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介质气体喷吹强化高比例细粒物料烧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29991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0846004.7

    申请日:2020-08-21

    申请人: 中南大学

    IPC分类号: C22B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介质气体喷吹强化高比例细粒物料烧结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细粒级铁矿石、熔剂、高燃烧活性燃料与常规化石燃料及返矿等原料依次进行混匀、制粒、布料、点火和烧结,且烧结过程中向烧结料面喷入由燃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介质。该方法通过调控高燃烧反应活性燃料特性参数、配加比例,并耦合调控多介质气体喷吹浓度、覆盖范围以及燃气、水蒸气的相对体积百分比来优化料层透气性和热状态,从而实现高比例细粒物料烧结的强化。

    一种基于富氢燃气喷吹的超低碳烧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2631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71964.1

    申请日:2022-04-11

    申请人: 中南大学

    IPC分类号: C22B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富氢燃气喷吹的超低碳烧结方法,该方法是将在铁矿烧结过程中,将烧结料面从点火保温结束至烧结终点的区域范围等分为N个喷吹区域,向各喷吹区域相应烧结料面按照喷吹浓度Dt=Dmax*│sint│喷吹含氢气体。该方法依据烧结时间变化而周期性、区域性改变富氢燃气喷吹浓度,可在实现富氢燃气为烧结料层提供充足热量的同时,利于燃气燃烧前沿逐步向下部料层移动,实现整体物料均匀烧结成块,可高比例甚至完全替代固体碳基化石燃料烧结,高效降低COx、SOx、NOx的排放量。

    一种微细粒生物质燃料和含氢燃气耦合喷吹的烧结节能减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8599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0860040.9

    申请日:2020-08-25

    申请人: 中南大学

    IPC分类号: C22B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细粒生物质燃料和含氢燃气耦合喷吹的烧结节能减排方法,该方法依据烧结料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将出点火炉至烧结废气温度开始上升之间的烧结料料面分为固态微细粒生物质燃料喷吹区域和气态含氢燃气喷吹区域,并分别喷吹微细粒生物质燃料和含氢燃气。该方法在高料面温度区域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供热,在料面温度低、透气性好的区域喷吹含氢燃气,避免了含氢燃气在中上部料层喷吹时逃逸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可向料层上部提供充足热量并大幅度提高清洁燃气与生物质燃料置换固体化石燃料的比例,具有明显的经济、环保优势,有益于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

    一种多组分气体介质复合喷吹的低能耗低排放烧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625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0020503.0

    申请日:2020-01-09

    申请人: 中南大学

    IPC分类号: C22B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组分气体介质复合喷吹的低能耗低排放烧结方法,该方法是将烧结机内烧结料面从点火结束点至废气温度开始上升点之间的区域依次划分为区域‑1、区域‑2及区域‑3;烧结过程中向区域‑1喷吹高燃气比例多组分气体介质、向区域‑2喷吹中燃气比例多组分气体介质,以及向区域‑3喷吹低燃气比例多组分气体介质,采用该方法能够更大程度满足料层不同高度处热量需求不同的局限,协同提高燃料燃烧效率,进一步降低固体化石燃料消耗,可实现固体燃耗降低6~10kg,减排CO2 18~30%、CO 25~40%、二噁英40~70%。

    一种基于高比例微细粒物料生产低粉尘颗粒排放粒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007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846005.1

    申请日:2020-08-21

    申请人: 中南大学

    IPC分类号: C22B1/244 C22B1/24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比例微细粒物料生产低粉尘颗粒排放粒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包括细粒铁矿石、熔剂、燃料及粘结剂A在内的原料混合,得到混合物料I;将包括粗粒铁矿石和返矿在内的原料混合,得到混合物料II;2)将包括含铁尘泥、粘结剂A及消石灰在内的原料压制成颗粒物料;3)将混合物料I、颗粒物料与混合物料II混合制粒,在制粒过程中以喷雾方式添加粘结剂B溶液,得到粒料。该方法通过优化细粒物料的混合、制粒性能,并耦合调控含铁尘泥中重金属、碱金属的挥发,抑制PM10、PM2.5的生成量,从而实现其过程高效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