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277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19562.X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IPC: E21F17/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处理隧道涌水的环式隔腔气囊结构,包括包括第一外囊体和第一内囊体;第一内囊体包括圆柱段、半球状迎荷侧、半球状背荷侧;环状气囊固定在圆柱段中,环状气囊包括环形外侧面、环形内侧面、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环形外侧面、环形内侧面、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形成高压环腔;环状气囊通过充气软管连通设置;第一充气口和第二充气口设置在第一内囊体的背荷侧,第一充气口相对第一内囊体密封设置;第二充气口相对第一内囊体密封设置;本发明中气囊结构不仅能够快速填充气体使气囊阻挡初期水压较小的涌水,还能够向环状气囊中填充高压气体,使气囊能够抵抗较强的涌水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1891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67910.6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隧道顶部的自膨胀式应急封堵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气囊端部设置有充气口;固定结构包括预埋在隧道衬砌顶部的埋板,埋板开设有连接孔,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气囊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与连接孔适配的连接件,所述埋板与固定板均为与隧道顶部形状适配的弧形板;隔离层固定在隧道侧壁上,气囊支撑设置在隔离层上方;气囊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结构;固定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气囊与隧道侧壁固定连接,增加气囊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支撑结构的设置能够铺平铺展气囊,并在气囊内部给予气囊一定的支撑作用力,增加气囊与隧道侧壁的摩阻力,提高气囊的抵御外压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18831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64047.4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墩柱抬高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上下两组抱紧机构,每组抱紧机构包括前后两个抱紧板,上侧抱紧板的下端面和下侧抱紧板的上端面分别固定有水平方向的支撑板,上下两侧的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竖直放置的液压缸,每两个液压缸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块,定位块始终位于上下两侧支撑板间隔中部,每个支撑板内侧端面固定有定位板,定位块的内侧面始终与定位板的外缘面贴合,当上下两组抱紧机构相互远离时,定位块对定位板一个向内的挤压力,且远离间隔越大,挤压力越大;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方位的定位块在顶升期间持续对定位板施加向内侧的挤压力,保证上段墩柱顶升过程中不偏离轴线,避免轴线偏离影响墩柱整体支撑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0333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16212.3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河南工程学院 , 郑州大学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碳低收缩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工程水泥基材料技术领域,该一种低碳低收缩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主要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40~360份,煅烧粘土560~650份,石灰石粉280~320份,将煅烧粘土和石灰石粉用来大量的替代水泥,实现了硅酸盐水泥用量的显著减少,环保效益显著,且将煅烧粘土和石灰石粉掺入有利于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将硫酸钙晶须引入复合材料之中,一方面利用硫酸盐来调节水泥基体的水化反应,另一方面,多尺度的纤维混杂,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对复合材料进行增强,能够大幅度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强度,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1832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49870.3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IPC: F21S4/20 , E01D19/16 , F21V19/00 , F21V21/10 , F21V21/00 , F21V21/08 , F21V17/00 , F21V15/00 , F21W13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斜拉索防震亮化灯带铺设的方法及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灯带现有铺设方式在风雨振中灯带易绕拉索轴向转动、灯带固定构件在振动中出现连续断裂而导致的灯带快速脱落、工人需要长时间高空作业、劳动强度大、不能为维修争取时间的问题;包括将多个灯带在拉索表面螺旋缠绕铺设,同时用铁丝进行反向螺旋缠绕,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的结构;采用这种方式铺设的装置,包括竖筒,竖筒上有行走机构;竖筒下端有三个U形杆,竖筒外侧有多个电缸,U形杆上有灯带盘;U形杆之间有弧形杆;多个弧形杆组成滑道,滑道上有滑动件;滑动件下侧有线盘,滑动件上侧有齿条,弧形杆上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经小齿轮带动齿条转动;电缸上有感应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48416.3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桥面高程的车桥共振信息获取方法,首先建立1/4车的动力模型,采用实际桥面纵断面高程数据,利用精细积分方法求解车辆振动响应;然后利用车辆响应作为激振输入开展桥梁动力有限元方法,得到桥梁的振动响应;最后将桥梁的动位移耦合到纵断高程,按照时间迭代步骤,进入下一计算步,直至车辆经过全桥的总时间,形成车桥共振分析新方法。该方法能够考虑实际桥面高程的不平整,耦合分析车辆与桥梁的相互作用,得到车辆和桥梁振动响应,为开展车桥共振的桥梁损伤识别提供新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10559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07250.2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河南工程学院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组分配制而成;水泥240~370份,煅烧粘土550~650份,轻烧白云石粉140~330份,石英砂340~370份,PVA纤维26份,水425份,高效减水剂3~4.5份;本发明利用煅烧粘土中偏高岭土组分的高火山灰活性和颗粒填充效应,在较少的水泥用量下,也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对白云石进行煅烧后,其主要成分由MgCO3•CaCO3转变为MgO与CaCO3,MgO可作为胶凝体系中的膨胀组分,在水化过程中生成Mg(OH)2,补偿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收缩。CaCO3与煅烧粘土和水泥作为三元体系,CaCO3作为补充的碳酸盐来源,与含铝的煅烧粘土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碳铝酸盐反应,细化水泥孔结构,密实水泥水化基体,从而弥补水泥用量减少所导致的强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091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30786.X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河南工程学院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定向导向装置,包括混凝土供给车、输送管、输送叶片和导向叶片;所述混凝土供给车的出料口经管道与输送管的进料口连通,输送管的出口设置有排料管,所述输送叶片靠近进料口设置,所述导向叶片靠近排料管设置,所述导向叶片内设置有多个交叉布置的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和隔板与输送管内壁之间分别形成中导向通道和边缘导向通道,本发明通过在输送管内布置输送叶片来提高混凝土的动力,避免纤维在导向通道内堵塞,利用导向叶片的结构对纤维的姿态进行调整,使其尽可能的沿流体流速方向分布,并定向的向模板内浇筑,使纤维沿梁受弯底面分布,增大纤维在梁纵向分布的纤维数量,提升纤维的增强与增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158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630786.X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河南工程学院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定向导向装置,包括混凝土供给车、输送管、输送叶片和导向叶片;所述混凝土供给车的出料口经管道与输送管的进料口连通,输送管的出口设置有排料管,所述输送叶片靠近进料口设置,所述导向叶片靠近排料管设置,所述导向叶片内设置有多个交叉布置的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和隔板与输送管内壁之间分别形成中导向通道和边缘导向通道,本发明通过在输送管内布置输送叶片来提高混凝土的动力,避免纤维在导向通道内堵塞,利用导向叶片的结构对纤维的姿态进行调整,使其尽可能的沿流体流速方向分布,并定向的向模板内浇筑,使纤维沿梁受弯底面分布,增大纤维在梁纵向分布的纤维数量,提升纤维的增强与增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72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633532.3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河南工程学院 , 郑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附着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碱激发溶液,碱激发溶液pH=8‑10,碱激发溶液的温度为60‑80℃;S2:将纤维浸入到碱激发溶液中进行碱激发水化反应,激发溶液中生成C‑S‑H水化产物,C‑S‑H水化产物附着在纤维表面;S3:使纤维在碱激发溶液中反应30‑60天,维持碱激发溶液的温度在60‑80℃,等到纤维表面生成致密饱满的C‑S‑H水化产物时停止碱激发水化反应,然后捞出纤维;S4: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纤维进行干燥并保存;表面为致密饱满的C‑S‑H水化产物的纤维,水化产物附着在纤维表面后能够增加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如此,将经过处理后的纤维加入到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基体中以后,能够增大纤维与基体之间摩擦力,进而增加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韧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