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微波浪形传热管的PCS内置高效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531221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673770.7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微波浪形传热管的PCS内置高效换热器,包括传热管、换热器分配联箱、换热器汇流联箱,传热管采用微波浪形或微螺旋形的强化换热管型,PCS内置换热器入口管线由PCS内置换热器分配联箱连通PCS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出口管线,PCS内置换热器出口管线由PCS内置换热器汇流联箱连通PCS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入口管线,换热器分配联箱位于汇流联箱下方,并通过传热管相连,换热器分配联箱设置为PCS内置换热器入口,换热器汇流联箱设置为PCS内置换热器出口,实现PCS的高效运行,在局部阻力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充分保障事故工况下安全壳内热量的及时有效导出,并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而提高系统应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38992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28356.4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包括圆管主体、微肋、随机球床和球形颗粒;所述微肋位于圆管主体内;随机球床位于微肋内;随机结构球床由等直径的球形颗粒堆积而成,微肋对球形颗粒起到托举作用,减少了颗粒与壁面直接接触带来的传热恶化,产生有利于传热的边壁效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填充球型颗粒后的换热效果,还可以减小壁面处流动阻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述微肋方向与圆管主体的轴线垂直,微肋为密集斜排微肋或密集直排微肋;微肋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本发明采用的球形颗粒填充形成的随机球床可以对流体进行扰动,增加了流体的搅浑程度,取得了强化传热的效果。

    一种氢气复合器催化剂装载盒

    公开(公告)号:CN1133804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19609.7

    申请日:2021-06-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气复合器催化剂装载盒,本发明包括变截面的装载结构,虽然示出了通道截面为梯形,其采用变截面结构设计,配合内部装载的氢气复合催化剂在沿流动方向上形成变化的反应面积,用以优化流动方向上的消氢速率,装载结构为变截面形式,沿气体流动方向截面发生变化,通过装载结构截面的变化来调整催化单元。氢气流经装载结构时,其下部浓度较大,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因此通过改变装载结构下部至上部渐扩的流通形式,进而优化实际装载的催化原件的有效催化面积,限制产生的热量的同时提高消氢效率。

    一种核电站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83157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82904.5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核电站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安全系统。包括汽轮机、风机、空冷器和应急补水箱,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空冷器、汽轮机和应急补水箱,汽轮机的输出带动风机对空冷器进行冷却,蒸汽发生器与空冷器和汽轮机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应急补水箱的出口管道上设置第三隔离阀再与空冷器的出口管道并联后经止回阀接入蒸汽发生器。本发明能够在核电站全厂断电以及堆芯余热排出能力丧失的事故工况下,实现余热导出。整个过程以非能动的方式运行。利用空冷设备,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取代了以往设计中由于水箱布置方式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布置方便等优点。

    一种验证氢气燃烧催化剂性能的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276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74273.6

    申请日:2025-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验证氢气燃烧催化剂性能的试验系统,包括气体供应子系统、混合催化子系统和处理分析子系统,气体供应子系统包括氢气气源、氮气气源、空气气源、水蒸汽气源和连接管路,各个气源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管路连通,至少部分连接管路可实现测量管路内气体的质量和浓度、控制气体流量、加热管路内气体的功能;混合催化子系统包括混合容器和催化装置,各个连接管路通入混合容器中,各路气体在混合容器中混合后通入催化装置中,在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气催化氧化反应,催化装置的出口与处理分析子系统连通;处理分析子系统对反应后的气体中的氢气和氧气的浓度进行检测,从而可结合气体供应子系统测得的气体浓度分析催化剂的性能。

    一种径向移动式瞬态实验回路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736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390060.4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径向移动式瞬态实验回路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反应堆内试验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一种径向移动式瞬态实验回路系统的问题。它包括移动机构、钢架、实验装置、通槽以及承重机构,移动机构外套设有钢架,钢架位于通槽内,通槽顶端安装有平台,实验装置通过承重机构安装在平台上,承重机构包括滑块、导轨以及安装板,平台上端面对称安装有两条导轨,导轨上安装有滑块,安装板安装在滑块上,实验装置靠近顶端位置通过法兰与安装板连接,移动机构包括电动缸,电动缸的输出端与滑块连接,电动缸的输出端设有蜗轮蜗杆自锁部件。它主要用于堆内径向移动式瞬态实验。

    模拟溶液堆堆芯辐照裂解气泡在传热管表面成核研究实验装置、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47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29727.5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模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溶液堆堆芯辐照裂解气泡在传热管表面成核影响传热机理的实验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液体,且在箱体的外壁上设有加热元件;传热管,贯穿箱体,且在传热管的两端部设有检测组件,传热管的一端设有负极连接线;网状阳极,网状阳极的一端设有正极连接线,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与电源连接;离子隔膜,设于箱体内,传热管和网状阳极位于离子隔膜的两侧。能够保证气泡的成核点在冷却管表面,且达到溶液堆稳定运行时的产气量,从而较为真实地还原气泡表面成核的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研究在传热管表面成核的气泡对传热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

    一种闪蒸驱动的自然循环式核供热反应堆

    公开(公告)号:CN11686416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62943.7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闪蒸驱动的自然循环式核供热反应堆,属于核反应堆领域。解决闪蒸现象导致的大幅度振荡以及反应堆结构复杂排放余热需要动力的问题。它包括反应堆容器、堆芯、支撑座、控制棒及其驱动机构、热升隔板、扰流组件、液区换热器、气区换热器和非能动气冷余热排出系统,堆芯通过支撑座连接在反应堆容器的内部底壁上,热升隔板将反应堆容器内分隔成热升隔板内的上升通道以及热升隔板与反应堆容器壁面之间的下降通道,反应堆容器内部上方设置气区换热器,非能动气冷余热排出系统与反应堆容器的侧壁相连用于停止堆芯后带出堆芯衰变热,反应堆容器内容置冷却液,扰流组件用于将热升隔板内分成多个流道。它主要用于反应堆的散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