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26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28092.1
申请日:2024-05-21
申请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用搅拌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混凝土用搅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搅拌组件、储料组件、坍落度测试组件、信号采集与控制组件;储料组件固定于搅拌组件上方;坍落度测试组件位于搅拌组件下方;信号采集与控制组件通过信号线与储料组件、搅拌组件和坍落度测试组件通讯连接。装置具有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可实现精准配比和按顺序自动高效上料,并可实时监控搅拌桶内混合料状态并根据状态进行自动添加及检测是否符合标准,大幅提高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效率;两根次竖轴在随主竖轴转动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动,即次竖轴在绕主竖轴“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搅拌质量;搅拌完成后,自动进行坍落度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87569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49652.4
申请日:2024-08-01
申请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4G21/04 ,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7/10 , G05B11/42 , G06F17/13 , G06F17/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管外壁补充振动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属于混凝土泵技术领域,包括:在混凝土泵管外壁安装多个电磁振动器,根据管道结构特点优化布置位置;在泵管关键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泵管振动情况;利用PID控制器建立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将振动传感器数据输入控制器;设定泵管目标振动状态参数,包括振幅、频率;控制器根据实时振动数据和目标参数,计算所需补充振动的强度和频率;通过控制算法,调节各个电磁振动器的输出参数;持续监测泵管振动状态,实时调整补充振动控制策略;建立振动控制效果评估模型,定期分析控制效果并优化控制算法。解决了对混凝土泵管振动控制时,存在的难以实现实施精确控制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736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27936.0
申请日:2024-05-21
申请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4B20/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用粗骨料表面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用粗骨料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储料桶、传送带、一次清洁组件、覆膜组件、改性池、脱膜组件、反应池、二次清洁组件、集料桶和信号采集与控制组件。所述粗骨料可以依次在上述各组件中自动输送,处理步骤主要包括清洗、覆膜、改性、脱膜、反应、二次清洗等步骤。本装置和方法可以全自动化进行粗骨料的清洗、检测和预处理,根据设计需要,通过在粗骨料表面的指定位置生成指定形状和尺寸的生成物,使粗骨料表面变得更加凹凸不平,增加粗骨料表面的粗糙度,提高粗骨料与水泥浆体的粘结强度,进而更好地提升UHPC的强度,增加结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283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96240.0
申请日:2023-11-10
申请人: 宿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配置连接于支架的移动脚底部,包括移动连接部和基础支撑部;所述立杆的一端插接于移动脚,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自上向下穿设凸出于工字型连接件的横向连接盘,所述横向连接盘的两侧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侧向连接盘,共同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侧向连接盘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一个向外侧斜下方伸展的滚轮;所述底座顶面固定设置竖直方向伸展的连接套筒,且所述连接套筒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竖向伸缩的千斤顶伸缩杆;连接状态时,滚轮位于非支撑接触地面位置,千斤顶伸缩杆顶部支撑抵靠于横向连接盘底部,立杆另一端向下插接于连接套筒。
-
公开(公告)号:CN113323405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48919.1
申请日:2021-06-10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滑移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轨道预埋安装、滑移轨道安装、钢结构焊接吊装、液压顶推单根滑移、钢构件铰接分区、液压顶推分区滑移和剩余分区钢构件装等步骤,本一种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滑移施工方法,通过在主体浇筑前设置预埋轨道,钢构件吊装前在预埋轨道上设置滑移轨道,利用液压顶推系统进行钢构件分区滑移施工,成功解决了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的各项难题,大幅度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055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22352.2
申请日:2021-08-12
申请人: 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空间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下料、梁内预应力筋的下料在预应力筋专用下料场进行,预应力筋下料和计算工程量时,按工程消耗量定额的规定,梁中穿设波纹管、预应力施工在预应力梁底模及梁钢筋完成后穿插进行,大跨预应力梁模板制作时如需要预先起拱,预留孔道宜随构件同时起拱,本施工方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能够改善结构构件的裂缝和变形的性能,而且该拉应力与混凝土中的压应力正好组成一个自平衡系统,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更为合理,并由实际使用测得,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约为普通钢筋的四倍,但其价格并非是普通钢筋的四倍,按承受单位荷载的费用计算,预应力钢材要更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025879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0516634.5
申请日:2019-06-14
申请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铰接无损伤耗能预制框架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柱、设置在预制柱内的预埋钢管、预制梁、第一预埋耳板、第二预埋耳板和阻尼器,预埋钢管的自由端伸出预制柱;预制梁靠近预制柱的一侧下部开设有搭接槽口,搭接槽口内设置有预埋连接件,预埋连接件呈U型并且开口向下设置,预埋连接件包括锚板、设置在锚板两侧的肋板以及设置在锚板上端面的锚筋;搭接槽口搭设在预埋钢管的自由端上、肋板与自由端之间螺栓连接;第一预埋耳板设置在预制柱外侧面中部、自由端的正下方,预制梁下端面中点位置设置有第二预埋耳板。梁端不出筋,施工安装方便;钢管代替钢牛腿,同时起连接和抗剪作用;力学明确,抗震性能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0923866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810853731.9
申请日:2018-07-30
申请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一种试验构件空间侧向约束加载的条件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条件控制装置包括有加载装置和约束装置;加载装置至少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纵向一侧;每个加载装置与试验构件的节点位置对应设置;约束装置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横向一侧,用以约束节点的侧向位移;在试验构件的每个节点处、位于对应的约束装置的对侧,均布置有第一位移测量装置;在试验构件上、位于每组加载装置的对侧,均沿横向间隔布置有一组第二位移测量装置;第二位移测量装置用以测量试验构件上对应节点的实际主加载方向位移。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试验中构件约束的边界条件难以准确再现、在试验中没考虑加载系统误差以及试验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5879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76216.8
申请日:2019-06-03
申请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4B1/22
摘要: 一种套接波纹管的预制梁柱接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该构造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混凝土柱,且两者之间预留有梁柱接缝,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混凝土柱内穿设有至少一道预应力钢筋束。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只需用刚性压片预压弹性波纹管自由端,待预制混凝土梁吊装就位后撤去刚性压片、弹性波纹管回弹,即可实现梁柱预埋管道的连接;之后,将预应力钢筋束穿过梁柱内的预埋管道,再用灌浆料浇筑梁柱接缝,将预制梁柱连接形成整体。通过弹性波纹管的设计,方便了预应力钢筋束的穿设施工,使施工更为方便、快捷,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可广泛应用于梁柱节点施工,尤其是用于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梁柱接缝的处理和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0906203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54044.9
申请日:2018-07-30
申请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空间侧向约束加载的变形分量反馈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其中,空间侧向约束加载的变形分量反馈控制装置包括加载装置、约束装置和位移测量装置;加载装置至少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纵向一侧;每组加载装置沿竖向平行间隔布置,每个加载装置与试验构件的节点位置对应设置;加载装置的自由端水平连接在试验构件上,用以给节点施加横向荷载;约束装置有一组,设置在试验构件的横向一侧;约束装置的自由端水平连接在试验构件上,用以约束节点的纵向位移;位移测量装置有一组,设置在约束装置的对侧,用以测量试验构件的纵向位移。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试验方法中边界条件难以精确再现以及试验结果的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