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3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1528.1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冷却水箱,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适于布设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水箱适于与安全壳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流动有冷却液;第二冷却水箱,所述第二冷却水箱适于与所述安全壳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内流动有冷却液;管道组件,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和所述第二冷却水箱通过所述管道组件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余热排出系统的冷却水箱,往往设计为一个箱体,导致冷却水箱内有部分空间内的冷却液流动性不足、存在不参与换热的问题。

    一种用于U型水池的低振动激振器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866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24694.8

    申请日:2023-08-15

    Abstract: 一种用于U型水池的低振动激振器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船舶振动噪声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激振器固定装置存在的激励位置选取单一、激振器位置调整不方便且激振器工作时引起的结构振动传递较大的问题。移动支撑架横跨在U型水池的开口端,且通过安装在其两端部的万向轮实现其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调节,激振器固装在固定支架的底部,固定支架通过第一螺栓固装在移动支撑架的中部,且通过开设在固定支架上的若干位置调节孔实现激振器沿U型水池深度方向的位置调节,固定支架上安装有阻振结构。通过万向轮和固定支架的移动,快速、灵活调整激振器激励位置;通过设置阻振结构减弱了激振器工作时引起的结构振动传递,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

    一种用于消声水池振动噪声测试的激振器固定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13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23587.3

    申请日:2023-08-15

    Abstract: 一种用于消声水池振动噪声测试的激振器固定装置及方法,属于船舶振动噪声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消声水池振动噪声测试中无法对水下结构进行灵活激励的问题。主支架通过若干第一绳索吊装在起重机吊钩下方,试验模型通过若干第二绳索吊装在主支架下方,移动支撑架跨设在主支架上且移动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栓与主支架固接,通过调节第一螺栓在主支架上的位置实现激振器沿水平方向的位置调节,激振器固装在固定支架的底部,通过开设在固定支架上的若干第一位置调节孔实现激振器沿消声水池深度方向的位置调节,角度盘平行搭设在移动支撑架上且角度盘与移动支撑架之间磁吸连接。通过角度盘可完成试验模型不同角度辐射噪声测试。

    一种带有椭球体凸结构前缘叶片的压气机

    公开(公告)号:CN10484769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53265.7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椭球体凸结构前缘叶片的压气机,包括机匣、安装在机匣里的轮毂、以及安装在轮毂上的叶片,所有叶片组成叶栅,叶片的前缘位置设置沿叶片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椭球体凸结构,所述的椭球体凸结构的长轴长度为叶片前缘直径的4-7倍,短轴长度为前缘直径的0.5-3倍,椭球体凸结构伸出至叶片前缘外的长度为叶片前缘直径的2-3.5倍。本发明利用特定的三维前缘结构构造局部的三维流管形状来抑制过度膨胀流动,突破了二维叶型设计的概念,显著的改善了前缘流动,降低了叶栅气动损失,增加了攻角范围。与现有的压气机叶片前缘技术相比,该结构对压气机端区流动损失的抑制效果也十分明显。

    基于自适应阈值选取技术的迭代海流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73037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000858.4

    申请日:2011-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选取技术的迭代海流反演方法。(1)雷达图像的采集和A\D转换得到32幅原始雷达图像;(2)得到笛卡尔坐标下的图像并将其作傅里叶变换得到图像谱;(3)初始估值,仅考虑0阶次波的影响,反演得到粗略的流;(4)基于自适应阈值选取技术,考虑0、1阶次波的影响,使用平均加权最小二乘方法迭代拟合流信息。本发明能够自动识别海浪信号好坏,并通过迭代技术,精确的从图像谱中分离出海浪能量,弥补了经验值的不足;能更好反映流的趋势;具有更小的误差和更好的稳定性。

    基于自适应阈值选取技术的迭代海流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73037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110000858.4

    申请日:2011-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选取技术的迭代海流反演方法。(1)雷达图像的采集和A/D转换得到32幅原始雷达图像;(2)得到笛卡尔坐标下的图像并将其作傅里叶变换得到图像谱;(3)初始估值,仅考虑0阶次波的影响,反演得到粗略的流;(4)基于自适应阈值选取技术,考虑0、1阶次波的影响,使用平均加权最小二乘方法迭代拟合流信息。本发明能够自动识别海浪信号好坏,并通过迭代技术,精确的从图像谱中分离出海浪能量,弥补了经验值的不足;能更好反映流的趋势;具有更小的误差和更好的稳定性。

    一种消声水池试验用低振动激振器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131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24693.3

    申请日:2023-08-15

    Abstract: 一种消声水池试验用低振动激振器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船舶振动噪声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消声水池振动噪声测试中无法对水下结构进行灵活激励,同时激振器自身振动传递影响较大的问题。主支架通过若干第一绳索吊装在起重机吊钩下方,试验模型通过若干第二绳索吊装在主支架下方,移动支撑架跨设在主支架上,通过调节第一螺栓在主支架上的位置实现激振器沿水平方向的位置调节,通过开设在固定支架上的第一位置调节孔实现激振器沿消声水池深度方向的位置调节,角度盘平行搭设在移动支撑架上,固定支架上安装有阻振结构及动力吸振器。通过阻止振动传递和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激振器工作时引起的结构振动响应。

    一种基于写作习惯的作者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955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640120.0

    申请日:2019-07-16

    Inventor: 刘刚 王凯 李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写作习惯的作者识别方法,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写作习惯的作者识别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语料预处理,然后通过Bi-GRU进行双向特征提取,在特征提取的过程中加入分段池化和平均池化相结合的池化层,再通过MLP隐层进行全连接和高阶特征抽取;然后,在相似度计算过程中提出联合损失,通过相似度计算和预测损失结果联合计算损失值,得出结果;最后将作者识别框架与传统的svm和朴素贝叶斯进行对比。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高效计算能力,适合解决含大规模数据和参数的优化问题,解决的全联接结果参数过多,特征集过大的问题,使神经网络朝着风格的方向收敛,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种带有椭球体凸结构前缘叶片的压气机

    公开(公告)号:CN10484769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253265.7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椭球体凸结构前缘叶片的压气机,包括机匣、安装在机匣里的轮毂、以及安装在轮毂上的叶片,所有叶片组成叶栅,叶片的前缘位置设置沿叶片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椭球体凸结构,所述的椭球体凸结构的长轴长度为叶片前缘直径的4‑7倍,短轴长度为前缘直径的0.5‑3倍,椭球体凸结构伸出至叶片前缘外的长度为叶片前缘直径的2‑3.5倍。本发明利用特定的三维前缘结构构造局部的三维流管形状来抑制过度膨胀流动,突破了二维叶型设计的概念,显著的改善了前缘流动,降低了叶栅气动损失,增加了攻角范围。与现有的压气机叶片前缘技术相比,该结构对压气机端区流动损失的抑制效果也十分明显。

    基于OpenFOAM平台的时域分析的流-固-声耦合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704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38316.0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OpenFOAM平台的时域分析的流‑固‑声耦合计算方法,包括:将可压缩流体变量分解为不可压缩流体变量和声学脉动量;推导动网格下的流声分解法的声学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对于声学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施加不可压缩流场边界条件和声学边界条件;采用OpenFOAM动网格技术,获得网格信息拓扑信息和运动信息;采用PISO‑SIMPLE合并算法对声学控制方程进行解耦;对解耦后的声学控制方程求解,获得声压分布,实现流固耦合振动噪声特性分析。本发明利用变量分解、流‑固耦合和动网格的技术,并没有远场线性假设,在保证了远近场的声学预报同时,节省了计算成本,提高了分析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