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接岸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0065306.0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接岸结构,包括顶推侧接岸结构和接收侧接岸结构;顶推侧接岸结构由海域至陆域依次包括:水下护岸段、起步段、洞口段挡墙、洞口段、临水侧墙体、止推段、密封段、对接段、顶推段、水平运输段和背水侧墙体,以及与对接段横向布设的顶推侧水泵房;顶推侧接岸结构内布设顶推装置;接收侧接岸结构由海域至陆域依次包括:水下护岸段、接收段、洞口段挡墙、洞口段、临水侧墙体、管节稳定段、密封段、管节固结段、牵引锚锭段和背水侧墙体,以及与管节固结段横向布设的接收侧水泵房;牵引锚锭段内布设牵引索牵引装置。本发明的接岸结构,适用于所有岸坡地质条件,同时适用于所有型式的直线型悬浮隧道结构。

    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接岸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65306.0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接岸结构,包括顶推侧接岸结构和接收侧接岸结构;顶推侧接岸结构由海域至陆域依次包括:水下护岸段、起步段、洞口段挡墙、洞口段、临水侧墙体、止推段、密封段、对接段、顶推段、水平运输段和背水侧墙体,以及与对接段横向布设的顶推侧水泵房;顶推侧接岸结构内布设顶推装置;接收侧接岸结构由海域至陆域依次包括:水下护岸段、接收段、洞口段挡墙、洞口段、临水侧墙体、管节稳定段、密封段、管节固结段、牵引锚锭段和背水侧墙体,以及与管节固结段横向布设的接收侧水泵房;牵引锚锭段内布设牵引索牵引装置。本发明的接岸结构,适用于所有岸坡地质条件,同时适用于所有型式的直线型悬浮隧道结构。

    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管节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65308.X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管节连接结构,包括隧道本体和一对接岸结构。隧道本体包括水中悬浮隧道和陆域斜坡隧道;水中悬浮隧道由多段预制的管节和一对接岸段管节连接而成;管节之间通过管节接头、接头紧固件、接头填缝料与接头止水材料连接;管节接头为承插式接头;接头紧固件包括接头内紧固件和接头外紧固件;接头填缝料包括接头缝隙填缝料和螺栓孔填缝料;接头止水材料包括外层止水圈和内层止水圈;一对接岸段管节的岸侧头各自位于一对接岸结构的内腔中并通过在岸侧头的外表面与接岸结构的内表面之间灌注混凝土与接岸结构固结;陆域斜坡隧道的临水端与接岸结构的背水侧连接。本发明的管节连接结构,能满足隧道受力及耐久性的要求。

    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管节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065308.X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管节连接结构,包括隧道本体和一对接岸结构。隧道本体包括水中悬浮隧道和陆域斜坡隧道;水中悬浮隧道由多段预制的管节和一对接岸段管节连接而成;管节之间通过管节接头、接头紧固件、接头填缝料与接头止水材料连接;管节接头为承插式接头;接头紧固件包括接头内紧固件和接头外紧固件;接头填缝料包括接头缝隙填缝料和螺栓孔填缝料;接头止水材料包括外层止水圈和内层止水圈;一对接岸段管节的岸侧头各自位于一对接岸结构的内腔中并通过在岸侧头的外表面与接岸结构的内表面之间灌注混凝土与接岸结构固结;陆域斜坡隧道的临水端与接岸结构的背水侧连接。本发明的管节连接结构,能满足隧道受力及耐久性的要求。

    人工岛接力延伸的斜拉锚碇式悬浮隧道的拉索锚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24714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10244229.5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岛接力延伸的斜拉锚碇式悬浮隧道的拉索锚碇系统,包括若干对拉索锚碇人工岛和若干组斜拉索;每对拉索锚碇人工岛对称地设在每跨悬浮隧道的跨中两侧;每组斜拉索设在每跨悬浮隧道与每对拉索锚碇人工岛之间;每座拉索锚碇人工岛上设置一组岛壁拉索管道、一组拉索转向墩、拉索锚碇墩和拉索坡道;多道斜拉索的一端间隔地锚固在每跨悬浮隧道的两侧外表面上,另一端穿过一组岛壁拉索管道后,再通过一组拉索转向墩进行转向,然后沿拉索坡道向上引伸至地面上,最后锚固于岛上的拉索锚碇墩上。本发明的拉索锚碇系统,不仅能加大悬浮隧道的长度,还能在隧道管节安装时用于隧道定位;在隧道营运期又能进行索力监测与拉索维护及更换。

