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减振及保护结构的海洋观测仪器

    公开(公告)号:CN109987205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195590.0

    申请日:2019-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湍流观测仪,包括湍流观测传感器、数字化采集舱、软连接机械减振装置、保护机构和主控制舱;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导流筒罩,导流筒罩的内侧与传动圆盘固定连接,推杆电机通过滚珠丝杠带动传动圆盘及导流筒罩前后移动;所述湍流观测传感器位于导流筒罩的前端中心处,导流筒罩的尾端套在主控制舱的外侧,在推杆电机的带动下,导流筒罩能够相对于湍流观测传感器前后伸缩;数字化采集舱通过软连接机械减振装置与安装支架进行连接。本发明可实现导流筒罩的伸展或收缩控制,可在布放回收过程中保护湍流观测传感器免受恶劣海况或者晃动磕碰原因的破坏;本发明还能够有效的将水下观测平台传递过来的振动消除,确保湍流观测的数据质量。

    自由下潜式深海湍流剖面仪

    公开(公告)号:CN10908473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009793.8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由下潜式深海湍流剖面仪,其包括耐压舱筒、保护侧盖、数据采集装置、电池组、通讯装置、支撑柱、浮体和阻尼装置,所述耐压舱筒前端设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上设有传感器安装位,所述前端盖上还固定安装有前防护架,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前端盖内,所述耐压舱筒后方设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均通过螺纹密封连接在耐压舱筒上,所述后端盖下端固定安装有电池架,所述电池组固定安装在电池架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了长圆柱体耐压舱筒、浮体和阻尼装置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的分段式结构,使重心位于下方的剖面仪在受到海洋暗流干扰等情形下仍可沿竖向平稳下潜,且下潜速度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一种触水脱钩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15397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854557.0

    申请日:2016-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触水脱钩装置。其包括外壳、脱钩孔,所述脱钩孔设置在外壳的前端头,所述外壳中空,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脱钩孔之间设有阻挡壁,所述空腔内设置行程杆,所述行程杆上套有弹簧,所述行程杆上还设有挡块;所述弹簧前端被阻挡壁阻挡,后端被挡块阻挡,使的弹簧被压缩,产生恢复力。所述外壳后端头的内部安装顶紧装置和水溶腔,所述水溶腔内盛放水溶物质,所述行程杆后端固定在水溶物质上,所述行程杆前端穿过阻挡壁伸进脱钩孔内。本发明首次采用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水溶物质,设计新颖,操作简单,无需人员手动脱钩,极大地方便了脱钩工作的进行。

    一种触水脱钩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15397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54557.0

    申请日:2016-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C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触水脱钩装置。其包括外壳、脱钩孔,所述脱钩孔设置在外壳的前端头,所述外壳中空,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脱钩孔之间设有阻挡壁,所述空腔内设置行程杆,所述行程杆上套有弹簧,所述行程杆上还设有挡块;所述弹簧前端被阻挡壁阻挡,后端被挡块阻挡,使的弹簧被压缩,产生恢复力。所述外壳后端头的内部安装顶紧装置和水溶腔,所述水溶腔内盛放水溶物质,所述行程杆后端固定在水溶物质上,所述行程杆前端穿过阻挡壁伸进脱钩孔内。本发明首次采用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水溶物质,设计新颖,操作简单,无需人员手动脱钩,极大地方便了脱钩工作的进行。

    一种海洋湍流混合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98069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0308178.8

    申请日:2020-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湍流混合观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布放海洋湍流观测系统;(2)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启动,由地面数据中心进行状态检测、定位并设置观测任务;(3)海洋湍流观测系统下潜,进行锯齿下潜、水平航行、锯齿上浮的运动;(4)在海洋湍流观测系统的水下运动过程中,湍流观测仪观测不同深度下的湍流混合分布特征,并通过CTD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同步采集CTD数据、流速数据;(5)观测结束后,进行上浮,将采集数据传输至地面数据中心。本发明海洋湍流混合观测方法可同步开展湍流混合的水平观测和垂直剖面观测,实现海洋湍流混合在横向和纵向的空间与时间多维同步观测;且可实现不同海洋现象下湍流混合的自主智能观测。

