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证氢气燃烧催化剂性能的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276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74273.6

    申请日:2025-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验证氢气燃烧催化剂性能的试验系统,包括气体供应子系统、混合催化子系统和处理分析子系统,气体供应子系统包括氢气气源、氮气气源、空气气源、水蒸汽气源和连接管路,各个气源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管路连通,至少部分连接管路可实现测量管路内气体的质量和浓度、控制气体流量、加热管路内气体的功能;混合催化子系统包括混合容器和催化装置,各个连接管路通入混合容器中,各路气体在混合容器中混合后通入催化装置中,在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气催化氧化反应,催化装置的出口与处理分析子系统连通;处理分析子系统对反应后的气体中的氢气和氧气的浓度进行检测,从而可结合气体供应子系统测得的气体浓度分析催化剂的性能。

    一种换热装置、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3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1528.1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冷却水箱,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适于布设换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水箱适于与安全壳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流动有冷却液;第二冷却水箱,所述第二冷却水箱适于与所述安全壳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内流动有冷却液;管道组件,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和所述第二冷却水箱通过所述管道组件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余热排出系统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余热排出系统的冷却水箱,往往设计为一个箱体,导致冷却水箱内有部分空间内的冷却液流动性不足、存在不参与换热的问题。

    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13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35643.9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包括设置在安全壳内部的换热器,冷却液箱以及设置在冷却液箱中的集汽装置,换热器与冷却液箱中的介质连通,换热器中的介质吸收安全壳的热量,通过集汽装置排入冷却液箱,冷却液箱中的介质返回至换热器。集汽装置包括对应不同冷却液箱液位高度的排汽阀组件,排汽阀组件设置为当液位高度降低时,排汽阀组件在自身受力作用下自动开启,至少部分进入集汽装置中的介质通过排汽阀组件进入冷却液箱。本申请提出的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避免了由于液位降低导致排热能力下降的问题,提高了系统驱动力和换热能力;并且能够消除汽锤振动、两相流动激振和流动停滞等风险。

    一种具备阻火功能的事故自启动氢气消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03493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33496.5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阻火功能的事故自启动氢气消除装置,涉及核电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氢气复合器未工作时其内部氢气催化剂会被有害气体污染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氢气复合器壳体、若干阻火网、催化装置,若干阻火网分为两组,并分别平行设置于氢气复合器壳体入口和出口,两组阻火网中间设置有催化装置;阻火网包括滤网和聚乙烯醇膜,聚乙烯醇膜设置于滤网上对氢气复合器壳体内部进行密封;催化装置和滤网上负载有氢气催化剂。本发明通过在阻火网上设置聚乙烯醇膜来对氢气复合器的出入口进行封闭,保证氢气催化剂不受污染,而当发生事故时聚乙烯醇膜迅速溶解使氢气复合器启动氢气消除功能。

    一种采用微波浪形传热管的PCS内置高效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531221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673770.7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微波浪形传热管的PCS内置高效换热器,包括传热管、换热器分配联箱、换热器汇流联箱,传热管采用微波浪形或微螺旋形的强化换热管型,PCS内置换热器入口管线由PCS内置换热器分配联箱连通PCS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出口管线,PCS内置换热器出口管线由PCS内置换热器汇流联箱连通PCS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入口管线,换热器分配联箱位于汇流联箱下方,并通过传热管相连,换热器分配联箱设置为PCS内置换热器入口,换热器汇流联箱设置为PCS内置换热器出口,实现PCS的高效运行,在局部阻力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充分保障事故工况下安全壳内热量的及时有效导出,并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而提高系统应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38992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28356.4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包括圆管主体、微肋、随机球床和球形颗粒;所述微肋位于圆管主体内;随机球床位于微肋内;随机结构球床由等直径的球形颗粒堆积而成,微肋对球形颗粒起到托举作用,减少了颗粒与壁面直接接触带来的传热恶化,产生有利于传热的边壁效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填充球型颗粒后的换热效果,还可以减小壁面处流动阻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述微肋方向与圆管主体的轴线垂直,微肋为密集斜排微肋或密集直排微肋;微肋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本发明采用的球形颗粒填充形成的随机球床可以对流体进行扰动,增加了流体的搅浑程度,取得了强化传热的效果。

    一种氢气复合器催化剂装载盒

    公开(公告)号:CN1133804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19609.7

    申请日:2021-06-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气复合器催化剂装载盒,本发明包括变截面的装载结构,虽然示出了通道截面为梯形,其采用变截面结构设计,配合内部装载的氢气复合催化剂在沿流动方向上形成变化的反应面积,用以优化流动方向上的消氢速率,装载结构为变截面形式,沿气体流动方向截面发生变化,通过装载结构截面的变化来调整催化单元。氢气流经装载结构时,其下部浓度较大,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因此通过改变装载结构下部至上部渐扩的流通形式,进而优化实际装载的催化原件的有效催化面积,限制产生的热量的同时提高消氢效率。

    一种核电站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83157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82904.5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核电站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安全系统。包括汽轮机、风机、空冷器和应急补水箱,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空冷器、汽轮机和应急补水箱,汽轮机的输出带动风机对空冷器进行冷却,蒸汽发生器与空冷器和汽轮机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应急补水箱的出口管道上设置第三隔离阀再与空冷器的出口管道并联后经止回阀接入蒸汽发生器。本发明能够在核电站全厂断电以及堆芯余热排出能力丧失的事故工况下,实现余热导出。整个过程以非能动的方式运行。利用空冷设备,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取代了以往设计中由于水箱布置方式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布置方便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