    人工岛接力延伸的斜拉锚碇式悬浮隧道的拉索锚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2471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44229.5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岛接力延伸的斜拉锚碇式悬浮隧道的拉索锚碇系统,包括若干对拉索锚碇人工岛和若干组斜拉索;每对拉索锚碇人工岛对称地设在每跨悬浮隧道的跨中两侧;每组斜拉索设在每跨悬浮隧道与每对拉索锚碇人工岛之间;每座拉索锚碇人工岛上设置一组岛壁拉索管道、一组拉索转向墩、拉索锚碇墩和拉索坡道;多道斜拉索的一端间隔地锚固在每跨悬浮隧道的两侧外表面上,另一端穿过一组岛壁拉索管道后,再通过一组拉索转向墩进行转向,然后沿拉索坡道向上引伸至地面上,最后锚固于岛上的拉索锚碇墩上。本发明的拉索锚碇系统,不仅能加大悬浮隧道的长度,还能在隧道管节安装时用于隧道定位;在隧道营运期又能进行索力监测与拉索维护及更换。

    一种物理模型试验过程智能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49652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1244860.9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模型试验过程智能化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在控制服务器中设置相应的存储触发条件,过滤无效数据、减轻数据库的负担,避免试验数据的过量存储;设定存储时间,以保证试验数据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并在控制服务器中设置相应的失效工况试验的判断条件,还连接到远程可视化终端,与其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远程可视化终端对其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工程师可随时通过相应的远程可视化终端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对现场进行反馈控制。

    一种物理模型试验过程智能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4965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244860.9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模型试验过程智能化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在控制服务器中设置相应的存储触发条件,过滤无效数据、减轻数据库的负担,避免试验数据的过量存储;设定存储时间,以保证试验数据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并在控制服务器中设置相应的失效工况试验的判断条件,还连接到远程可视化终端,与其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远程可视化终端对其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工程师可随时通过相应的远程可视化终端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对现场进行反馈控制。

    装配式现浇箱梁可移动模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897789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428034.1

    申请日:2020-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装配式现浇箱梁可移动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底部设有用于模板单元移动的滑轮组件;所述模板单元包括外模板和内模板,所述外模板形成半封闭腔,所述半封闭腔的顶部设有边缘下料口以及中部下料口,所述边缘下料口为两个;所述内模板设置于所述半封闭腔内,通过拉杆与外模板连接,且所述内模板在半封闭腔内至少形成两个对称的封闭腔,两个所述封闭腔的外端设置于所述边缘下料口,两个所述封闭腔的内端位置均与所述中部下料口位置对应;每个封闭腔内均设有对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封闭腔;所述对撑装置包括纵向伸缩管以及垂直与纵向伸缩管连接的横向杆。

    一种用于桥梁修建的移动模板

    公开(公告)号:CN212128879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428658.3

    申请日:2020-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修建的移动模板,包括:模板系统,包括内模和外模,所述内模和外模之间形成至少设有一个开口的浇筑腔,所述开口处形成浇注口;所述浇筑腔为曲线结构,从所述浇注口至浇筑腔底部,所述浇筑腔的横截面宽度成增大状,使得所述浇筑腔形成扩张型浇筑腔;支架,所述支架为门型结构,所述支架设置于模板系统的外周,所述支架与所述外模板之间形成移动间隙,所述模板系统顶部悬吊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内模和外模分别设有第一支撑点以及第二支撑点,所述第一支撑点以及第二支撑点处通过第一支撑体以及第二支撑体支撑;还包括第三支撑点,设置于外模外侧,且第三支撑点通过倾斜设置的支撑杆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