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35737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711286257.8
申请日:2017-12-07
申请人: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D11/10
摘要: 本发明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封脚结构,属于模板施工领域,目的是以减少错台和爆模现象,控制二衬根部的混凝土质量。包括封脚模板、位于封脚模板外侧的外支撑柱和位于封脚模板内侧的内支撑件;封脚模板工作面的顶端延伸至吊模的工作面的下端,底端向下延伸至仰拱表面;外支撑柱上端安装于吊模下端,下端安装于仰拱;内支撑件一端支撑于封脚模板,另一端抵靠仰拱表面;外支撑柱和内支撑件相对夹持封脚模板。通过封脚模板封堵吊模与仰拱顶面之间的距离,降低错台程度,避免爆模现象,提高了二次衬砌根部的混凝土质量。该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封脚结构的安装方法简单,支模工具投入少,而且可以重复使用,方便适用,省时省料。
-
公开(公告)号:CN108386209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0228995.5
申请日:2018-03-20
申请人: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D11/10
摘要: 本发明隧道二次衬砌台车定位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提高测量设备周转利用率。包括放样出隧道测设导线;计算出左侧模脚点、右侧模脚点以及隧道中线到隧道测设导线所在竖直平面的距离L1、L2和L3;步骤三、在同一里程断面上在仰拱填充表面上放样出距隧道测设导线为L1的A点、为L2的B点以及为L3的D点;步骤四、测出A点、B点的实际高程;得出A点、B点的相对高程;将二次衬砌台车移动就位。该发明,二次衬砌台车调整就位步骤无需使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故,此过程可以将全站仪移至其他需要之处,还可以安装一次全站仪,进行多个里程断面的测设放样,从而提高了全站仪周转利用率,使全站仪等测量设备以及测量人员得到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38620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228995.5
申请日:2018-03-20
申请人: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D11/10
CPC分类号: E21D11/102
摘要: 本发明隧道二次衬砌台车定位方法,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提高测量设备周转利用率。包括放样出隧道测设导线;计算出左侧模脚点、右侧模脚点以及隧道中线到隧道测设导线所在竖直平面的距离L1、L2和L3;步骤三、在同一里程断面上在仰拱填充表面上放样出距隧道测设导线为L1的A点、为L2的B点以及为L3的D点;步骤四、测出A点、B点的实际高程;得出A点、B点的相对高程;将二次衬砌台车移动就位。该发明,二次衬砌台车调整就位步骤无需使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故,此过程可以将全站仪移至其他需要之处,还可以安装一次全站仪,进行多个里程断面的测设放样,从而提高了全站仪周转利用率,使全站仪等测量设备以及测量人员得到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03573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286257.8
申请日:2017-12-07
申请人: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D11/10
CPC分类号: E21D11/102
摘要: 本发明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封脚结构,属于模板施工领域,目的是以减少错台和爆模现象,控制二衬根部的混凝土质量。包括封脚模板、位于封脚模板外侧的外支撑柱和位于封脚模板内侧的内支撑件;封脚模板工作面的顶端延伸至吊模的工作面的下端,底端向下延伸至仰拱表面;外支撑柱上端安装于吊模下端,下端安装于仰拱;内支撑件一端支撑于封脚模板,另一端抵靠仰拱表面;外支撑柱和内支撑件相对夹持封脚模板。通过封脚模板封堵吊模与仰拱顶面之间的距离,降低错台程度,避免爆模现象,提高了二次衬砌根部的混凝土质量。该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封脚结构的安装方法简单,支模工具投入少,而且可以重复使用,方便适用,省时省料。
-
公开(公告)号:CN207598258U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21799825.X
申请日:2017-12-20
申请人: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D11/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隧道二次衬砌修补台车,属于台车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隧道二次衬砌修补台车,以减少移动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投入。包括台车本体、安装于台车本体下端的行走轮以及设置于台车本体与其前方的二衬台车之间的至少两件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一端挂接于二衬台车,另一端挂接于台车本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台车本体下端安装行走轮,便于推动或者牵引修补台车移动;通过在台车本体与其前方的二衬台车之间设置电动葫芦牵引台车本体靠近二衬台车,也可以使台车本体跟随二衬台车运动,而电动葫芦设置至少两件,提高了台车本体移动的可行性和路线准确性,避免了过多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