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58575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090005.8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一种高强耐热铸造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合金成分重量百分比为:3.5~6.5%Y、1.5~3.5%Nd、1.5~4%Gd、0~0.5%Zn、0.2~0.7%Zr、0~0.5Ag、余量为Mg,制备过程:计算与配料;熔炼;浇注;热处理。本发明针对高强耐热镁合金流动性差、热裂倾向大以及偏析严重的材料技术难题,开发出适用于制造高性能复杂薄壁镁合金铸件所用的新型高强耐热铸造镁合金材料,配方科学、工艺合理,制备的镁合金在保持强韧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与铸造工艺性能,制造的铸件具有质量优异、成品率高以及工艺稳定性高的特点,并且成本也较低,可用于高端轻质铸件的研制与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兵器、航天、航空等国防工业以及民用交通高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63906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0857265.6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内核预制体、位于内核预制体外围且呈环状的外层预制体及位于内核预制体和外层预制体之间且呈环状的中间层预制体,所述内核预制体、中间层预制体及外层预制体均具有孔隙,且三者的孔隙均相连通,并且所述内核预制体、中间层预制体及外层预制体的孔隙率依次减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备方法。在植入人体后能满足不同时期对降解速率和力学性能之间动态匹配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63906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857265.6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内核预制体、位于内核预制体外围且呈环状的外层预制体及位于内核预制体和外层预制体之间且呈环状的中间层预制体,所述内核预制体、中间层预制体及外层预制体均具有孔隙,且三者的孔隙均相连通,并且所述内核预制体、中间层预制体及外层预制体的孔隙率依次减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备方法。在植入人体后能满足不同时期对降解速率和力学性能之间动态匹配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65341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32533.X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3/06 , A61L27/047 , C22C1/02 , C22C23/00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用可降解吸收的镁合金,其特征在于该镁合金为Mg-Sr-Ca-Ag系镁合金,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Sr 0.1~8.0%,Ca 0.1~5.0%,Ag 0.01~2.0%,余量为Mg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获得的镁合金不仅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还具有长效抗菌功能和促进新骨形成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282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610164492.7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相多元稀土镁合金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Gd0.1~23.49%,Dy0.1~25.3%,Y0.1~8.75%,Zn0.1~6.2%,Zr0.01~0.6%,以及余量的Mg。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生物材料为单相固溶体材料,而且严格控制影响合金腐蚀性能的单种杂质元素和杂质元素总和的含量,消除了析出相及杂质元素对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腐蚀的均匀性及力学性能;通过区域凝固、多级固溶处理和挤压冷却处理,制备出了具有单一相的多元合金,该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均以单质和固溶态的形式存在,降解过程中可以完全形成金属离子被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解决了金属化合物的降解困难问题,有利于病人的后续康复和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0663682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15708.X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一种智能降解镁合金材料,其各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Al 0.5%~12%;Zn 0.2%~7.8%;Sn 0.1%~10.7%;Ca 0.1%~3%;Gd 0%~23.49%;Dy 0%~25.3%;Y 0%~8.75%;Nd 0%~33%;La 0.01%~16.5%;Ce 0%~20.5%;Sr 0%~18.4%;Er 0.01%~1%;Zr 0.01%~0.6%;Ni 0.1%~2%;Ga 0.5%~5%;In 0.05%~2%;Fe 0.1%~0.8%;Cu 0.2%~1%;Mg余量;制备步骤为:配料、熔炼、净化、铸造合金、加工产品。本发明的镁合金具有较宽的力学性能、腐蚀性能调控空间,通过材料、制备方法组合调控产品的力学性能和降解速率,满足石油、页岩气开采井下工具的智能降解要求,同时可以应用于海洋“临时结构件”等其他智能降解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24134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49888.7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屈服强度、耐腐蚀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Zn 5%~6.5%,Al 1.0%~1.5%,Mn 0.2%~0.4%,Ca 0.3%~0.6%,Y 0.01%~0.2%,Gd 0.01%~0.2%,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镁合金中Y和Gd的重量百分比之和:0.2%≤Y+Gd≤0.4%。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备方法,本发明在镁合金中添加了锌、铝、钙及微量稀土元素钇和钆,钙添加能够细化镁合金晶粒和析出组织,有利于后续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提高;微量稀土元素钇和钆与铝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为晶粒提供弥散形核条件,有利于晶粒组织的细化,提高镁合金的韧性和屈服强度;通过控制微量稀土元素钇和钆的百分含量,在降低成本、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同时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112450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041410.5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一种耐热镁合金热处理方法,适宜处理对象为同时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稀土元素的镁合金材料、铸锭以及铸件,制备过程包括:均匀化、固溶与时效。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热处理方法既能够大幅度提升具有低稀土含量且多组元稀土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也能够解决大型镁合金锭坯、中大型复杂薄壁镁合金铸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断裂以及组织均匀性等工艺与技术难题,符合镁合金材料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的实际应用,对提升我国高端镁合金材料与铸件的性能指标,丰富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加工工艺,特别是在特种镁合金热处理领域具有突出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58139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80235.3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用可降解镁合金表面细晶复合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步骤为:对镁合金基板进行打磨处理、化学清洗;在镁合金基板表面冷喷涂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得到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对带有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镁合金基板表面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在镁合金表面形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细晶复合组织。本发明基于高效快速的冷喷涂涂层制备技术和搅拌摩擦加工技术,成功地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细晶复合组织层,具有工艺合理、成本低、效率高且环保等优点,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医用可降解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还兼具优异的细胞亲和力和促成骨功能,能调控成骨细胞的生物医学功能,提高骨整合能力,在骨科内植入等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28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64492.7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3/04 , C22C1/02 , C22C23/00 , C22C23/06 , C22C30/00 , C22C30/06 , C22F1/06 , C22F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相多元稀土镁合金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Gd0.1~23.49%,Dy0.1~25.3%,Y0.1~8.75%,Zn0.1~6.2%,Zr0.01~0.6%,以及余量的Mg。本发明提供的镁合金生物材料为单相固溶体材料,而且严格控制影响合金腐蚀性能的单种杂质元素和杂质元素总和的含量,消除了析出相及杂质元素对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腐蚀的均匀性及力学性能;通过区域凝固、多级固溶处理和挤压冷却处理,制备出了具有单一相的多元合金,该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均以单质和固溶态的形式存在,降解过程中可以完全形成金属离子被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解决了金属化合物的降解困难问题,有利于病人的后续康复和健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