    一种带有减振及保护结构的海洋观测仪器

    公开(公告)号:CN10998720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195590.0

    申请日:2019-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湍流观测仪,包括湍流观测传感器、数字化采集舱、软连接机械减振装置、保护机构和主控制舱;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导流筒罩,导流筒罩的内侧与传动圆盘固定连接,推杆电机通过滚珠丝杠带动传动圆盘及导流筒罩前后移动;所述湍流观测传感器位于导流筒罩的前端中心处,导流筒罩的尾端套在主控制舱的外侧,在推杆电机的带动下,导流筒罩能够相对于湍流观测传感器前后伸缩;数字化采集舱通过软连接机械减振装置与安装支架进行连接。本发明可实现导流筒罩的伸展或收缩控制,可在布放回收过程中保护湍流观测传感器免受恶劣海况或者晃动磕碰原因的破坏;本发明还能够有效的将水下观测平台传递过来的振动消除,确保湍流观测的数据质量。

    一种针对潜标温盐深数据的数据压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02187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09146.7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潜标温盐深数据的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步骤:第一、通过类型转换预处理操作,将温盐深数据从浮点型数据表示转换为用正的整型数据表示,并保存相应数据的符号信息;第二、通过位拼接操作,将整型数据中的部分0位删除,同时将数据元素按照既定格式与顺序存储,并保存数据恢复所需的信息。该方法可以嵌入潜标主控程序当中,在不增加过多运算负担的前提下实现了潜标数据的高效压缩,提升了潜标数据回传的通信效率,减少了每次数据通信所需的数据发送次数,降低了潜标系统的功耗。

    一种船基水下滑翔机布放回收系统及相应布放和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0772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736288.8

    申请日:2016-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滑翔机或其它水下、水面航行器的布放回收技术,包括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船基布放和海上回收机构,还包括相应的方法,回收机构包括:船基主体、主回收滑道、副回收滑道、电动翻转机构、电控箱、套紧机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系统、拖拽单元和挂钩系统。本发明简洁合理,结构可靠,操作简便,可以实现对水下滑翔机、AUV和其它水下机器人等的快速高效的布放和回收,大大降低了船上水手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水下机器人在布放和回收过程的危险因素,解决了布放和回收过程中的费时费力问题。

    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86825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308177.3

    申请日:2020-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湍流观测系统,该系统从前至后依次包括湍流观测舱、能源舱、姿态调节舱和推进舱;所述湍流观测舱包括艏部导流罩,在艏部导流罩的前端中心处设置有湍流观测仪,湍流观测仪伸出艏部导流罩一段距离;所述能源舱包括第一耐压舱体,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球盖,艏部导流罩与前端球盖相连接,在第一耐压舱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电池组;所述姿态调节舱包括第二耐压舱体,在第二耐压舱体的内部设置有姿态调节装置和浮力补偿装置;所述推进舱包括尾部导流罩,尾部导流罩与后端球盖连接,在尾部导流罩内设置有转向装置和推进装置。本发明能够实现海洋湍流的高时空覆盖、高分辨率的长期连续、大范围、自主式立体观测。

    一种海洋湍流混合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9806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08178.8

    申请日:2020-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湍流混合观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布放海洋湍流观测系统;(2)海洋湍流观测系统启动,由地面数据中心进行状态检测、定位并设置观测任务;(3)海洋湍流观测系统下潜,进行锯齿下潜、水平航行、锯齿上浮的运动;(4)在海洋湍流观测系统的水下运动过程中,湍流观测仪观测不同深度下的湍流混合分布特征,并通过CTD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同步采集CTD数据、流速数据;(5)观测结束后,进行上浮,将采集数据传输至地面数据中心。本发明海洋湍流混合观测方法可同步开展湍流混合的水平观测和垂直剖面观测,实现海洋湍流混合在横向和纵向的空间与时间多维同步观测;且可实现不同海洋现象下湍流混合的自主智能观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