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63829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37691.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浆砌片石挡墙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浆砌片石挡墙注浆加固修复方法,通过先对挡墙内部结构进行检测,确定挡墙受损严重程度和高风险失稳区域分布情况,进而制定注浆孔位置布设方案;采用在挡墙外侧施工框架梁,能够对先挡墙进行加固,并根据注浆孔位置布设方案在框架梁上预留倾斜小导管和倾斜钢花管的注浆孔位,避免后期需要在框架梁上进行钻孔;通过框架梁设置为小导管钻孔注浆提供稳定条件,再通过小导管注浆为倾斜钢花管钻孔注浆提供稳定条件,通过倾斜钢花管注浆为倾斜钢花管锚固框架梁形成稳定的加固体系,不仅克服了修复过程容易失稳的问题,而且能够大大提升后期的加固的稳定性,提高挡墙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01743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77654.0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 G01S13/91 , G01S13/931 , G01S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感知雷达的布设方法,首先,采集待布设路段的道路环境信息,并据此建立三维道路环境模型;其次,设定雷达初始间距,按雷达初始间距对待布设路段进行雷达均布,确定雷达的初始纵向位置;最后,确定雷达布设参数为雷达纵向位置、雷达安装高度、雷达横向位置、雷达最小俯仰角度,按照布设优化原则对每个雷达进行参数优化,得到优化后的雷达布设个数及每个雷达布设参数,进而完成整个待布设路段的雷达布设。本发明通过对组网雷达的布设安装参数进行有效评估,实现了对整个路段的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基础上,大大节省检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405253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56003.7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21/06 , A61B5/024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员疲劳状态的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主要用来解决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的问题。采用能够消除不同驾驶员差异性的心跳间隔变化率为指标,采集驾驶员心跳间隔变化率与详细驾驶行为,之后利用ROC曲线确定清醒与疲劳的最佳临界点,最后以该最佳临界点为判断指标,当实时采集数据与临界点的差值的加权求和大于或者等于零时,判定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该方法以实际采集的心跳数据为基础,分析间隔、判定指标、疲劳与清醒的临界点确定方法以及最终的疲劳判定方法这四方面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行监测,疲劳识别的准确率有所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38346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206732.1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的高速公路危险预警及速度控制系统,包括车联网系统CPU、储存器、射频识别标签模块、车载T‑box、反馈模块、通信模块、最优速度控制模块和雷达车距传感器。本发明是基于车联网技术为平台,充分利用智能网络对道路车辆的集合,并通过运算和传输达到对危险驾驶行为和前方未知路段危险的预警,并且将根据前方未知路段危险程度将车速控制在安全范围;能够从前方车流数据提前计算和向后方车流传播预警过程中起到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本系统充分结合车联网系统,结构模式简单,可操作性强,辨识度和准确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73132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481467.4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多雷达跨区域组网多目标跟踪方法,包括沿待检测路段布设N个雷达,使N个雷达的检测区域覆盖整个待检测路段,每个雷达与管控中心通过局域网实现信息传输;每个雷达具有自身的IP地址;然后分别建立雷达坐标系和全局坐标系;最后,每个雷达实时检测待检测路段上的目标车辆信息,管控中心并行接收多个雷达的传输数据,对该次所有雷达的传输数据依次进行坐标转换和数据关联,生成该次跟踪信息,如此往复即可实现待检测路段上每个目标车辆的全路段跟踪。本发明将高速公路雷达的检测范围无限延长,实现车辆在整个组网范围内的全路段跟踪检测,用于全路段的交通事件检测和交通行为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5638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37691.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浆砌片石挡墙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浆砌片石挡墙注浆加固修复方法,通过先对挡墙内部结构进行检测,确定挡墙受损严重程度和高风险失稳区域分布情况,进而制定注浆孔位置布设方案;采用在挡墙外侧施工框架梁,能够对先挡墙进行加固,并根据注浆孔位置布设方案在框架梁上预留倾斜小导管和倾斜钢花管的注浆孔位,避免后期需要在框架梁上进行钻孔;通过框架梁设置为小导管钻孔注浆提供稳定条件,再通过小导管注浆为倾斜钢花管钻孔注浆提供稳定条件,通过倾斜钢花管注浆为倾斜钢花管锚固框架梁形成稳定的加固体系,不仅克服了修复过程容易失稳的问题,而且能够大大提升后期的加固的稳定性,提高挡墙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7313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011481467.4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多雷达跨区域组网多目标跟踪方法,包括沿待检测路段布设N个雷达,使N个雷达的检测区域覆盖整个待检测路段,每个雷达与管控中心通过局域网实现信息传输;每个雷达具有自身的IP地址;然后分别建立雷达坐标系和全局坐标系;最后,每个雷达实时检测待检测路段上的目标车辆信息,管控中心并行接收多个雷达的传输数据,对该次所有雷达的传输数据依次进行坐标转换和数据关联,生成该次跟踪信息,如此往复即可实现待检测路段上每个目标车辆的全路段跟踪。本发明将高速公路雷达的检测范围无限延长,实现车辆在整个组网范围内的全路段跟踪检测,用于全路段的交通事件检测和交通行为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9448384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811615215.9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危险交通行为识别方法,包括:按照预设的采样间隔,在当前采样时刻实时采集目标车辆指标,并根据所采集指标判定目标车辆当前是否处于危险交通行为;若判定为否,则在下一个采样时刻,采集目标车辆的17个指标;根据除目标车辆的类型和交通流密度之外的15个指标,计算得到对应的判定指标;根据目标车辆的车辆类型、交通流密度以及对应的判定指标,利用当前路段对应的危险交通行为识别模型,计算得到目标车辆对应的判定概率;根据判定概率判定目标车辆当前是否为危险交通行为。本发明能够准确、及时的识别危险交通行为,评估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44838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615215.9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危险交通行为识别方法,包括:按照预设的采样间隔,在当前采样时刻实时采集目标车辆指标,并根据所采集指标判定目标车辆当前是否处于危险交通行为;若判定为否,则在下一个采样时刻,采集目标车辆的17个指标;根据除目标车辆的类型和交通流密度之外的15个指标,计算得到对应的判定指标;根据目标车辆的车辆类型、交通流密度以及对应的判定指标,利用当前路段对应的危险交通行为识别模型,计算得到目标车辆对应的判定概率;根据判定概率判定目标车辆当前是否为危险交通行为。本发明能够准确、及时的识别危险交通行为,评估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01743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0777654.0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 G01S13/91 , G01S13/931 , G01S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状态感知雷达的布设方法,首先,采集待布设路段的道路环境信息,并据此建立三维道路环境模型;其次,设定雷达初始间距,按雷达初始间距对待布设路段进行雷达均布,确定雷达的初始纵向位置;最后,确定雷达布设参数为雷达纵向位置、雷达安装高度、雷达横向位置、雷达最小俯仰角度,按照布设优化原则对每个雷达进行参数优化,得到优化后的雷达布设个数及每个雷达布设参数,进而完成整个待布设路段的雷达布设。本发明通过对组网雷达的布设安装参数进行有效评估,实现了对整个路段的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基础上,大大节省检测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