剂的搅拌混合工序。

    一种预制装配式轨顶风道构件的疲劳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430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86955.3

    申请日:2022-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轨顶风道构件的疲劳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所述预制装配式轨顶风道构件上设有预埋槽,预埋槽中设有用于构件固定的T型螺栓,所述疲劳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载荷试验块、静载荷试验杆、动载荷试验杆以及用于风道构件固定在下压固定结构;预制装配式轨顶风道构件设在试验台上通过下压固定结构固定,载荷试验块对应预埋槽及T型螺栓设在预制装配式轨顶风道构件上,载荷试验块上设有斜面,静载荷试验杆对应载荷试验块中心设置,动载荷试验杆对应载荷试验块的斜面设置。可对预制装配式轨顶风道构件进行静载荷和动载荷疲劳试验,模拟列车在长时间高速正负风压下产生的疲劳破坏效果,可有效验证轨顶风道连接可靠性。

    一种填充加固堵水聚氨酯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1135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47039.X

    申请日:2019-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充加固堵水聚氨酯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体积1:1的组分A和组分B混合后得到;所述组分A包括按质量份数的以下组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37~49份、合成植物酯Ⅰ5~17份;所述组分B包括按质量份数的以下组分:聚醚二醇10~30份、聚醚三醇5~15份、聚醚四醇4~15份、合成植物酯Ⅱ2~10份、硅油0.5~1.5份、复合催化剂0.2~1份。本发明的无溶剂双组分发泡聚氨酯注浆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凝固时间短、发泡率高、粘接性能好、施工简便及安全环保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地铁、煤矿、地质钻探等工程的坑洞填补、加固及堵水。

    一种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中间传力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220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69899.1

    申请日:2024-10-21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中间传力结构包括第一传力件或/和第二传力件,第一传力件设置在侧墙上,靠近侧墙已施工的一侧,第二传力件设置在侧墙上,靠近侧墙未施工的一侧,第一传力件和第二传力件适用于窄肥槽,方便在窄肥槽内进行施工,能够在窄肥槽中起到传递土体压力的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用于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中间传力结构的施工,本发明所提供的窄肥槽装配式地铁车站中间传力结构及施工方法适用于窄肥槽,适用于取消轮廓外侧凸台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施工,降低了基坑土石方开挖量和围护结构体量的,减少了占据城市紧张的地表面积,减少了管线的迁改和既有建筑物的动迁工作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

    一种预制装配式车站轨顶风道固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7925958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21969710.1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车站轨顶风道固定结构,包括车站中板和轨顶风道构件,所述车站中板上对应轨顶风道构件的顶部设有通孔,还包括吊杆、固定螺母以及垫片,所述轨顶风道构件的顶部设有哈芬槽,所述吊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卡在哈芬槽内的卡耳,吊杆的上端穿过车站中板的通孔与固定螺母配合,所述垫片设在固定螺母和车站中板之间。该预制装配式车站轨顶风道固定结构设计合理,轨顶风道构件通过吊杆和哈芬槽配合固定,降低施工难度,提高了构件锚固安全,固定效果作用明显,不易松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