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浮力沉管及其预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236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011287920.8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浮力沉管及其预制方法,沉管包含本体,所述本体的设计干舷值小于0。无需将管节设计为对应水域中能够自浮,因此,无需为保证浮运时最小干舷值而增加沉管的截面高度,避免了设计环节中考虑干舷值与运营期抗浮的设计矛盾,无需设置干坞检测干舷值,特别适用于场地受限的工程项目。本申请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自浮沉管的设计理念,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高度,节省主体结构、基槽回填等工程量,无需设置干舷调整层,有效节省预制成本及施工成本,有利于降低设计难度及预制难度,避免了浮运环节在水中调节干舷值的繁琐操作,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负浮力沉管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2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285592.8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浮力沉管的设计方法,本方法无需考虑干舷调整层的设计,也无需考虑干舷值与运营期抗浮的设计矛盾,通过满足结构布置要求确定的压载混凝土的设计厚度,进而反算是否超出设定的第一抗浮系数的要求,以获得大于对应预设要求的负浮力,之后按照等于第一抗浮系数时计算出的厚度来分配第一压载混凝土的设计厚度和第二压载混凝土的设计厚度,有效保证沉管自身能够达到现有规范规定的沉放、对接阶段的负浮力要求,又能达到现有规范规定的对接完成置换压载水箱后的负浮力要求,同时,降低运输船的承载力要求,还能降低沉管安装过程所需的吊力,减小安装风险,降低运输、安装的成本。

    一种三明治沉管接头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20321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10766522.6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明治沉管接头的生产方法,其中沉管接头包括由底板、顶板,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侧墙构成的环形状钢结构壳体,壳体内设有若干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所有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将壳体分隔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隔舱单元;每个隔舱单元内还设有若干个加劲板,每个隔舱单元内填充有混凝土。该三明治沉管接头,其采用的钢结构壳体中的加劲板能够在纵向和横向刚性连接隔舱单元,当每个隔舱单元再浇筑时,以保证壳体本体与填充混凝土共同变形,防止底板、顶板和侧墙与混凝土的界面发生滑移,从而保证了该沉管接头的刚度和强度,以适应于海底沉管的要求,一次性成型,可以不用后续维护,可以满足120年耐久性使用要求,稳定性好。

    一种三明治沉管接头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20321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66522.6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明治沉管接头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沉管接头包括由底板、顶板,以及连接在二者之间的侧墙构成的环形状钢结构壳体,壳体内设有若干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所有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将壳体分隔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隔舱单元;每个隔舱单元内还设有若干个加劲板,每个隔舱单元内填充有混凝土。该三明治沉管接头,其采用的钢结构壳体中的加劲板能够在纵向和横向刚性连接隔舱单元,当每个隔舱单元再浇筑时,以保证壳体本体与填充混凝土共同变形,防止底板、顶板和侧墙与混凝土的界面发生滑移,从而保证了该沉管接头的刚度和强度,以适应于海底沉管的要求,一次性成型,可以不用后续维护,可以满足120年耐久性使用要求,稳定性好。

    一种负浮力沉管及其预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236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287920.8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浮力沉管及其预制方法,沉管包含本体,所述本体的设计干舷值小于0。无需将管节设计为对应水域中能够自浮,因此,无需为保证浮运时最小干舷值而增加沉管的截面高度,避免了设计环节中考虑干舷值与运营期抗浮的设计矛盾,无需设置干坞检测干舷值,特别适用于场地受限的工程项目。本申请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自浮沉管的设计理念,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高度,节省主体结构、基槽回填等工程量,无需设置干舷调整层,有效节省预制成本及施工成本,有利于降低设计难度及预制难度,避免了浮运环节在水中调节干舷值的繁琐操作,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负浮力沉管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574130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22664915.6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浮力沉管,包含本体,所述本体的设计干舷值小于0。无需将管节设计为对应水域中能够自浮,因此,无需为保证浮运时最小干舷值而增加沉管的截面高度,避免了设计环节中考虑干舷值与运营期抗浮的设计矛盾,无需设置干坞检测干舷值,特别适用于场地受限的工程项目。本申请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自浮沉管的设计理念,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高度,节省主体结构、基槽回填等工程量,无需设置干舷调整层,有效节省预制成本及施工成本,有利于降低设计难度及预制难度,避免了浮运环节在水中调节干舷值的繁琐操作,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用于最终接头的预应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092141U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21106339.5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最终接头的预应力系统,最终接头包括接头一和接头二,接头一与接头二的结合面上设有一圈封闭环状止水带,沿接头一上下内壁均匀设置若干个连接部件,接头二上下内壁对应处设置相同数量的连接部件,接头一上的每个连接部件与接头二上对应的连接部件构成一个连接件组,每个连接件组之间连接至少一个预应力钢束。运用该预应力系统,通过预应力钢束实现对止水带提供持续压缩,保证最终接头安装过程中及安装后止水带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防止水进入最终接头内部,同时止水带受力均匀,防止最终接头沉放时外部海水压力持续增大时冲击造成止水带结构破坏,该预应力系统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效果良好。

    外盖板支撑系统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92139U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21105970.3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盖板支撑系统,封闭环状顶推小梁与封闭环状外盖板之间的空隙中设有若干个支座,所有支座沿顶推小梁的周向连接于顶推小梁外壁,在顶推小梁顶推第一止水带止水后所有支座位于外盖板悬空端下部。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外盖板支撑系统,在空隙中设置的支座随顶推小梁移动,支座能够减小顶推小梁移动过程中的晃动强度,同时支座移动后能够用于支撑外盖板,将单点支撑的悬臂结构的外盖板转变为两点支撑的简支梁结构,保护外盖板在接合腔排水后不被外部水压对单点悬臂支撑的压弯导致外盖板结构的破坏,该外盖板支撑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撑效果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