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9763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33229.7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类行为学试验装置,包括呈环形结构的主体框架以及分别间隔设置在主体框架上且呈环形结构的内围挡和外围挡,内围挡和外围挡之间形成有环形水槽,环形水槽上分别铺设有多个依次密封相连的透明板件;内围挡和外围挡均包括两个直道段以及设置在两个直道段之间的两个弯道段,任一所述直道段与弯道段相接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推流器和稳流格栅,稳流格栅位于推流器的输出端。其结构可靠,整体环形框架和透明板件结构,通透性好,利于观测试验过程。并且该试验装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自由搭配多层次的测控设备,提高装置的使用性能,针对在不同情况下对鱼类的行为偏好做出准确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746227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710664507.0
申请日:2017-08-0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河滨树种分析装置控制的闸坝生态调度系统,包括种子分析器、服务器和放水阀门控制器,所述种子分析器通过测量通过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判断通过的物体是否为该植物的种子,若是种子则计数指令通过所述种子分析器的第一通讯单元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的第二通讯单元;所述服务器通过分析种子数量确定放水量,计算放水时间,计算结果通过所述第二通讯单元发送给所述放水阀门控制器启动放水。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河滨树种分析装置控制的闸坝生态调度系统,可根据水库下游树木种子的收集情况控制水库及时适量的放水灌溉树木,节约了人力,有效的利用了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966562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157307.5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原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通过人工打捞或自动打捞的方式将污染水体中的浮游垃圾清运掉;步骤200、构建人工湿地、生态浮床和沉水植物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净化体系,并检测该立体式净化体系内的水质情况获得三维监控图;步骤300、根据三维监控图对立体式净化体系进行分区,并将各分区通过立体筛网进行隔离;步骤400、在高污染的隔离区内布设二次净化微生物岛架;步骤500、持续培养,直至净化结束对净化生物进行采收,取水样在粗滤后对水质进行检测;还包括治理系统,通过形成三位一体的净化体系,针对性的对水体进行区别化的净化,能达到治理和采收的双重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44182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664508.5
申请日:2017-08-0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B01D3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36/04
Abstract: 一种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水利灌溉过滤系统,包括螺旋过滤嘴;所述螺旋过滤嘴包括滤水槽和螺旋管道,所述滤水槽设置在所述螺旋管道底部,即所述螺旋管道靠近地面的一侧;所述滤水槽包括沉淀槽、滤料和溢水口,所述滤料设置在所述沉淀槽的顶部,所述溢水口为所述滤水槽顶部一侧的开口,同时所述溢水口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沉淀槽与所述滤料空间连通,所述滤料与所述溢水口空间连通,所述溢水口与所述螺旋管道空间连通。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水利灌溉过滤系统,其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水源更宽、过滤效果更好,在不中断进水的情况下完成清洗过程,能广泛应用于节水灌溉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678252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0156552.4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用于打捞浮游垃圾的打捞装置、用于形成三维监控图的立体测量体系、构建静态净化体系的生态浮岛和悬浮岛架、原位培养优势微生物和定向释放优势微生物种群的自主驱动微生物自循环优势培养装置、以及维持各个分区溶解氧动态平衡的曝气装置;本发明通过形成一个立体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生态修复系统体系,能够根据立体式的检测结果来差异性、动态的实现净化和修复,在整个净化的过程中均是通过生物方式进行的,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治理结束后还可以进行植物的采收,达到治理和采收的双重目的,合理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成分,从而达到更加有效、更加经济的净化和修复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973494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11469018.6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湖河道水质净化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联通的汇流区、生态调蓄带和湖滨带;汇流区用于汇集生产生活废污水、农田作业区退水和农田面源径流,并将汇集的废水导入生态调蓄带;生态调蓄带设置于汇流区和湖滨带之间,并根据该区域主要河道和沟渠的位置,在生态调蓄带的长度上间隔设置若干个分水口;生态调蓄带包括拦截子系统、净化子系统和调蓄与回用子系统;拦截子系统用于拦截导入废水中的泥沙和杂质;净化子系统包括潜水型湿地,潜水型湿地与拦截子系统联通,用于深度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调蓄与回用子系统将净化子系统中净化完全的水资源分别导入湖滨带补水和用水区进行水资源的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40854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10369632.8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削减水体营养盐的载体组合系统,用于水底沉积物主动翻扬装置;用于对翻扬的水体进行吸收净化同时提供生物活动的通道;以及在生物通道中构建水体植被养殖区和选择性生物养殖区;在选择性生物养殖区上设置用于水体控氧的生态养殖浮筏,其组合方法为,根据测定营养盐分布数据得出阶梯节点;在相对应的阶梯节点上设置生物通道;在生物通道中建立植被养植和生物养殖的交错处理区;在入库河流的近岸水域同时进行混合微生物培殖和投加,对入库河流处的近岸水域底部沉积物地毯式的沉积物翻扬,避免了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在夏季水温较高时爆发性逸出,有效地破坏处理区内的氮磷比,降低水藻等生态污染藻类的存在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0066023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85916.6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蓝藻水华处理装置,包括船箱、浮动收集组件和沉积翻扬装置,浮动收集组件包括表面吸收装置和中层装置,表面吸收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一侧通过固定件安装有第一转动辊,第一转动辊表面安装有致密捞网,致密捞网里侧的外壳体内部设置有沥水槽,沥水槽的两侧设置有弯管,沥水槽内部轴向设置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沥水槽边缘设置有刮网边,刮网边上设置有与硅胶软杆相对应的半开豁口;其处理方法是将蓝藻絮凝剂和生物抑制剂混合后适度培养,在控温培养后使得蓝藻絮凝剂和生物抑制剂进入水体中,再通过震动的方式搅动阀门底部的水体,从而实现水体表、中、底层蓝藻水华的全面处理,极大地降低再次爆发的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665625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157307.5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原位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通过人工打捞或自动打捞的方式将污染水体中的浮游垃圾清运掉;步骤200、构建人工湿地、生态浮床和沉水植物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净化体系,并检测该立体式净化体系内的水质情况获得三维监控图;步骤300、根据三维监控图对立体式净化体系进行分区,并将各分区通过立体筛网进行隔离;步骤400、在高污染的隔离区内布设二次净化微生物岛架;步骤500、持续培养,直至净化结束对净化生物进行采收,取水样在粗滤后对水质进行检测;还包括治理系统,通过形成三位一体的净化体系,针对性的对水体进行区别化的净化,能达到治理和采收的双重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E02B3/00 , C02F3/322 , C02F3/327 , C02F2103/007 , C02F2203/006 ,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